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中卫市
阿卜杜拉结束了在景泰县充实而美好的行程,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他身上,他再次背上行囊,骑上自行车,朝着宁夏中卫市的方向出发。
离开景泰县的那一刻,他回首望了望这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小城,心中满是不舍与留恋。但他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风景和故事在等待着他。
骑行的道路并不平坦,时而有陡峭的山坡,时而有泥泞的小道。但阿卜杜拉的眼神始终坚定,他的双腿有力地蹬着踏板,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前进。
随着路程的推进,周围的景色逐渐变化。原本广袤的田野变成了起伏的沙丘,金黄的麦浪被漫天的黄沙所取代。狂风呼啸着吹过,扬起的沙尘打在他的脸上,带来微微的刺痛。但阿卜杜拉没有退缩,他迎着风沙,继续前行。
中午时分,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阿卜杜拉的汗水如雨般落下,浸湿了他的衣衫。他在路边找了一处阴凉的地方稍作休息,补充了一些水分和食物。短暂的休憩之后,他又踏上了征程。
下午,阿卜杜拉终于看到了宁夏中卫市的指示牌。那一刻,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喜悦和期待。他加快了速度,终于在夕阳西下之时,抵达了中卫市的边缘。
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地处宁、甘、蒙三省区交界。这里环境优美、物产富饶、产业兴旺、开放包容且活力四射,素有“塞上江南”和“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的美誉。
中卫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沙坡头旅游区,它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景观。沙坡头曾是一片黄沙漫天的死亡之海,但通过治沙工作者和中卫人民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以“麦草方格”为核心的“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成功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如今,这里已成为了一个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的独特旅游区。你可以体验滑沙的刺激,感受座下发出的奇特响声——“金沙鸣钟”;也可以骑上骆驼,在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中漫步,欣赏大漠风光;或者乘坐古老的羊皮筏,在滔滔黄河之中漂流,别有一番趣味。
除了沙坡头,中卫还有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高庙,它是与“大漠奇观”齐名的中卫两大景观之一。高庙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建筑风格独特,集中、紧凑、回曲、高耸。它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庙内供奉着佛、菩萨、玉皇、圣母、文昌、关公等神像。其砖雕牌坊上的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无上法桥”,体现了其包容的宗教信仰。高庙的建筑艺术精湛,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造了近百间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重楼叠阁,亭廊相连,翼角高翘,令人赞叹不已。
还有金沙岛休闲度假区,这里沙中有绿、绿中有水、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相通、路相连、树成林、鸟成群,是一个自然生态景区。它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与腾格里湖交相辉映,你可以在这里感受沙漠与湖泊相结合的独特之美。
另外,中卫的历史文化也十分悠久。水洞沟遗址是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向人们展示了远古人类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
在中卫,还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中卫的枸杞闻名遐迩,有着“中国枸杞之乡”的称号。此外,还有手抓羊肉、中卫蒿子面等特色美食等你品尝。
总之,中卫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它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又有美味的特色美食。
阿卜杜拉踏入中卫市,立刻被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这里阳光明媚,黄河穿流而过,赋予了城市灵动与生机。
他沿着街道骑行,路边的特色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阿卜杜拉忍不住停下来品尝,中卫的美食让他的味蕾沉浸在新的享受之中。他与热情的摊主们交谈,了解到这座城市的一些故事和传统。
品尝完特色小吃后,阿卜杜拉找了一个干净的民宿住下,准备早点休息,明天去游览中卫市最著名的沙坡头和高庙。
第二天一早,阿卜杜拉洗漱完,吃过早餐后,就骑行前往沙坡头旅游区。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城西20公里,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景观奇特,驰名中外,是国家5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
来到沙坡头,仿佛翻阅了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沙坡头古时称沙陀,元朝名沙山,清乾隆三年(1738年)地震后在黄河北岸形成一个长约2000米,高100余米,坡长200余米的大沙堤,沙坡头因此而得名。
沙坡头北面是烟波浩渺的腾格里大沙漠,脚下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南岸的香山山峦叠嶂,险峻挺拔,万里长城蜿蜒山间,若隐若现,构成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景观。
沙坡头是中国四大响沙之一,当您坐在沙顶,倾侧下滑时,沙坡内就会发出“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四野共震,这便是“沙坡鸣钟”之胜景。从沙坡头下仰望,人乘沙流,仿佛“飞流直下三千尺”,如从天降,令人叫绝。无染尘之忧,有钟鸣之乐,让人乐在其中。
沙坡下有一泉,名曰泪泉,泉水清澈,常年不枯,自成小溪,流入黄河。泪泉不远处有鸣钟亭,亭内悬一巨钟,上有“沙坡鸣钟”字样,用杵击之,声闻数里。这悠扬的钟声,也是在告诫世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沙坡下东南有一园,曲径幽幽,古朴自然,古称蕃王园,今名童家园。园内林木繁茂,果林相间,绿草如茵,迭翠流红,溪流淙淙,鸟语花香,被誉为“沙海明珠”“世外桃源”。临河而观,古老的河湾水车,河流车转,轮动水泻,浇田灌园,造福一方,这既是蔚为壮观的古老风情,也是华夏儿女聪明才智的真实写照。
从沙坡向上,设有索道缆车,乘缆车上山,可省却不少力气,还能于空中观望周围景色,获得别样的感受。在缆车索道之西,便是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乘此滑车,如乳燕凌空,须臾便达彼岸,让您切身体验柯受良飞越黄河惊险、刺激的感觉。
出黄河南岸索道站,林木扶疏,建筑掩映其间。左是青少年活动营地,右为民俗村,由此蜿蜒而上,至望狮亭西望,500米开外处,临河有两座山头,似一对雄狮赫然入目,雌雄相依,默然厮守,雄视黄河,岿然而踞。
奔腾的黄河穿峡越谷,经黑山峡入宁夏中卫境内,由黑山峡至沙坡头这50余公里的水域,两岸山崖陡峭,谷中滩险流急,礁岩出没,河道时曲时直,水流时缓时急,是黄河漂流的最佳水段,被誉为黄河“小三峡”。羊皮筏子是黄河上独有的漂流工具,由经验丰富的筏工驾驶,轻车熟路,虽险象环生,但也有惊无险。沿途您可以依次见到“七姊妹”“一窝猪”“古长城”“双狮山”“成吉思汗古渡”等景观,正可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漂流至沙坡头,黄河在此转便掉头向东,水面宽阔,水流平缓。这里有一古老的引水工程,河中一堤将河水分出南北两岸,创造出了自然灌溉的奇迹,这便是中卫古八景之一的“白马拉缰”,也被称为宁夏的“都江堰”。傍晚时分,在此可观望“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这里是“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开端,也是宁夏平原的起源。
沙坡头还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现欧亚大陆桥必经的咽喉之地。在迎水桥镇至甘塘镇55公里的铁路线两旁,是由科技人员、铁路工人和当地群众奋战半个世纪营造的防沙、治沙绿化工程,如同绿色的长城,有效地遏制住了肆虐的沙魔,保证了西北交通大动脉——包兰铁路的畅通无阻。这一治沙成果让世界为之震惊,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
进入腾格里大沙漠景区大门,登上右侧观景台,可观看中卫八景之一的“铁龙穿沙”。绿色巨龙拱卫中的千里铁道线,自东向西蜿蜒而去,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宛如铁龙在金灿灿的沙海中击风搏浪,勇往直前,壮观的场景令人自豪。而左侧的观景台和瞭望亭则是观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和了望古长城、烽火台的最佳位置。4.3万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沙海茫茫,金涛翻滚,汹涌而来,至此却戛然而止,伏首在黄河之滨的香山脚下。昔日边塞长城的残垣越过黄河、草原、荒漠,蜿蜒直抵黄河北岸,汇成一组大自然瑰丽的画卷。
走进大漠,这里有车道、步行道,还有驼道,游客们可自由选择。景区备有大漠驼队,骑着“沙漠之舟”,沿着古丝绸之路驼道、盐道和商道慢行,耳听阵阵驼铃,纵观海潮沙景,悠然自得,惬意无比。
沙漠草原上,羊肥马壮;少数民族风情,更是万千。沙漠湖泊,清明如镜,鱼儿畅游水底,飞鸟掠过水面,岸边风吹草动,沙丘环抱,充满诗情画意。若是偶遇海市蜃楼,更让人觉得大漠神秘莫测,真假难分,尽显悲壮与荒凉。
游览完沙坡头旅游区,阿卜杜拉来到了中卫高庙,这是。中卫市最著名的古建筑群
中卫高庙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区城北,它历史悠久,据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历经多次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