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 我们走向康庄大道 - 绾山系岭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2章

第102章

1996年的初冬注定不平静。原以为是一件普通的盗掘案件,竟然牵扯出一个隐藏上百年的巨大秘密。浩瀚的历史烟波遮盖下的这条地道,又被人再次掀开神秘的面纱,暴露在世人的面前。

地道?!

大家伙只在电视上看过《地道战》,知道这是抗战时候为了保家卫国某些地方的人挖的保命通道。

可竹坑乡码头村明清一条街下面的这条地道是怎么来的?

什么时候挖的?何人挖的?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经过谁家?建造时想必动静不小,它又是如何做到掩人耳目,知者甚少,以至于知情人死之后,更无人知晓。

或许这些答案,只有张汉带领的考古队经过一番勘察后才能给出答案,或者也只能给出模棱两可的一些解读,而真正的答案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中。

不管这条地道的秘密到底如何,这条曾经辉煌的古街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

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县电视台和市电视台都跑来采访,两家电视台都想抢时间,发出的“第一声”,结果螳螂在前麻雀再后,考古队的有个队员恰好是省电视台台长的亲戚,这个队员原本告诉家里他会在竹坑乡驻扎一个月时间,因为意外发现地道,队长让所有队员再驻扎两个月。由此消息传到省电视台台长耳朵里。要说人家能做t省电视台的台长,前几天省领导刚开会大力表扬竹坑乡搞乡村旅游开发有想法,恰好这个地方又发现了百年前的地道,那他这个台长自然要报道一番,好让领导知道他们作为省传播媒体平台,一直关注领导关注的地方。

县电视台和市电视台万万没想到,他们还没编辑好资料在节目中播出,省电视台就抢先一步,在七点档省新闻里将竹坑乡发现百年地道这件事播出去。

镜头朝观众展示了地道洞口的情况,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但洞口边缘处被切割地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人力所为。考古队队长张汉拿着探照灯往里面一照,里头空空荡荡,喊那么两声,连声音都像被吃进去,久久没有回音。

“我们现在还不确定这条地道有多长,通往何处,但结合目前发现的银窖,初步判断西河县竹坑乡码头村这条明清古街下面还有一条暗街……”

“它很有可能是当年竹坑乡各大商号联合修建的地下银行通道。这些商号当年库存银锭多大数百万两,这些银子自然不能走明面,容易引起窥视者哄抢,他们通过修建地道,从暗处将银锭送入银窖,送出竹坑乡,到达全国各地……”

张汉激动万分,朝全省观众喊道:“我个人认为,这条地道的发现可堪称为‘1996年度省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

乡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了会议,确定了最近工作的重点。乡长葛兴国敏锐地看到了地道的发现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让全乡上下一定要全力配合考古队工作,保障考古工作顺利进行。

开完会众人走出会议室,乡政府大院对面的大马路上车来车往,比往常多了很多人。

徐洪福笑道:“哎呀,不说别的,至少我姐家的饭店最近生意好的一塌糊涂。每天一到饭点都坐满了人。我姐一问,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平浪宫考古现场周边围的人一圈又一圈,明明知道啥也看不到,还要往里钻。”

姜崖也笑起来,“中国人爱看热闹的本性是真的一点也不假。”

徐洪福耸耸肩,“也不知道谁传出去的,说咱们乡,尤其这个码头村,是福地,只要踏上去,就能得到福报,能发财。还有更玄乎的,说咱们的明清一条街到处都藏有银子,只要你小心观察,就能发现……说不定,走着走着就踢出一块银子来。”

说到最后他笑得很无奈,“我在这活了几十年,别说银子,连一块钱都没捡到。”

姜崖沉吟片刻,道:“说不定,咱们这里还真能捡到银子。”

徐洪福一愣,“咋可能?他们村里人瞎说一通,你也相信啊?骗骗外乡人还行。”

姜崖点点头,“对啊,只要‘骗骗外乡人’就够了!”

徐洪福:“……”

-

省文物局很快派来更多考古专业人员驻扎。地道坍塌的部分进行清除,同时用支架固定结构。几日后,考古队发现这条地道显然经过精密的设计和规划。就如张汉在省电视台上所说的一样,这样一条横跨码头村东西南北的地道不是由一家商号修建的,而是由好多家商号集体商量,共同修建。证据就是这条地道四通八达,在各家商号都有一处进出口。

按理说这些商号之间相互竞争,挣来的银子是最为珍重的私人财产,最不能为别人知道埋藏地点,可古街上的商号们还是齐心协力,共同修建了地道,并为大家所公用。可见当年大家伙的心思是往一处使的,也可见当年的匪患多么严重。

关押中的黄建中依然嘴硬不肯交代作案细节,尤其不愿透露他到底从哪里发现古街上有银窖,还特别精准地找到了平浪宫。

胡文林装作意外地向他透露最新考古进度,说考古队在他盗掘的银窖旁发现了一条地道暗街,可以通往各家商号。

“地道?”

“暗街?”

黄建中满脸不可置信。

“真是可惜。就在你挖的那个地方旁边一米远……”胡文林一脸可惜,“就差那么一点点,你就能成为发现地道第一人。考古队的队长又是上电视又是上报纸,好多人都慕名而来,要找他合影。”

他紧紧盯着黄建中的脸,“咋说呢,人有时候运气就是那么背!”

黄建中缓缓低下头,眼睁着看自己的指甲在掌心戳出一道深深的红痕,他控制不住地抖了一下,再擡头时,他狠狠地把声音砸到地上,“不,我才是发现地道第一人!他们考古队要是没有我,屁都发现不了!”

胡文林慢条斯理地说了两个字,“是吗?”

“是!”黄建中大喊道:“当然是!要不是我在地摊上发现那本《竹坑旧事》,发现那张地……”

胡文林两耳陡然竖起,却见黄建中刹了车,再次把嘴巴闭紧。

胡文林装作不在乎地笑了笑,打着哈哈说要回家休息,从提审室里走出来,拐弯就去了考古队。

恰好姜崖也在,两人正头对头研究地图。

工作队直接把平浪宫旁边的偏殿当做家,一睁眼就去工地上挖,累了走两步就能倒头就睡。当前地道已经往前推进了五十米左右,胡文林前两天下去看过,要说老祖宗其实比我们现在人敢想敢干,这百年前的地道除了个别处坍塌外,剩余地方修修补补后直接可以通人,穹顶的弧度可让成年人低头通过,粘性极强的土墙依然坚固,地面铺满青砖,而青砖上长长的车辙印一下子把人带回当年……

鳞次栉比的古街白日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谁曾想在古街的下面,装满银锭的车一辆辆驶过,在暗夜里毫无声息地进来又运出。它才是这座繁华的水陆交汇之镇真正的经济命脉!

曾经流淌着财富的气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卡住了脖子,再也没有任何味道消散出去,成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张队,那本书在哪?”胡文林一进来就压低声音问。

张汉一愣,“咋了?黄建中交代了?”

胡文林挠挠头,“不确定。你让我看看那本书!”

张汉郑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从旁边的保险柜里把《竹坑旧事》拿出来,而后放在柔软的白布上。

胡文林想伸手翻,被张汉勒令住手,“哎呀,可不能随便翻。这书就剩下半本,稍微动一下就飞灰湮灭了!”

“我不翻,咋能证明自己心中的猜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