第5章折腾8
第5章折腾8
8
雅蓝的诗集销售量不大,赚来的都不够付出版费。她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自己店里,过往的顾客有的很感兴趣,知道是店老板所创作,都报以惊艳的赞许,这给雅蓝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在空闲的时间她更愿意坐下来投入到写作中,打开《萧颖成长记》继续写道:
萧颖在我们外人看来都是福堆里长起来的孩子,虽没像现在的孩子生活奢华,在那个年代的大山里,能温饱,有得体不缝补的衣服穿就是孩子最开心的事。
在那个年代,谁家娃不是放下书包就去拿农具,要么割草喂牛,要么耕地浇田,七八岁的孩子已是田地里的常客。别人家的孩子手持农具的时候,萧颖是常常捧着颍妈从集市上买来的米糕坐在巷子头的大石头上享受。让萧颖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唯一一次独自一人在梯田里刨过红薯。在四姊妹的眼里,萧颖的日子,就是生活的天花板了。
祖母,种子破土而生的光。
萧颖自小跟祖母一块住,祖母是一位极善良,极爱干净,不多言,温和美丽的裹脚高挑的老人。祖母在雅家村的威望很高,过年家家户户磕头拜年,雅家村得大半个村的人都会来给祖母磕头。
她从小是睡在祖母的土炕上长大的,两米宽四米长的土炕,里是土坯,外是青砖水泥砌成的。八米见方的土炕上放好草席、棉被,炕头外面生一炉灶,烟道绕土炕一圈,整个冬天屋里和炕上都是暖融融的。萧颖爱睡懒觉说不定就受这暖烘烘的土炕诱惑。
有一次过年,教她的老师去看望她外祖母,她都赖在被窝里不起,管他三七二十一,蒙住头谁喊都不理,装睡。她享受了她家族最优越的生活,因为祖母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有一个还是国家干部,祖母从三十几岁就守寡,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国初期,自然灾害、□□、□□贫困交发的年代。一个女人带着五个孩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何况,祖母还是旧社会富家之女,两寸金莲的裹足,解放后是上不了农田挣工分的。好在儿女都争气孝顺,有拿国家工资的,有经商的,有当兵的,老大在家务农,把全家族的土地都张罗着,女儿嫁给邻村在报社工作的职员。这样的大家庭在那片方圆几十公里的大山里也是翘楚了。
祖母讲起她的经历也是眼泪婆娑。她说三四岁的时候就被母亲用长长的布条生硬地把扁平的脚掌变成圆锥了,四个脚趾是慢慢地变形弯曲,无论她怎样哭喊都没有用,她母亲告诉她脚大了嫁不出去。她也经历过日本扫荡的年代,她说那个年代妇女和儿童是最苦的,一听到鬼子来了,都披头散发,从炉子里掏炉灰往脸上抹,都逃到野坡里去。
祖母也是极其善良的人。在萧颖三四岁时,经常听到哪里发大水了,哪里闹饥荒了,哪里又有蝗虫灾害了,因此那时候街上有很多流浪汉。一天,她手里正拿着个大白馍馍(那个时候只有她祖母能天天吃白膜)跟祖母在街上溜达。正面走来一个壮实的女人,披头散发,衣衫褴褛,两眼呆滞,手里握着一块黑黑的方块咸菜,盯着萧颖手里的白馍馍一动不动。祖母和气地劝说:“给她,我回家再给你拿。”萧颖伸手递过去,白馍馍被一把掳走了,那双眼睛和被掳走留在手指的力量清晰地印在她幼小的心里。
萧颖也曾在母亲的撺掇下偷拿过祖母的桃酥、蜜食。这些都是极好吃,又极难得的,可是祖母从未向萧颖问及过这些事。祖母是一个极能窥见孩童心思的人。萧颖直到现在才肯提及她和祖母的故事。萧颖常说,祖母是她心中的一束光。祖母的善良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她说她有时候的过度善良都是从这一刻开始被滋养的。当在课本中学到“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时,她莫名的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她感激祖母带给她的善良,正是善才护佑了她一生内心的平静,即使有时候过度善良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萧颖的童年就如泼洒在雅家村土屋上的朝阳——土黄中泛着晕红。家乡的那些碎碎念也如同在黄土中泛着朝阳:
酱油拌粉皮,摇曳的芬芳。
在记忆深处总有一道遥远的味道在不经意间跳出勾牵着味蕾。它的名字是——酱油拌粉皮。
它还有个名字叫“溜溜”。萧颖家的土屋是四合院,她家庭院大,家什全,有磨坊,有大灶台,还有数十张高粱薄席。因此,雅家村备年的时候,都会去萧颖家用自家地瓜淀粉做成粉皮。粉皮会摇身一变变成餐桌上的肉末粉条,土豆粉皮鸡,白菜粉皮蒸饺等。最诱人的当属刚出锅的粉皮拌上地道的酱油,名曰:香喷喷的“酱油拌粉皮”!此时就闻到清香的咸裹了层淡淡甜!
每当茅草屋的四合院中忙活“旋粉皮”的场景来,雅家村的四姊妹就会闻声而来。萧颖会带头领着大家在忙碌的婶娘们间穿梭讨好,以便粉皮出锅时讨得些做不圆整的。
我们眼巴巴地看着婶娘用右手娴熟的舀起一勺淀粉快速的倒入沸水上的旋子,左手就那么一转,奇迹就出现了:只见白色的淀粉糊瞬时变作了一张又大又圆的、薄薄的、浅褐色半透明的粉皮。把粉皮从冒着腾腾热气的旋子里捞出来,铺在庭院的高粱秸杆做的席子上,透过粉皮能清晰的看到秸杆红红的胸膛。一下子,本来灰头土脸的庭院霎时被一张张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冒着热气的粉蛋增添了不少明亮活气的色彩。大家盯着娴熟做活的婶娘,盼着她走神旋出不圆整的一张,可是眼睛盯的生疼都不见一张不圆整的。一哄跑到院外围着铺满粉皮的薄席,指指点点,更可喜的是,好像一张口,它们就会滑进喉头那般舒坦。
这刚出锅的冒着热腾腾香气的粉皮像故意挑逗这群孩童似的,一次次地向鼻息漫来,遮头盖脸的!瞅瞅婶娘,她可看管得紧,没有她的允许,谁都不能动。否则还会背上个“馋猫”的罪名,这可不大好。这时,萧颖就会去央求妈妈给我们分派任务——去看护那些刚出锅的粉皮。这可是大事,因为这些粉皮是预备过年招待客人的,平时家里人谁也不舍得吃。屋顶上瞅红眼的麻雀就更别想了。于是都煞有介事的把一些鲜艳的布条绑在较长木棍的顶端,当做红缨枪,在手中挥舞着,我们向上一挥,就会听到鸟雀,哄——的一下飞跑了;向下一舞,鸭子们就会急速扭动着屁股,嘎......的逃走了;高傲的大公鸡也会叽里咕噜的生着气一步一回头地远去了。
那时感觉自己就是英勇的小哨兵!当然我们更惦记的是获得的酬劳。这时萧颖勤快起来,隔一会就去向婶娘们汇报四姊妹的战绩,撵跑了一只大红冠鸡,打飞了几只鸟,逗得婶娘们哈哈大笑,她们对我们的这点小心思一眼便看穿。很快便有一张不小心旋坏的粉皮赏给我们。只见颖妈把半个粉皮麻利地切成一厘米宽的长条,再倒上红红的酱油。白里伴着红,红里透着白,丝丝的酱红色在白滑的粉皮上滑来滑去。接过缺了口的白瓷碗,我们笑嘻嘻的脸一头埋在升腾的热气中,只听刺溜——一声,那又弹又滑或糯或粉的香甜滋味就蔓延到整个身体,还没觉得动筷子,碗里最后一滴酱油汤水已被我们舔舐干净。“好吃,真好吃。婶,再做坏一个吧?”我们做着鬼脸向灶房里瞅着央求,见没动静,便知趣地跑了。
粉皮没讨得,活要继续干,这是萧颖常挂在嘴边训导大家的话。于是,大家轮流持着带红布的长杆在庭院里巡逻。累了,就挤在土墙根上寻找十二生肖。说来也怪,大家总能找到雄鸡、含羞羊、聪明猴、笨笨牛、大头马等各具形态的土板块。
块糖,抹不掉的香香甜甜。
萧颖南邻是村里唯一一家小卖部,主要售卖油盐酱醋、糖、茶、烟等常用生活品。这里的糖各式各样,有白绵糖、白沙糖、红糖、块糖。萧颖家凡是添了新糖,都会偷偷拿给四姊妹尝鲜。她会把馒头掰开两瓣,再把各瓣馒头挖个洞,塞满白绵糖,再合起来攥在手里,外人看,只是个馒头。四姊妹有约定会面的几个长期据点,南坡土沟,村东头的老榆树,凤燕家。萧颖的馒头里经常会变个花样,今天是白绵糖,明天就会是白砂糖、红糖,有时候是香喷喷的麻汁。大家扭下一小口馒头沾上糖或麻汁,先用舌尖舔一下,丝丝的香甜或油香油香的麻汁便在嘴里开了花。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啜。
但是,想要吃上块糖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萧颖也不例外。除非帮家里打酱油次数多了,她才会赚一块块糖。大多时候,我们都望着小卖部里各色块糖兴叹不已。在塑料盒里盛着的有一咬就碎的花生酥大虾糖。只是瞧包装纸上那只翘着长长虾须的大红虾一眼,满嘴就会都是口水,那白、褐相间的斜纹,明晃晃,圆嘟嘟的大花生酥糖搅动了我们大半生的日子,如今才知道它没有虾的成分,只是形状像虾。
这样希贵的东西,村里人平日是不吃的,所以,它的售卖并不快,有时候会因过期而被丢弃在小卖部门口的石桌上。这是老板故意留给贪嘴之人的。完全丢弃太可惜,送人过期的东西又不合适。萧颖总是会先知道这样的消息,我们四姊妹会最先挑选上几块心仪的块糖,望着在太阳下浸出糖纸的发光的浅焦糖色,笑嘻嘻地发呆。
货郎鼓声,俏女儿妆。
红糖冰坨,花棉裤袄。
有时候,赶上摇“货郎鼓”的老头,大家就会围着他担的两筐稀俏货拨弄上一番。让萧颖爱不释手的是头花、耳坠、项链,这些都是待嫁姑娘或是停学在家的姑娘才会配戴的物件。在五川,凡是初中毕业不再上学的就会被媒婆牵线搭桥定下亲事。穿红戴绿,钻耳洞挂耳坠就不会受到大人的数落。我们嬉闹一阵就会被轰走,只有萧颖恋恋不舍地注视那不用打耳洞就能挂戴的红玛瑙水滴耳坠。
每到夏天,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是吃冰棍的季节。越到少午时,你会听到各样敲棒槌的换买声。一斤小麦换2斤瓜果,或是3支冰棍。这时候,最活跃的还是萧颖。她会拖着颖妈提着麦场边收集的卖相差些的麦谷换些时令瓜果。一会的功夫她会捧着鲜红的瓤,贼黑贼黑的粒的一角西瓜或是滴着糖水,冒着白气的冰棍,跑向我们,坐在巷口的石凳上一人一口地吃完。夏季的冰棍给了萧颖无限的想象,冬天上冻时,做红糖冰棍成了她执着的爱好。晚上,在白瓷碗里做好红糖水放置到窗户外。早上,一碗红糖冰坨就做好了,用刀背打成碎块,还是拿给大家一块享用。我们穿着花棉裤花棉袄挤在巷口的石凳上,和着丝丝寒风,丝丝溜溜地吮吸手里的红糖冰,手冻得通红通红,嘴里不断地哈着白气,还是忍不住吞掉一块又一块,不知道留恋的是那丝丝凉意还是那难得的丝丝甘甜。做红糖冰坨的水得是开水,不能用生水,否则会闹肚子。
萧颖纵观自己前半生,造成她过度善良的原因还有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不自信。她是家族平辈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受关照的一个,能在祖母身边长大的人都是最受宠的那一个。
在大山里孩子都上山割草喂猪喂牛时,她是跟在祖母身后遛弯的,或是咋呼一帮小屁孩玩泥巴,过家家,满村疯跑着玩的那一个。大山里孩子在煤油灯下苦读时,心里只想着读好书就有白馍馍吃时,她却无忧无虑,无所畏惧,她是体验不到这种有奔头的苦学,仅靠几份聪明也只是博得了短暂的赞美,却拿不到骄人的学习成绩。
于是,她开始在意周围人对她的评价。邻居大婶家没有白酒祭祀天神了,她就跑回家去给人拿,家里如果没有就让父母自己买了再给大婶送去。她把这样的行为定为善良,其实补偿因懒惰带不来的赞誉。于是乎,这样的行为形成了定势思维,只要别人有需要,她宁可自己缺失也要满足别人。初中时,同宿舍的舍友没有跑步鞋,萧颖就把自己的塑胶底运动鞋借给她,成全了舍友的奢望与梦想,一借就是四年。萧颖把她这件壮举甜甜地藏在心底。可是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那借鞋子舍友却喊不出萧颖的名字,也许是她不想想起那些被接济的日子,不想唤醒贫穷的记忆,恨不得从未发生过。
在外人看来,萧颖的人生路顺风顺水,有好工作,有帅气高挑的老公,有儿子。在大山里有多少女人因为没有生儿子而备受不公的冷眼甚至是虐待。全世界人都知道性别的决定权不在女性,然而这道理漫不过北川的大山,即使雅家村大槐树的喇叭里天天喊了“计划生育富国强民,尊重女性千秋万代”,还是摇晃不了根植在人们骨子里的观念。
在外人看来,萧颖高挑、漂亮、懂事、善良、开朗、阳光。这样的人不应该有现在的窘境。
少不更事,情有可愿。可是中年的萧颖仍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用她的话说:我不是长不大,而是她刻意呵护了一份纯而真的童心,我是一半成人,一半童。如此奇葩得自我评价实属难得,无奈能识得我这份珍贵的寥寥无几。
都说一个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心理自我,一个是生理自我。本身心同时发育,人格才会更健全。萧颖恰恰是富饶、平顺的生活富养了她的躯体,而没有磨难磨砺她的成熟。经历是不可或缺的成长财富,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怎能撑起山间野坡的泼辣美!
加之萧颖父母老传统的育儿方式——越说自己的孩不好,自己的孩就没病没灾。在重男轻女的那个年代,哪个父母不喜欢儿子,何况萧颖得哥哥又是全村公认得勤劳能干的好孩子。“好吃懒做”是萧颖妈常挂在嘴边戏说她宝贝女儿的话。干啥都不行也同样反射在了她的思维里。萧颖全家人都诧异,一家四口,三个都是个顶个,甚至是一个顶俩的大劳力,可偏偏养了个这样不喜动手脚的女儿。
萧颖的骨子里早已种下了祖母的种子:不服输、自尊自强。因此,她特别敏锐,特别要强,然而外强中干。这就造成她倔强反抗的一生。
她反观她的教育方式何尝不是复制了自己的童年。她觉得自己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她要把母亲所有的爱都放在儿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不再缺乏爱。她竭尽所能都把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儿子的成长中,偶尔不免拔苗助长,殊不知,在各种便利的教育资源中也让儿子失去自己寻找自我成长的机会。成长真是经历了才知道走路磨脚的好处。不经历时,多少箴言警句都妄做了清风。
她却道:过了四十我才知道我要做什么。
这就是萧颖,在单身路上走得歪歪扭扭。
可是,当一个中年人,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脱离了男人独自行走在人世间的时候,犹如刚破壳被遗弃在枝头的小鸟,战战兢兢,世界熟悉又很陌生。她怕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她怕暗角潜藏的危险,她怕冷言碎语甚至是同暴风骤雨般的妄加诽谤。但她自从坚定了要寻婚姻里的爱情和自由这一信条后,恐惧逐渐褪去。起初,她不敢公开自己的单身身份,连她的家人都瞒着,两年后她的家人才知晓,四年后她才有勇气在同事面前面对自己单身的样子。很多时候她如同一片飘摇的树叶,随波逐流,也许是她的能量不能支撑起她行走的方向。一个人带着上中学的儿子,偿还着房贷、车贷,精打细算的精明女人方能度过此困境,不善经营日子的萧颖日子如同竹筛。她绞尽脑汁,做过很多兼职,但都浅尝辄止,深入不下去。也许早年富裕顺畅的生活只训练了她怎样花钱,而没有教会她怎样生钱。她开始感恩母亲的“日子是细水长流,要节约着过。”的唠叨。她竭尽“节流”,同时寻找“开源”的机会。
上次提到她录制音频,想博得流量赚点零花钱,一天她突然想到,读当下火爆的书籍会不会侵权,网上一搜,果真要征得书籍作者本人的授权。她吓了一身冷汗,幸好发布不多。不搜不知道,网络读书录制音频,已经是发展很久的行业,有一款软件已经很成熟,在做的专业人也大有人在。时代真是飞速发展,萧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蜗行的速度和智力。萧颖不禁轻吟:少年轻狂,我先锋;中年知弱,人尘后。
她开始录制公版书籍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还是本着提高自己,积累流量,能开源则开源的目的,毕竟自己刚起步。她也不断地搜索自己能做的事。一天,她在一招聘平台打上她最初的模特梦想试一试,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事做。在“中年模特”下方出现了很多职位:保洁、保安、保教、上门陪读、试衣模特等。当她看到“试衣模特”时惊喜呆了,她又开始感叹是自己太low了!早知道有这行业,早十年她会去涉猎,就因自己身高差1厘米,却与最初的梦想失之交臂。她马上在“68”平台留了应聘的信息,可久久没有得到回应。好在,她总有希望,总感觉梦想会来敲门。她仔细搜索起她申请的这家公司——“海岛文化传播公司”。是一家给香包、手表、饰品、彩妆、中老年应季服装做模特推介产品。这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她跃跃欲试,下载了“68招聘”小程序,登入后,竟然有16条信息,有四家公司给她留言,她迫不及待地一一浏览,最后还是看好“海岛文化传播公司”。她认真地写了简历,投递出去,她被录用了。这真是给她沉寂的生活投去了点有分量的礼物,砸起生活的点点水花。
可是网上一搜索,大都说不靠谱。正规的服装展示都是得经过专业训练的,有招聘专门渠道,不会面向社会招牌的。这一下萧颖就偃旗息鼓了。好在“68”平台还有很多招聘岗位,她不断筛选,最终确定了印刷校正。印刷厂给萧颖寄过一包待校正得资料,要求用铅笔标出,只校正错字、别字、排版。但在校正中,萧颖发现一处选文错选的文段,并大胆做了修改,她认为修改文段虽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但发现了错误,就得担起改正的责任。结果获得一笔报酬后再无下文。
萧颖又尝试了包粽子、卖米饭把子肉等早餐,推着早餐车在街口售卖。晚上下班后开始整理第二天早餐食材,凌晨3点起床烹饪制作,5点出门售卖,7点准时去上班。工作时间安排得紧凑有序,超负荷的工作量,并没有让萧颖退缩,她反而在客户满意的笑容里捕捉到了成功的愉悦,这样及时的反馈让她感到自己努力的价值和幸福。因此,再辛苦,她也很满足。
不巧的时,正值赶上文明县城争创活动,政府严禁路口摆摊,流动小吃车售卖,她的餐车被巡警收走。从此,她结束了街口卖早餐的营生。
最终,她还是拿起了自己的专业,要把自己的所学变成财富来偿还自己的债务。
于是,在几经思考后,“苏腾教育咨询”正式“挂牌”经营了。主要是帮助解决中小学生及家长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