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谣言止于智者 - 穿越寻侠记 - 寂寞宇宙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穿越寻侠记 >

第187章谣言止于智者

第187章谣言止于智者皇帝的心思最难猜。没人知道杨坚为何突然询问李智云对这首歌谣的看法。

这还用说么?这歌谣就是暗指李渊想要篡夺大隋的江山,长安人都能听得懂,李智云又怎能解释出一朵花来?

见此情景,杨广、杨素和宇文化及三人比李渊还要忐忑,唯恐皇帝因为李智云的身份而拒绝使用,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自己三人筹备了许久的计划可就要落空了。

按理说不应该啊,李智云是李渊的儿子不假,但是他无职无权、又只是一个小孩子,论及威胁还不如李密呢,又怎会受到皇帝的疑忌?

各人忐忑之间,便都把目光看向了李智云,李智云的回答才是关键,如果回答能让皇帝满意,或许结果就会理想一些。

李智云却把目光看向了宇文化及,意思是你这歌谣的原创者不出来解释解释么?

根据史料所载,宇文化及的确是这两首儿歌的创作者,他创作这两首儿歌的用意自然是搬倒李浑和李渊。

或许有人不明白宇文化及为何要搬倒李浑,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只因李浑是已故太师、申国公李穆的第十子,而在一般情况下第十子是没有荫袭资格的,为此李浑找了姐夫宇文述帮忙,说只要你能帮我得到世袭申国公的爵位,今后我就把俸禄的一半拿来孝敬你。

肥水不流外人田。宇文述自然乐于帮忙,就找皇帝把这事儿说了,说太师李穆的十个儿子里面,李浑的才干远胜他的九个哥哥,最适合做李穆的接班人,杨坚对宇文述很是信任,当场就同意了宇文述的提议,于是李浑就承袭了申国公爵位。

然而事后李浑因此飞黄腾达、渐渐位高权重,宇文述却渐渐老去,退出了权力中心,直到宇文化及都被皇帝贬为庶民的时候,李浑就不把宇文世家放在眼里了,别说什么一半的俸禄,就是一个大子儿都不给了,而且对官场挫折的宇文化及视而不见,能拉一把都不拉。

这样的人宇文化及能不恨么?正好杨广让他出谋划策对付李渊,就顺便把李浑也给装进去了,所谓搂草打兔子,一举两得。不然他根本就不必写出两首歌谣来,直接一首干倒李渊不就行了?

只说当下,宇文化及被李智云的眼神吓得一哆嗦,心说莫非这小子知道这歌谣是我创作的?

李智云却没有抓住宇文化及深究的意思,只是警告一下而已——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搞的那些鬼,然后才看向皇帝说道:“陛下,其实这首儿歌很容易解释,只是需要文房四宝。”

杨坚闻言不禁暗暗称奇,关于这首儿歌,就连高颎这种饱学之士都没能解出其它含义,你李智云还能解出什么与众不同的意思不成?

他之所以想听听李智云如何解释,只是想知道李渊和李智云父子是否一心,这关乎到自己日后能否重用这对父子的问题,却没想到李智云居然似乎另有说法。

好奇之下,当即吩咐宦官取来笔墨纸砚,连同一张书案都搬了出来,交给李智云使用。

只见李智云将纸平铺在桌面,又拿起毛笔在宦官磨好的墨汁上蘸了,就在纸上画了起来,嗯?他竟然不是在写字,这是在画图么?

不等众人想明白,李智云已经一挥而就,又在图画下面落了款,便把毛笔放回笔架,说道:“还请陛下先观此图。”

杨坚招了招手,便有两名宦官抻平了那张图画走近丹墀,杨坚也往丹墀边上靠近,俯身一看,却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嘶……不是我大隋的疆域图么?”

只要是稍微称职一些的皇帝,没有不知道自己的疆土地图的,这就好像后世老百姓至少也知道自己住的房子是多少平方一样,他倒吸一口冷气并不是因为李智云画出了疆域图,而是因为图下那四个大字:大隋疆域。

这四个大字是行书体,其书法之妙,堪比《兰亭集序》!这年仅十一岁的孩子居然能够写出媲美王羲之的书法!

李智云躬身答道:“陛下果真英明神武、目光如炬,草民佩服。”

高颎和独孤皇后也凑近了去看,看了一眼之后就都惊呆了。

独孤皇后坚持练字数十年,自忖书法在朝堂上已是少有人及,却被李智云这四个字直接打败了,这境界……差的也太远了!

高颎就更不用说了,他是饱学鸿儒,字写不好怎么能行?华夏数千年来一向推崇书法好的学子,即所谓人如其文,人如其字。字写得好,人一定是好的。

就是到了后世新中国建立以后,这一标准仍然深入人心,字写得好的学生能当班长,至少也得是个语文课代表。到了国营企业,字写得好的也能当上干部,以致于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写一手好字。

直到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才渐渐发觉,原来字写得好的人里面也有坏蛋,比如蔡京,比如秦桧,比如身边的某某某。

但是李智云这字,好的也太离谱了些,若不是大家亲眼所见他挥毫泼墨,只看这四个字的话,绝对会以为是王羲之从坟里爬出来写的,高颎便只有自叹弗如。

众人惊叹一阵过后,杨坚才想起来问李智云,“这幅疆域图与那首儿歌有何干系?”

李智云道:“陛下你看这地图像是什么?”

杨坚在他的寝宫墙上就挂着这样一幅地图,几乎每天起床临睡都要看上几眼,却也没有觉得这地图像什么,当即不解道:“像什么?你说就是了。”

李智云道:“陛下,你看它像不像一只雄鸡?”

独孤皇后始终和皇帝双宿双飞,自然也是常常欣赏疆域图的,闻言便即笑道:“你这小孩子倒是挺会联想,这地图倒是有些像是一只鸡的身子,可是那鸡头在哪里?”

李智云笑道:“皇后明鉴,这就是一只没有头的鸡,那歌谣的第一句其实是鸡无头,而不是季节的季!”

杨坚捋须点头道:“你这么解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那海无边三个字又该如何解释?”

李智云道:“海无边,自然是渊的意思。”

听到此处,高颎已是连连摇头,笑道:“不通,不通啊,海无边既然解释为渊字,那么鸡无头又是什么字?这前后的解法不一样,实在有些牵强。”

其实高颖是不赞同打压李氏的,因为他知道只要李姓大臣一倒,太子就该完蛋了。杨广对储君位置的觊觎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高颎自然也知道。只不过他并不认为杨广上位会比太子更佳,别看太子碌碌无为,但是太子人是不坏的,至少可以做到守成,换作杨广可就不一定了,把天下折腾没了都有可能。

正因为不赞同打压李氏,所以他也认为这首儿歌纯属谣传,只不过他也不想得罪杨广,所以在这件事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虽然选择了不站队,然而李智云对这歌谣的解释却让人难以信服,此刻若是不站出来说两句,只怕今后大隋的第一才子就真的是李智云了,到时候让自己这个饱学鸿儒的脸往哪放?

李智云却说道:“高相国所说不错,这么解释当然是不通的,但是你是否想过,创作这首歌谣的人本身就是不通汉语的?”

“嗯?”高颎一时之间没想明白,不知应该如何回答。

正思索时,李智云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这首歌谣是高句丽人创作的,创作者就是那个给罗艺写信的渊盖苏文,他说鸡无头,意思就是鸡头是他高句丽!他要把鸡身子也占领了……”

众人听到此处,便觉得李智云说的大有道理,就连创作这首儿歌的真正作者宇文化及都不禁连连点头,心说这孩子可真能扯,扯得跟真事似的,我这个原作者都有些信了!

李智云继续侃侃而谈:“海无边这三个字,的确可以解释为渊,只不过这个渊却是姓,是渊盖苏文的姓氏,而非我父亲大人的名字!想要谋夺大隋江山的是高句丽的渊盖苏文!”

李渊听罢便已是老泪纵横,心说儿啊,你早站出来解释啊,早这么解释,为父还用跟帝后提出辞官吗?却忘了李智云今天刚刚回到长安,比李世民还晚了半天。

这一刻他心中满是后悔,后悔听从了二儿子李世民的主张,如果在自己家里先把当前的局势给智云讲一遍,再根据智云的意见做出应对,那么现在的形势会更好,一举扭转都是有可能的。

却见李智云继续看着高颎说道:“就好比刚才那封信一样,写信的人本身就没什么文化,我们若是按照我们的行文尺度去解释就一定解释不通,只有按照写信人的思路习惯去解读,才能读懂他的用意,相国大人,你说是不是呢?”

“呃……是这么个理。”高颎只有低头了,李智云这是给自己台阶下呢——自己看不懂那封信不是因为自己学识不够,而是因为写信人的学识太差——若是自己不赞同李智云的说法,岂不是等于告诉大家我高颎不学无术?

杨坚和独孤皇后也都连连点头,杨坚尤其痛恨道:“原来这竟然都是高句丽人在使坏,可是他们是怎样把这首歌谣散播在长安城的呢?难道长安城里也有他们的奸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