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僵持 - 打工崽穿越就造反 - 樟树不保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五章僵持

神武历四月五日,黎人九酋长齐聚玉屏城,集结了9000名战士举行了土酋长斋蒲尔的葬礼暨誓师大会。黎人崇尚勇士精神,酋长要是在正面战场和人决斗,死则死矣,可是卑鄙的轩人连面都没露就用投石机砸死了土酋长斋蒲尔,被几位酋长一挑拨,黎人战士的愤怒足以焚天。九酋长显然不认可卑鄙不卑鄙的,莽夫才这么想,能不露面,能远程解决对手,谁想近战肉搏啊,不过挑拨战士的情绪凝聚军心是最廉价的激励手段而已,千百年来同样的手段用多了用熟了,只要法子还管用,就没必要创新。

白自成也收到凤凰城的支援,自身收拢的退伍兵达2千,凤凰城势力支援的精兵3千。虽然人数几乎只有黎人大军的一半,但是地形占优,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也幸亏黎人之地处处地形险要,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否则白自成想死的心都有,凤凰城支援的精锐都是单兵素质过硬,团体作战稀烂的莽夫,自己招募的退伍兵也没好到哪去,他们来自大虞的天南海北,服役时也在不同部队,训练科目都不一样,要想列阵作战也还需要训练。还好大虞军队普及过一些基本的小队战术,临时结几个七八人的小阵还行。

此战凤凰城各势力出力不少,得益于摄政王金绪光的旨意。在得知白自成击毙黎人酋长的那一刻,金绪光马上判断出黎人会报复,当即传令给凤凰城城主,承诺凤凰城只要不动用朝廷资金扛过这次危机,大虞朝给凤凰城免税五年。女皇和国师都在金绪光传令后才得到消息,都没有表示反对。金绪光虽然以前做事幼稚导致变法失败下台,但是这种战略性的判断完全没问题。凤凰城也算发了狠,各大家族直接把自己手下的精锐派了出去支援白自成。摄政王下令的意思很明确,朝廷确实拿不出钱了,凤凰城自求多福吧。朝廷逼凤凰城城主,城主逼各家,各家有多少实力还想瞒过城主?各家要想最小损失扛过这次危机,只有在黎人的地盘上挡住黎人大军才行,只要黎人大军到不了仁铜城,两城的贸易不中断,现在付出多少,以后都能找补回来。要不是仁铜城城主不敢做得太过分,支援白自成的都可能是凤凰城的边防军战士了。各大家族自己不敢在家里养军士,但是在凤凰城守军中,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势力存在。凤凰城城主对此心知肚明也视而不见,只要不玩的过线就好。

白自成留下一千人看守舞阳河防线,其余4000人准备上山。战略上双方都清楚,舞阳河已经被堵死,基本没有突破的可能,唯一能拼的只有一条山路。从玉屏城往正东方向走100里有一乡名曰大龙,大龙乡往东北走200里山路就能到茅溪寨。这条路(下文简称龙溪线)其实是一条重要的民间商路,但是在军事上毫无价值,玉屏城到大龙乡的100里路还算平坦,大龙乡到茅溪寨的200里山路崎岖难行,用马驮运一些药草粮食可以,要运输几千人需要的粮食,几乎不可能。这也是双方激战良久都没有打龙溪线的主意的原因。

要说白自成确实气运不凡,大虞历代国师都在经营一张秘密的情报网络,这张情报网络在过去的数十年几乎毫无作为,现在落到白自成手里,运转起来相当流畅。九大酋长的大部队刚跨过玉屏城东城门,白自成就得到了消息,九酋长的想法不难猜,他立刻翻出了地图,黎人大军走到大龙乡需要2天,自己掌握了舞阳河航线,完全可以在两天的时间内顺流而下,抵达一个叫高谷滩的地方,那里正好是龙溪线的中点。

高谷滩当然不适合狙击黎人大军,但是可以先敌一步,拔除龙溪线后半段的三个补给点既龙生寨茶店寨塘边寨。不得不说魏聪给他打了一个很好的样,威胁三寨撤离不费吹灰之力,然后狙击黎人的后勤运粮队,魏聪当初为阻挡大酋长做的锦江战略可以全盘被复刻到龙溪线上。这不是说白自成战略水平不如魏聪,实在是有现成方案没必要自己费脑子。

至于黎人大军能否在高谷滩下水,完全不用考虑,只要在舞阳河布置几艘带投石机的战船,黎人在高谷滩现扎船是不可能和正儿八经的战船水战的,要是黎人能背着战船翻山越岭到高谷滩下水,那黎人战士的体力就堪比超人了,还打个毛线。

五天后,黎人大军顺利抵达了高谷滩,远远望了一眼舞阳河里的战船,留下一千人驻扎高谷滩防备白自成的船队后,其余人继续在龙溪线上奔驰。

可惜龙溪线后半段并不平静,大军刚越过高谷滩15里,前军几乎同时接到了两个消息1后方辎重队被袭击2前方的塘边寨已经空无一人,无法补充水和粮。

金酋长塔林克作为临时队伍最高指挥,并不是能力出众也不是大家民主推举,而是来自一个古老的习俗,金木水火土东南西北中十酋长的名号一开始就是按实力排名的,初代金酋长实力在十酋长中最大,理论上可以指挥其余九酋长,不过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谁实力更强已经不可考证了,这次大战要确保大军令出一门,用了最古老的排序法选中了金酋长。

塔林克能当酋长也不是草包,第一时间就洞悉了白自成的计划,前方的补给指望不上了,后方的补给不容有失。他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全力以赴击溃后方袭击的敌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