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大秦——青书院
元轻瑾的眸色中闪过一抹喜色,说道:“第二件事,便是你须前往秦国境内的青书院,替我取出一物。”
“青书院”是秦国境内最大的修行道场,也是北境最负盛名的修行之地。青书院的院长,段萧然,乃是已知北境内修为最高之人——渡劫境。
青书院吸引着五洲大地各异的修行学子前来进修,但想进入青书院,门槛极高,仅凭天赋出众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当的财富与地位才有机会踏入。
沈小渔冷哼一声,目光中带着蔑视:“恐怕不是取,而是要我替你偷吧?”
“哈哈。”元轻瑾击掌赞道:“聪明,你说得一点不错。”
沈小渔目光如刀,声音冰冷:“说吧,要我替你取出什么?”
“先不急,等有合适机会,我会安排人与你接洽。”元轻瑾异常严谨不愿意透露丝毫。
“好。”沈小渔顿了顿,“那我也要提出我的条件。”
“你的条件?”元轻瑾轻笑,略带不解:“你凭什么和我提条件?”
“既然你想让我替你完成这件事,那么,你不要让我有后顾之忧。如果我始终心有牵挂,那这件事能否成功,那就难说了。”沈小渔斜睨元轻瑾一眼,同样带着几分威胁。
元轻瑾狐疑地看着沈小渔,只见他瘦削的脸上,神色肃然,若不答应他的条件,恐怕正如他所言,此事未必能成。
“好,你先提出来,我再斟酌考虑。”元轻瑾谨慎地说。
沈小渔神色一正,语气郑重:“第一件事,不要为难秦大哥,让他回到飞皇城去。第二件,我出发以后,要善待白灵和阿福。若我知道他们有何闪失,我定不会善罢甘休。”
元轻瑾暗自松了口气,原以为沈小渔会提出先释放白灵和阿福,没想到他只提出这样的要求。
沈小渔如此说,自有其考量。前往北境中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的国度,前路未卜,危险重重。若带着白灵和阿福,恐生意外。留在京都,有元轻瑾照看,即使有危险,他也能更从容的去应对。
房间内,两具已经失去生命的躯体在士兵的手中显得毫无尊严,随意地被拖走。曾经不可一世的元浩,恐怕至死也未曾预料到,自己会像被丢弃的废物一样被人对待。
“沈兄,我不知道这么做是帮了你还是害了你。”秦灭忠语气中充满了自责与不安。
“秦大哥,不必挂怀。世间上很多事注定要发生,你不找它,它也会来找你。回到飞皇城后,代我向嫂子和小昭问好。”沈小渔温言安慰,嘴角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还有一事。”沈小渔转过头对元轻瑾说道,“在我出发前,希望能再见他们一面。”
“好。”元轻瑾立刻爽快的答应。
同时,元轻瑾转身对旁边的太监下令:“草拟一份诏书,内容为世子元浩密谋叛乱,因暴怒失智刺杀太子,然其当场被诛,尸体被送往午门外处以极刑。令中书省立即起草,并迅速传达到各州府衙,昭告天下以正视听。”
“对了,还要立刻派人,鸩杀镇南王,抄没其家财。同时,朝中与元浩交往密切的大臣不须审判,一律处斩。”说完这句话,元轻瑾的脸上布满了寒色,仿佛杀人对他说是一件家常便饭的事情。
沈小渔此刻才算真正明白,什么叫天家无情。
三皇子府内,白灵和阿福被安置在一处宽敞的庭院中。这里草木茂盛,假山叠嶂,雕梁画栋的建筑奢华程度丝毫不逊于元浩昔日的府邸。
白灵紧紧拥抱着沈小渔,将脸深深埋进他的胸膛,倾听那熟悉而令人沉醉的心跳声。沈小渔轻轻抚摸着她的秀发,眼中充满宠溺与不舍。
“这次你离去,要多长时间?会不会很危险?”白灵的眼泪悄然滑落,滚烫的泪珠如珍珠般洒在沈小渔的胸膛上。
“应该不会太久,况且,还有人会在暗中保护我,你尽可放心。”沈小渔温言安慰。
“你能不能跟他说,带上我一起去,好吗?”白灵哀婉地抬起头,泪眼婆娑的样子让沈小渔心疼不已。
“你和阿福在这里好好待着,我答应你,会尽快回来。”沈小渔强颜欢笑,他何尝不想与白灵朝夕相处。
“那好,不过你得答应我,不许喜欢上别的女孩子。要是被我知道了,我可是永远都不会理你了。”白灵故作嗔怒地撇了撇嘴。
“怎么会呢?我的心里只有你。”沈小渔轻柔地勾起食指,温柔地刮了刮白灵的鼻梁,眼中满是宠溺。
“阿福,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里,你与白灵要相互照应。”沈小渔早已将阿福视如家人,此次远行,是主仆俩第一次分离。他心中虽万般不舍,但怕阿福担心,故作豁达。
“少爷,这些年我一直寸步不离随侍左右,这次你远行,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如今冰雪莲已取,做完这事,我们就回江南。你与白灵小姐成婚,为老爷夫人添个大胖孙子。”阿福老泪纵横,一边笑着一边难过的用衣角擦拭泪水。
“好,阿福,我答应你。”沈小渔郑重道。
“沈公子,时辰不早了,该启程了。”院子里,一名商贾模样的中年男子沉声催促。
“走了。”沈小渔轻拥白灵,转身离去。
庭院中,两道孤独的身影翘首相望。
方才院外,沈小渔察觉到高手隐匿的痕迹。元轻瑾为了牵制他,确是费了一番心思。
沈小渔坐上马车,闭目养神,思绪纷乱。
“还没走呢,就开始想念她了?”沈大渔笑着打趣。
“是又如何?”沈小渔没好气地回道。
“嘿嘿,别说你喜欢了,我都有点喜欢上她了。刚刚我都听到了,她悄悄说想和你生个大胖小子呢。”沈大渔继续调侃。
“你……”沈小渔耳根微红,“真是越来越没个正形了。”
“你说错了,在外人看来,我也是你。所以我怎么样,别人就认为你怎么样。”沈大渔反唇相讥。
沈小渔无心与他争辩,闭目静静休息。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已完全暗下,马车在夜色中行驶,不知前路何方。那商贾打扮的中年男子,实为邕王府的侍卫统领张金涛。他将马车停靠在路边,下马探查地形。
张金涛走至一块界碑前,手持火把照亮碑文。见到上面的字迹,他的脸色骤变,惊惧之色难以掩饰。只见界碑上赫然刻着三个鲜红的大字——“白石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