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第067章
香严寺盗伐事件上下惊动,引起了诸多相关方面的反思。香客们也发现,原本将山门破口而建的售票处一夜之间取消了,回复了墙体原状,凶巴巴的售票员也不见了,售票位置直接推至山脚下,一条林间缓坡登山路修了起来,青石板两侧小小佛龛里供奉着神灵,两侧松柏古树肃穆幽深,从容又虔诚的朝拜之路给人格外的朝圣体验感。
没多久,一张大香严寺保护开发规划图出现在山脚下,大家这才发现,香严寺的经营权又回到了西河县手里,连带着这次不再把眼光只聚焦在寺庙本身,而是扩了方圆五公里范围,将连绵山脉、溪涧茂林以及和香严寺相处了数百年的村落都囊括进来,未来这里会依托香严寺,打造集宗教体验、山水体验、古村体验的禅修圣地,真正将香严寺这一顶级资源作用发挥出来。
至于金竹村,在试运营之前倒是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从香严寺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上午朝拜,下午跨江而来,一来就钻进□□洞参观一番,出来后赞不绝口。宋香巧听了不止一个人说,香严寺的和尚不打诳语,果然说得没错,□□洞内有奇观,谁不看谁后悔。
宋香巧知道是挂在香严寺的宣传标语起了作用,只可惜这波香客来去匆匆,一分钱不花看完溶洞就走了,也不吃饭也不住宿。
恰好竹小蝶也在,“我虽然不懂,但我觉得吧,搞旅游,就跟小卖部卖东西似的,要熬门头。大家都说好,肯定会越来越多人来。”
说到这里,她甜甜一笑,“这就是姜崖哥哥说的口碑效应。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天下人都知道在咱们西河县竹坑乡金竹村有一个溶洞,叫□□洞。”
宋香巧也笑起来,促狭道:“你这妮子还说自己不懂?姜崖哥哥?喊这么甜?”
竹小蝶小脸一红,“那啥,我要回去看看黑蛋回来没?香巧姐,再见!”
说完一溜烟跑了。
宋香巧喊着让她拿点地里刚摘的番茄,竹小蝶头也不回地摆手说不要。
宋t香巧看着她清瘦的背影,忍不住叹口气。
任谁都会喜欢姜崖,她知道媒人都快把姜崖家门槛都踩破了,这小子一心搞事业,压根不考虑这些情情爱爱,导致好多人跑到她这里打听消息。她能说什么,只能说姜崖前途无量,志不在竹坑乡这个小山沟,早晚有一天会去县里、市里甚至省里。人家何苦在竹坑乡找媳妇?
竹小蝶怕是要一腔春情空负了。
-
开业前事情多如牛毛,不管怎么整理好似都有永远做不完、考虑不周的情况。
姜崖只能把关键事情列表,标注时间节点,分配给相关负责人,叮嘱他们及时完成。
头等大事自然是减震器厂的千人厂庆活动,这是□□洞景区招待的第一个大型旅行团。减震器厂职工上千人,每个人身后站着数十人的亲朋,这次招待要是做得好,事半功倍,口碑骤增,要是做得不好,第一炮没打响,怕是□□洞要花费更大精力和金钱才能把损失的口碑赢回来。
姜崖为此专门召开了动员大会,乡政府、竹坑乡、梁家洼村等全员到会,一定要以积极、真诚、负责的面貌把这次活动组织好,服务好。
减震器厂的宣传部部长舒建成提前从市里跑了一趟竹坑乡,姜崖亲自带着他走了一遍游览线路。姜崖提议说,千人一天之内涌入□□洞,超过了洞内的环境容量,建议分配分次游览,由此保障良好的观赏体验感。
舒建成沉吟片刻,笑着说姜崖有话只说半句。□□洞虽然承载能力有限,可一千人同时入住,怕是□□洞也没有这样的住宿接待能力。
姜崖倒也坦然,□□洞当前确实不能接待大规模的游客,床位数满打满算也只有百张床位。□□洞是竹坑乡的第一个景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能劝村民改造房舍,推出百张床位已经很不容易。
至于今后随着□□洞景区发展,住宿、餐饮的接待设施逐步完善,一天接待两三千人肯定不在话下。
舒建成很精明。一方面姜崖提出的厂庆方案性价比高,既能满足工会控制成本的需求,也能满足工人出来玩个痛快的需求,另一方面,市里面当然希望钱花在本市,更何况减震器厂作为本市缴税大户,总要起到带头作用,帮助本市旅游发展,思来想去,才选定了姜崖的方案。
当然通过这次提前考察,他也确实看到了竹坑乡的诚心实意,决定先期送一百个工人过来旅游。至于后续,看效果再定。姜崖笑着说好。
临走时,他忍不住问姜崖,“你就不怕我只送这一百个人过来?”
姜崖淡定道:“自己夸自己有时候显得多余。我相信到时候舒部长一定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
五月正式开园前,减震器厂先行部队一百人乌泱泱地出现在了竹坑乡。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对竹坑乡的初级考验,却也是最重要的考验。折腾筹谋了这么久,是时候检验成果了。
当天,四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出现在□□洞景区停车场。
宁瑶作为首席导游,亲自带队从市里把人迎接过来。一路上又是介绍竹坑乡美景,又是唱歌说笑话,尽量安抚这遥远的旅途。即便如此,伴随着晕车的呕吐声,还是有人不停地抱怨。
好在宁瑶等人早有准备,特制的糖姜片免费赠送。还别说,糖姜片吃下去之后晕车的感觉减轻不少。立马有人问宁瑶在哪里可以买。宁瑶笑着说这是村里一位叫竹兴文的驻村医生提前为大家熬制的,别处没有,还真买不到。不过既然大家有需求,她可以帮忙问问。
山清水秀,竹林翠翠,美村美舍,鸟叫声一簇又一簇,一下车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治愈了。
这些人常年在工厂工作,低头擡头都是燥热的机床和千篇一律的生活,好不容易有机会出来逛逛,自然忍不住多吸几口新鲜空气。
宁瑶把那套负氧离子的研究讲述一遍,大家笑着说不然用瓶子多装几瓶空气带回家,也能当礼物。
就山爬坡,一路往上,入洞参观。石笋、石瀑、石花、石柱等在宁瑶的口中变成了神话故事里的主角,焕丽想象中的神兽,牵着大家进入到神奇的世界。
冰洞和风洞自然是所有人都会体验的项目。
冰洞口的大衣租赁生意应接不暇,炙热夏天里谁都想进到冰洞里感受下冬天的气氛。风洞口的风速体验装置更是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大家都只在书本上学过什么“一级轻烟随风飘,二级轻风吹脸面……”,这里有现成的十级风速体验,哪能错过。
“风神”投币器不停吃进硬币,安志勇在旁开心地嘴巴都合不拢。
溶洞内第一次出现这么多人,将村民眼中普普通通的景致夸得天花乱坠,这场景还真是做梦都不敢想象。
有腿脚快的人早摸到溶洞深处的暗河处,抢先租下麻将桌和麻将牌,稳稳扎扎坐在浅溪中……冰凉的水越过脚面和小腿,来自地下的薄雾沁得人浑身舒坦,将炙热的暑气悉数扫平。几个好友一起,麻将城墙垒起,二五八万,三饼九筒,在手中翻飞,这感觉不要太苏爽!
消暑与娱乐完美结合在一起。
来得晚的只能在溪边一脸歆羡,众人都是相熟的工友,笑着非要上场的人下来换自己。另有年轻情侣一起弯腰在溪流中寻寻觅觅,试图捞上几尾鱼。
阳光从溶洞顶部的缝隙射下来,斑驳光泽落在盈盈的溪流上,落在人们放松惬意的脸上。
临近中午,一行人玩得饥肠辘辘,拥簇着杀向金竹村。
要知道金竹村常住人口也不过两三百人,一瞬间又多了一百人,原本宁静的小山村瞬时成了比乡里集市还热闹的地方。村口老树下,广场上,竹林边,院子里到处都站满了人。
姜崖早有安排,每十人一桌,由机灵的服务员领着进对应的农家小院就餐。这次午餐菜单是由姜崖、宋香巧、李梅等人一起制定、品尝,用盐量、酸辣度都有特殊讲究。另外为了让游客品尝到竹坑乡有机蔬菜,今天供应的蔬菜全部大清早采摘。至于河鲜之类的硬菜,也是大清早从丹江岸边买来的。
对于城里人来说,这些新鲜的食材才能吃出真实的味道。
最后再来一碗极具乡土特色的酸菜面条,这顿饭才算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