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三年计划 - 大唐:脑瘫皇子,开局卖饼震惊李二 - 伞撑着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2章三年计划

即便李世民再三夸奖,李恒也不敢沾沾自喜。  毕竟自家老爹手黑着呢,死在他手上的儿子可不少。

要是一旦自己有造反之心,恐怕皇帝老爹立马就率大军前来围剿。

很快,众人也发现了每队士兵前,都有一个类似于异族人的身影。

邺国公张公瑾,不禁开口问道:“秦王殿下,这大军身前的异族人是?”

虽然大家伙都知道,先锋大军内部大多都由突厥和铁勒人组成。

可毕竟是属于大唐的军队,怎么着也该由汉人主导。

而秦王殿下,怎么反而重用这些异族人?

李恒似乎早就料到了有人会这么问,所以早就准备好了措辞。

同时,这么安排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系统给的是苏联政委,自己又不能把他们都搞成汉人。

“父皇,可还记得儿臣在宴会上所说的府兵制的问题?”

李世民点了点头,同样疑惑道:“恒儿,莫非这就是你说的办法?”

“以夷制夷,虽然有所成效,但却并不长久啊!”

李恒嘴角一挑,不由得一笑。

“儿臣想请父皇移驾,一探便知!”

“哦?”

李世民不禁皱了皱眉,难不成还有地方比这军营有意思?

没过多久,众人便在秦王李恒的带领下,前往位于军营后山的大唐军校。

一路上,守卫更加森严。

可谓是十步一哨,百步一卫所。

但周围的耕地,却总能看到忙碌的身影,和这些哨兵秋毫无犯。

李世民一眼就看到了老民手中的土豆块,自然猜到了他们都在种些什么,也难怪恒儿会如此戒备。

要知道,这些东西可关乎大唐生计。

待入冬后,即可检验成果。

穿过密林,众人至一处气势恢宏的楼房前,顿时惊讶不已。

若非有秦王殿下带路,我等根本就不曾知晓这深山之中,竟然还隐藏了此处院所。

门匾上“大唐军校”四个鎏金大字,无一不彰显着它的身份。

“秦王殿下,不知这军校是何物?”邺国公张公瑾不解道。

此话一出,众武将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恒。

见此情形,李恒当即解释道:“大唐军校,顾名思义,就是为我大唐军队专门设立的学府。”

“往后,不管是基层军官,还是高层将领都必须到校进修。”

“同样,刚才诸位看到的那些异族人,都是从这个学校里面走出来的政委。”

政委???

众人纷纷不解,李恒又只能再和他们解释一遍政委的作用,首次强调军政分离的重要性。

“只有军政不分家,才能保证我大唐对各军的绝对掌控。”

其实说白了,政委就类似于古代监军。

只不过这些政委并不是皇帝指派,而是全部都听命于李恒一人。

而且这些政委基数过大,几乎精确到了每队。

唐朝以班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

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长官折冲都尉(正四品),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

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官校尉,团下有队,设队正,队下为伙,设伙长。

每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各领十丁。

如果大唐各处折冲府,都能够达到先锋大军的配置,再加上基层军官的进修。

绕是战功赫赫的薛仁贵、苏定方等人,也无法调集大军造反。

即便是他们想,恐怕也根本没有人响应,反而会被人带头绞杀。

当然,这只是李恒的初步计划。

各地学府的建立,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出更多知识分子,便于文化的复兴。

除了一部分送到军队以外,还有一大部分,李恒可是打算对准其他行业的。

尤其是像报社这种传媒性质的东西,很容易能够左右平民的思想。

如果报社在被冠于官方的名头,那天下到时候就只会有一个声音,任由李恒左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