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增产第一步
就在众人都为产量指标感到头疼时,郭立业忽然面带喜色找到李军英。
两人来到办公室。
“……关于给你的待遇问题,领导已经审批通过了。”郭立业笑着说道。
“原本我怕不同意,没有回来就跟领导提这件事,但前几天,石大力带回来的堆肥技术,经过这几天实验,效果显著,我就去找领导说这件事。
没怎么费力,就把这问题解决了。”
“谢谢郭组长…”李军英笑着点头。
“以后大家就都是同事了……
不过,虽然堆肥技术有效,但想要完成今年的增产难题,恐怕还是有些困难。
全县的粪料加起来,似乎挺多,但分配到每个村,每个生产队上,估计也就四五百斤。”
想到这些,郭立业不禁感到头疼。
指标定下来容易,想完成,光靠跑断腿也是不够的。
土地贫瘠,种子不行,哪怕干到直不起腰,产量也不可能大丰收。
“今年的指标恐怕有些艰难,但这也没办法,要是想办法育种一年,也许有办法培养出多产的品种。
再让村民多养些猪,实现家家养猪,到时候把这些粪便进行集中处理,然后再分配下去,应该能缓解不少肥料问题。”
李军英提出自己的想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真正提高产量,光靠农技站的这些人肯定是不够,必须让村民也参与进来。
郭立业心里一思索,觉得李军英说得非常有道理。
他们光想着自己解决问题,确实没想到动员村民帮忙。
倒也不是完全没这么想过,主要是没有先例,没谁敢提。
现在既然李军英有这个想法,何不让他先做个表率,看看情况,如果真的能行,到时候再推广到其他村子去。
但李军英又不傻,他一看郭立业看着自己,就知道对方估计在打自己主意。
“我可做不了这种事,要想做成这件事,必须由农技员和公社配合牵头。”李军英淡淡道。
“说得也是……我会去跟领导商议,到时候,得先有个表率才行,不知道你能不能做?”郭立业沉吟道。
“要是有支持,有需要,我自然是能配合就配合,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好,还是年轻人有想法。”郭立业眼睛发亮,心里已经开始期待起来。
“不过,在那之前,还有件事,就是关于堆肥的事情,有很多细节还是不太清楚。
想着让你帮忙再补充补充,到时候出个手册,发到各个村子的队长手里,这样省得浪费肥料……”
郭立业缓缓说道,李军英自然没有拒绝的想法,于是便随他一起去到实验区。
虽然臭味很重,但大家都是来干活的,也没人抱怨。
李军英告诉他们,这个温度还有通风的注意事项,同时,不同动物的粪便发酵条件也不同。
要想达到最好效果,必须分开处理。
众人原本都不太上心,等到李军英聊到一些细节上时,才逐渐意识到,确实不能偷懒省力,不然会造成多少浪费。
这边刚讲完,那边郭立业又让李军英上台讲讲。
原本李军英是不想露面的,但郭立业说,以后要是想推广些新技术,新合作方案,不露头怎么行。
必须要多露面,让别人认识自己,这样才好办事。
不然以后想来农技站,都得被堵在门外。
李军英笑了笑,觉得确实如此,便走到台上。
底下众人都讨论得激烈,半天都没反应过来,直到郭立业出场,才意识到李军英要讲话。
“诶,这不是刚才那个人?”汪九春有点不敢置信,揉揉眼睛,再一看去,确实是李军英。
刚才看见李军英走出去,还以为直接离开了,怎么这会上台了?
其他人也疑惑。
这时,郭立业帮忙热了下场:“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农技站新请的技术顾问,姓李,他在农业方面,也有不少个人研究,像堆肥技术。
经过我们这边测试,肥料的肥力明显更强,约莫有个四成左右的效果,而且这还只是初步估计,等到技术成熟,肯定能达到更高的效果。”
话音一落,现场一片安静。
过了一会,才有人出声问:“四成?真的假的,有数据吗?”
“他怎么会是技术顾问?这么年轻,不会是有关系吧!”
“郭组长,你别找不到法子,在这里编故事骗人呐。”
“四成也太夸张了吧,那不是能够跟化肥肥料相比了,要是真的,那这技术可就救了命了!”
要知道,现在限制各个村子产量的主要原因,其实就两样,种子和肥料。
育种是个长期工作,没有半年,一年,就没有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