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她说,他听见了
张村长之所以能成为木橡村大家都信服的村长,不止是因为张家本家在村里人口最多,还是因为他一心为村里人着想。
像村里水田旁边的水渠,就是张村长领着村里的人修的。
暴雨来临的时候,水田没有被暴雨淹没,全靠当年修葺的水渠能及时把雨水排出去。
干旱的日子,也是靠着张村长当年领着人挖的大池塘蓄水,这庄稼才能活下来。
这池塘当年挖得很大,里面放了不少平日村里人抓的小鱼小虾,每过三年,池塘就会放干,再重新蓄水,里面养大的鱼虾,也会分给村里的人。
还有村口的路、村里的树木……
村里人得了张家的好,更是信服这个村长了。
“三北,我不白拿你家的肥!”张村长牢牢地握着连三北的手说,“你也知道咱们村里,土地比其他村少了很多,倒不是因为咱们村里的娃不勤快,而是这土地难伺候啊!”
“想要让荒地成为好的田地,就得用肥!但是这用肥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肥都适合用在地里,像前几年咱们村听人说的法子,不就把庄稼全给烧坏了吗?”
于乡下人而言,这土地的收成关系到一家人的口粮,是他们的命根子。
张村长是老人了,他经历过十几年的天灾,还经历过战乱,看过不少人离开家乡,又有不少人活活地饿死。
连堇笙听着张村长的话,心里多少能明白他的想法。
庄稼人离不开土地,而土地却离不开水和肥料。
在大燕朝是弄不到无机肥的,只能靠着土办法弄有机肥——堆肥发酵,锯末、稻草或者秸秆,都能用。
“村长,其实制简单的肥料并不难!”连堇笙无奈地说,“难的是让人相信!”
“比如……”
她说起了前些日子劁猪的事情。
王家养猪多年,在木橡村可谓是养猪大户。
王家人对养猪这行熟得不能再熟,连堇笙和王老头说起劁猪的事,即使她说破了嘴皮,王老头却依旧不愿相信。
“我家猪崽已经去势了!”连堇笙对张村长说,“村长,不如您去瞧瞧?”
即使她说破了天,也不如让人眼见为实。
张村长闻言,连连点头。
等他亲自瞧了连家的小猪后,眼前几乎一亮。
被去势的小猪不止性子温顺了不少,而且吃得也多,瞧着精神也很好。
“像是草木灰用在菜地里,不止能杀虫,还能当肥用。只是也不能用太多,因为这种东西属于碱性,要注意适量。还有鸡蛋壳和煮鸡蛋的水、山里的落叶、蚯蚓粪、大蒜皮……”连堇笙和张村长说着怎么制肥,听得连三北和张青山都瞪圆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