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秀水 - 苏幕遮晚亭令 - 秦慕白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苏幕遮晚亭令 >

五十七秀水

皇宫内戒备森严,苏离亭自然不敢多问,只能跟着小太监的指引绕了一大圈才来到祈福宫。

“娘娘,苏厨娘来了。”贴身宫女彩蝶柔声道

“嗯。知道了。”王皇后轻轻点头放下手中的经书,苏离亭眼尖,一眼就瞥见了书名《太上感应篇》。王皇后的目光一直停在苏离亭身上。王皇后觉得这姑娘虽称不上有多漂亮,但是胜在自然亲和,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王皇后表明请苏离亭来的目的,因为听说她做的桂花糕味道不错,想请她再做一些。

苏离亭笑道:“这个当然没有问题。只是娘娘若想要只派个太…公公到摘星楼告知一声,如今小女子前来倒是扰了娘娘的亲近。。”

王皇后倒也笑了:“苏姑娘过谦了。今日一见苏姑娘不但厨艺高超,说话水平也是远超众人。”

彩蝶将苏离亭领到小厨房,这是王皇后专门为苏离亭腾出来的地方。路上苏离亭回味着王皇后的话,到底是在夸她聪明伶俐呢,还是在批评她巧言令色呢?“苏姑娘,你若是缺些什么?只管打发这些小宫女来告诉我。”安顿好苏离亭,这彩蝶也就缓缓地离去。

苏离亭看着满桌的桂花,心里不禁暗道:这皇后娘娘到底要做多少桂花糕呢!

秀水......

渔民们拿着鱼叉聚集在一起,几个月内,他们赶走了秀水的知县。和地方的士兵爆发了战斗。由于事先充足的准备和秀水的军队人数较少,起义军取得了首捷。

渔民起义军的首领宋灯站在高台上,朝下面的渔民说道:“大伙们,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起义,繁重的珠税就算我们卖妻卖子都还不清。更何况,我们已经杀了这狗知县,朝廷定然不会轻饶。我宋灯丑话说在前头,现在想要退出的,我宋灯绝不阻拦。若到时候和前来平叛的朝廷军队打了起来,有人在背后捅刀子,就别怪我不念及乡里乡亲了。”

看来这宋灯还是有些头脑的,先呈清利害,意在表明众人已经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齐心协力才能破釜沉舟有一条活路。我宋灯大度,现在想退出我既往不咎,但留下来若有二心,别怪我宋灯不客气了。

“大王说得对。我们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起义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我们全听大王的。”渔民中的陈浅道。

“对,我们全听大王的。我们全听大王的。”渔民纷纷附和道。

“那好,我们就一起北上,将那皇帝老儿从皇帝宝座上拉下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宋灯道。

人群中有一个渔民露出轻蔑的一笑,这大宋军队虽弱,倒也不是吃干饭的,打不过这群渔民,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况且这捕鱼的鱼叉铁锹能干得过精心锻造的银剑刀戈吗?宋灯真会画大饼,能不能到汴京还两说呢?还想把赵正拉下马,简直是痴心妄想。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城隍司的仵作杜陵阳是也。他身旁的渔民则是秦晚道。两人在许概大军到来之际,就已经来到了秀水。对外的身份是李大妈妹妹家的两个儿子。因母亲病丧,特地来投奔李大妈。目的也很简单,秦晚道想要弄清这次的起义到底仅仅是因为官逼民反,还是另有隐情。

他从李大妈那里了解到宋灯称王的经过,无亚于前朝旧代的鱼素尺书。

宋灯是一个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渔民。和这秀水的大多数渔民家的孩子一样,家里贫穷没有钱读书识字从小跟着祖辈早出晚归捕鱼。但宋灯的父亲觉得从祖辈以来都是睁眼瞎,说什么也要让宋灯识几个字。于是咬了咬牙,供宋灯读了三年的书,宋灯肚子里也有了些墨水。

秀水起义爆发的原因还是因为珍珠。稍微懂一点珍珠来历的人都明白,河蚌孕育珍珠是需要些时间的。可是这三年来,朝廷对珍珠的过度索求导致秀水几乎无可取之珠。见珍珠收不上来,知县暴跳如雷,上头的压力以及袁阁老的要求让知县不得不亲自去督促收珠之事。

老水是个鳏夫,妻子早逝,儿子早夭,年老无依无靠。没有钱财去贿赂官员,故成日里被官员们逼珠。好巧不巧,撞到了知县的枪口上。知县怒骂道:“老匹夫,你抗珠不交,难道想造反吗?”

老水急得解释道:“大人,不是我不想交啊!是这方圆几十里河里的河蚌里的珍珠已经被取完了,短时间内河蚌根本产不出珍珠,我也是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知县接过手下手中的鞭子,鞭子如雨点般抽在老水的身上:“现在有没有办法了!”

老水本就年老,怎么能架得住这一顿鞭刑了!周围聚集的渔民纷纷为老水求情。

大人,老水年纪不小了。实在是受不住鞭子啊!

大人,今年珍珠的收成确实不好。你就饶了老水吧。大伙马上凑点钱,替老水抵这珠税。还望大人手下留情啊!

知县恼羞成怒,依然不顾渔民们的苦苦哀求,继续鞭打着老水。终于,宋灯忍不住了。冲进人群中,和知县扭打在一起。渔民们早就红了眼睛,看见宋灯这一举动,谁不冲上去帮着宋灯。那一群官员忙着拉架,实际上恨不得躲得远远的。

事情的结果就是,知县被渔民们活活地打死了。而老水终于因为年迈加上一顿鞭刑,抬回去不久就在惶恐中郁郁而终了。

出了人命秀水的渔民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赶紧向朝廷认错,再花点钱上下打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一想法一提出就被陈浅等人否决,这就是抱薪救火,只能顾得了一时,顾不了一世。下一次呢?只要这珠税还在,今天的事情还会重演。在唇枪舌剑的争论下,以宋灯为代表的一派占了上风:那就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起兵造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