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去县里买猪仔
光有猪场可不行,还得有猪仔。
李军英来到县里的养猪场,准备买猪仔。
先选了十几个猪圈看了看,都长得挺不错,肥肥胖胖,但猪仔比较脆弱,还是得仔细检查。
而且得挑挑公母,母猪长大后,四五个月能生一窝,一窝少则七八个,多则十来头,一年下来,就是二十多只。
把母猪养大,过个两三年,养猪场起码能有个三四百只猪,直接成为养猪大户。
到时候一年赚个几千块不是问题。
“这里有多少只猪仔?”
“四十多只,都是刚出生不久的猪仔,非常健康。”
“是吗,那我检查看看。”
说完,李军英开始挨个检查小猪。
刚摸了两只,就发现不对劲。
“这两只肚子里有虫,得打药。”
“好,那这两只我就先抱走。”旁边人说着,抱走两只小病猪。
“还有这只,有点肠胃不好,粪便异常,还有这两只,应该是天生的身子骨不行,软趴趴的……”
旁边的工人都看懵了,一时间有些傻眼。
你这是来买猪仔,还是来给猪仔看病来了,一摸就摸出来啥毛病。
这么一会功夫,就看出来五只猪仔有毛病,指不定一会还能挑出来多少。
“剩下的没啥毛病了,看看下一个猪圈。”李军英说着,走到地方,又开始继续检查。
“你这检查速度比老兽医都快,有点厉害了。”工人们惊叹道。
“还行吧,熟能生巧,我这还算慢的。”李军英摇摇头。
工人一听,这还算慢的,真能吹,再快能快到哪去。
这也正常,毕竟李军英只是看一眼就能找到毛病的做法,实在是超出他们平时的认知。
“这边也有虫,这三只都得吃点打虫药。”
“好,快给这三只抱走。”
“其他的没什么大问题,看看下一个。”
一堆工人看着李军英飞速检查完一个猪圈,然后立即赶往下一个猪圈。
一个接一个,不光效率高,速度也快,很快就检查了七七八八。
而且工人们还发现,这些猪仔居然是真的有毛病,而不是随便看两眼,瞎编的。
这实力,太让他们佩服了。
这李顾问果然是个专家,在养猪这方面的经验,可能比他们都多些。
“好,就这些了,剩下的都没啥毛病,我买了。”李军英拍拍手上的脏灰,笑了笑说道。
“检查完了?”工人们互相看了一眼,都还没反应过来。
“对,大部分猪仔都很健康,养个三四百斤不是问题。”相较于工人们的震惊,李军英显得很淡定。
对他们而言,可能有点难以接受。
但对李军英而言,这种检查工作就是日常的流程而已。
现在这个年代,猪场的养殖还不够完善,连猪瘟之类的隔离习惯都没有,更别提给猪做日常检查。
不过他以后肯定要建立起检查机制,每天都要对猪进行身体检查,这样才能保证养殖的稳定。
“三四百斤,那得养两三年吧。”一名留着胡子的工人说道。
李军英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要是养得好,长膘长得快,一年就有机会上两三百斤,一年半就肯定能到四百斤。
当然这也看猪的品种。”
“一年三百斤,咋可能啊。”工人下意识就不信,他们场里,养得最肥,长得最快的猪,一年也就到了两百二十多斤。
再往后,每突破个五斤十斤,都非常费劲。
而三百斤,足足比他们这最肥的猪,要重一百来斤,这等于一头猪长了两只猪的重量。
真要能长这么快,他们早就成为全县,甚至全市最出名的养猪场了。
“我用的饲料跟你们不一样,我是用特殊玉米混着給猪吃,糖分多,肉就长得快。”
自己种了那些玉米,不是白种的,那可是淀粉含量很高的特殊品种。
吃了长肉特别快,跟其他的青储混在一起,绝对能把猪像吹气球一样养肥。
“玉米能有啥特殊的,我们这也喂玉米。”一名女工人撇撇嘴,不以为意道。
她刚说完这句话,忽然意识到不对劲,想到这几天报纸上传的高产玉米,连忙问:
“你不会要用最近说的那个玉米去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