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建桥!建桥! - 打工崽穿越就造反 - 樟树不保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二十一章建桥!建桥!

魏聪炼出了铁和铜之后,开始了正式建桥计划。

首先和祭司商量了,铜暂时不卖,他留着有用,用完后就还给槿花寨,还当众称了重量让祭司记录在案,果然没有200斤,只有190多斤,魏聪大手一挥到时候还200斤,不足200斤部分自己补差价。魏聪也怕别人担心他使用出了损耗,先给人吃定心丸,反正10斤才一两半银子,他还是付得起的。祭司不解魏聪干嘛不直接买下,反正用完了卖出去也亏不了啥钱,他哪里知道魏聪想保证自己的现金流,魏聪手里已经不足70两银子了。最近为了炼铁,买了一些石炭屯着。虽然手里的钱应该可以支持近两月,那也不能把钱压在铜上。资金链断裂是很可怕的事!没了钱,槿花寨的人不能把祭司怎么样,那群神卫可未必不敢把魏聪怎么样。保持现金流充裕才有安全感。

魏聪用铜铸出一个大圆柱疙瘩,配合水轮机传来的动力提升铜疙瘩到高处,落下,做出了一个自动捶打铁块的机器。魏聪这是在用最原始的千锤百炼法炼钢。为啥有了土制高炉有了焦炭都能烧出铁水了,最后还用如此古老的方法炼钢,魏聪也是有苦自知。前世上学,书上教了钢是含碳量0.4%到1.5%的铁碳合金,炼钢的原理就是用碳还原氧化铁后,除去铁水中的磷元素砷元素等杂质,可惜书上也没写怎么除这些杂质。很多东西魏聪都是有了解基本原理,但是没有具体技术。最终结果就是魏聪的很多设计都是土洋结合。高炉+捶打炼钢,放哪个世界,画风都很违和。

利用土办法锻打出少量的钢材后,魏聪铸造了钻头,圆盘锯片,方法都是找木匠雕刻出样品,翻砂法弄出模型铸造。半吊子的魏聪也不可能铸造出什么好东西,他又一次想到了五女,想到了失蜡法。可惜周围有黎人看着,魏聪不想暴露失蜡法。万一黎人学会了这个法子将来用来铸造兵器把轩人杀得丢盔弃甲,那自己不就是轩人的罪人了嘛?我送出的犁被别人铸成了剑击穿了祖国的国防,这种事魏聪不能接受(注释1)。自己说到底还是轩人!民族立场不能变,求同存异可以,民族融合也可以,真要两族需要拼个你死我活,那当然奉行“非我族内其心必异”。

这也是魏聪一直拒绝透露技术给祭司的原因。他不知道哪项技术是可以铸犁为剑的,也不想自己的穿越造成大量的人无辜丧命,他背不起那些人命。

有了水动力工具,魏聪指挥起工人干活底气十足。魏聪给青衣江两岸的山丘起了名字“金银岭”,大虞王朝那边是金岭,朗夜国这边是银岭。首先是12根6米多长的方木,目测一摸一样,从头到尾,间隔1.5米钻了孔,穿了绳子。绳子一头固定在银岭这边埋设的木桩上,另一头跨过江,穿过金岭预埋的木桩预留孔后并没有固定,绳子通过滑轮改变了受力方向,通往旁边高大的木架,最后绳子伸向天空,又通过滑轮转向地面,拉起一个装了很多石块的木框上。显然魏聪打算利用木框里的石头重量调节绳子的受力情况。这点是魏聪坐火车时看见铁路接触网用这个办法调节电线松紧的。如果一条绳子两边固定,时间长了,绳子一定会拉长,中间下凹,这不符合魏聪的思想,他需要这座桥能通车,中间下凹的桥面怎么跑马车?

五根绳索固定后,黎人们开始移动绳索上串的方木,等12根方木均匀分布在青衣江上方后,人们又开始拿出一些短的绳索大略固定方木,待所有方木粗略固定好,不会轻易移动,整个桥就像一个巨型的梯子横跨青衣江了。魏聪又命黎人开始在横木中间放置木板,铺出一条宽2米的木板路。横木和木板都事先加工过,方木中间有一些钻出来的孔,木板也有相同的孔,孔与孔可以对上,插入木销,轻轻一敲就固定好一块木板。如果孔对不上,就移动方木。整个桥其实在地面试装过一次。有了水动力钻头和车床,所有的孔和销都一样大。水力圆盘锯加工木材十分迅速。所有木板方木插销,外形尺寸都相同,起码在毫米级。别看这是一座木桥,也是运用了蓝星二十一世纪的建造思想,既标准化生产,模块化组装。

这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座索道桥,绳子和巨木撑开的宽度达到6米五,可是中间的木板路只有2米宽,看起来很怪异,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种设计。桥梁总设计师魏聪也不知道,抄作业哪知道为啥啊,看视频里的网红桥就是这样的,别人设计师肯定比他懂啊,抄就完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