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返程(上)
第105章返程(上)接下来的几天,林悦一家开启了走亲戚串门模式。
大年初二是例行去八十岁的老姨姥家,这是十几年来从没有改变过的。初三是去大三舅家拜年,因为他家住的远一些,每次去都会住上一宿才回来。小时候,这里是林悦最喜欢来的地方,因为舅妈是一副菩萨心肠,从来没见她红过脸,舅舅也特别喜爱她,每年都会给她留挂历、留钢笔等,总之有什么新奇的东西,舅舅准会第一个想到她。
初四会去林悦姥爷老房子那边的亲戚家,一共有三家亲戚,都住在一条街上,一般一天可以走完。初五会去见妈妈最好的朋友——乔姨,她是妈妈相交四十年的好朋友,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从小到大林悦跟乔姨的女儿一起长大,像亲姐妹一样。直到现在,在林悦的心里,乔姨都是不可取代的,她也是林悦最想念的人。
说起乔姨,不得不要啰嗦几句。乔姨跟妈妈的关系,甚至超跃了亲姐妹,她那么无私、那么细心、那么能干,她做的饭是林悦吃过最好吃的,她还会做衣服、做窗帘、打毛衣、做鞋子,在林悦眼里她什么都会,她给林悦和姐姐织毛衣、做衣服,只要她女儿有的,林悦和姐姐一定也会有,有时候林悦觉得她就是织女下凡,竟然可以这么手巧。这辈子能有这样一个阿姨,林悦觉得无比的幸运,只是自从离开了家,少了许多孝敬的机会。
春节就在每天的忙忙碌碌中渡过了,春运时期的车票是特别难买,当年还没有网上购票,都是去火车站窗口或者代售点买票的,然而春运时期的车票可谓一票难求,没有点关系的人只能白白让黄牛党赚得钵满盆满了。
林悦家有几个亲戚都是在铁路工作的,所以对于回去的车票她自然没有那么担心,亲戚拿着特批的条子顺利的帮她买了两张直达广州东的卧铺火车票,随着火车票的到手,却也意味着回去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她开始有点小焦燥,有点不舍,却又难以改变命运的安排。她和姐姐在房间里聊着悄悄话。
“姐,我一个人在深圳,真的挺想家的,想你们的,你要是能来深圳工作就好了。”她拉着姐姐的手说。
“深圳就是太远了,我打算和伍志(姐夫的名字)去bj试试,他有个客户找了他很多次了,去到那里会帮我们安排房子,他还要在那边深造一下。”姐姐说。
“bj也离我好远,看来真应了小时候我们吵架时爸说的话了,以后把我们两个一个送到南边、一个送到北边,想打也打不起来。”林悦笑着说。
“就是啊!我先去看看,还要找工作,挺多事情的,当初我支持你去广州,也是希望你能有个好的前途,如今我自己也要走上这条路,可能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吧!”
“你跟爸妈说了吗?”林悦问姐姐。
“提过一次,但没具体说,你知道妈的性格,肯定又会担心的,等都定下来了再跟她说吧!”姐姐越来越成熟了。
“是呢!这回两个孩子都走出去了,她心里肯定也是空唠唠的。就像我离开家那天她对我说的一样,她说你这次出去,肯定就不会回来了吧!当时我眼泪哗哗的,其实我当时也不知道会不会回来,就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妈妈特别难过。我现在都不知道当时我怎么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决心,可能就是无知者无畏吧!”林悦突然很感慨。
“都过去了,现在不是过得挺好的?肯定会苦尽甘来的。我们一起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姐姐看着她,眼神充满了坚定。
“嗯嗯,走吧!我们出去跟爸爸妈妈多聊会儿天,过两天我就要先回去了,不能请太多假,要扣工资的,哈哈哈。”林悦打趣道。
姐妹俩先后走出了房间,客厅里姐夫和薛孝儒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着家常,看起来相处的很融洽,虽然时不时地听到姐夫反复地问着薛孝儒说的是什么,这就像是考验姐夫耐心的一道题,林悦想着再这么下去,会不会要开始使用手语了。
爸爸在厨房里做着菜,妈妈在接着电话,每年过年,家里的座机电话都是响个不停,妈妈的同事、妈妈的学生、妈妈的同学、妈妈的好朋友等等,总之所有的电话都是找老妈的,她的好人缘是公认的,这一点林悦是打心里佩服,只是觉得她一天说这么多话倒还是蛮辛苦的,快赶上上了一天的课了吧?
过年这些天,除了三十晚上在家吃了一顿,几乎没有在家正经的吃顿团圆饭,每天在外面吃的大鱼大肉,已经快让人腻得想吐了,还是家里的饭菜香,永远都吃不腻。
老爸和姐夫的小酒又摆上了桌,薛孝儒这次不敢再造次了,不好意思地说着实在不能喝,再喝又要钻桌子底下了,这个事情差点被林悦骂死,所以,今天改喝饮料了。老爸和姐夫知道他不会喝酒,自然也没有勉强。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喝着,是那么的自在又自得,哪里会比得上家好呢?谁不想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在一起?谁不想在爸爸妈妈身边做个撒娇的孩子?谁不想晚上睡在温暖舒适的床上,心里的安全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像林悦一样的孩子,有多少背井离乡出去打工的人,有多少的无奈和不舍啊!
又要离开家了,又要回去那个狭小的出租屋了,又要朝九晚六的过着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了,人终归逃不脱命运的安排,尽管你很努力努力的想去改变,可是,有时候却常常事与愿违,天不遂人。
第二天妈妈开始张罗着给林悦买东西,要买些家乡的特产带回去给同事和朋友,特别要给阿玫姐姐带点东北特产,家乡的俄罗斯红肠是必备之选。
爸爸早上五点就去排队购买了,新鲜出炉的香肠拿到手里还是热乎乎的。因为每天供应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如果不早一点去排队,根本就买不到。所以许多人都是早上四五点钟就去排队了。
当年的香肠还没有塑封这项服务,爸爸只能将买好的香肠拿去其他熟食店里,四根、五根封在一个食品袋里,这样带回去,在漫长的火车里放那么久就不会坏了。
林悦又买了一些酒糖,在俄罗斯商店买了几个精美的首饰盒和小镜子,准备带给去送给好朋友们,这也算是一个小特产吧!
时间的脚步走得越来越快,还没有给林悦喘息的时间,就到了离开的这一天。东北有句习俗:“上车饺子下车面。”意思就是坐车之前要吃饺子,下车之后要吃面条。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所以爸爸一早就开始和面、和馅准备包饺子了。家里的人都显得有点忧伤,只有薛孝儒和姐夫像个局外人。他们两个倒也跟着忙乎着,只是没有看出妈妈心里的难过。
林悦也开始不安、焦虑,她突然有种不想离开的想法,如果,假如,就不回去了呢?会怎样?能怎样?
只是,对于一个有原则又有责任感的人来说,她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