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她还是做牛马要打拼的年纪
看到书信,骆氏终于收住了眼泪,忙将信纸抽出认真看了起来。
“他的字,跟小时候不同了。”
“他措辞也跟从前不一样了。”
“他在盛京好像认识了不少人,有了不少好友。”
明明书信上所写的事她半点都没能看懂,她也有近十年没有见过儿子,可她眼前就是浮现出他在盛京奔波忙碌的模样。
他们的长子……真的长大了。
孟南歌从她手中接回书信,仔细装回信封又让人送回到关卓霖的书房。
盛京来的书信都由关卓霖仔细收着,他书房中的暗格只他一人知晓,旁人谁都翻寻不到。
骆氏不舍的看着书信被关卓霖的小厮贴身收好带走,起身眼巴巴的盯着小厮直到他的身影彻底消失。
明明书信上的内容她大半都没有看懂,但从伤感中抽离出回想着信中内容,她已是意识到长子已经能在盛京中为家人做些什么。
“璟年在盛京一切都好就好,我就放心了。”
她没有多问他们到底让他做了什么,她只是寻常妇人有些事不需要她多加过问。
她只要知道儿子在盛京一切都好,就足够了。
“嫂嫂,你说咱们能将他接回来吗?”
“能,一定可以。”
孟南歌回得斩钉截铁,让骆氏肿着的双眼溢出笑意。
“他十七岁了,到了说亲的年纪了,我想在燕州府为他定亲呢,他不回来,怎么成亲。”
她只是长公主府中的庶出,本就是尴尬的身份又被嫁入关家,处境更为尴尬。
她这辈子……便如此了,她只希望她的孩子们都能美满,全都可以有个美满的姻缘。
孟南歌想到即将出关也许会生死未卜的关璟岐,心中没由来也涌出几许惆怅。
“是啊,孩子们都大了。”
都到了说亲的年纪。
明明这具身体也才三十五岁,还是能做牛马打拼的年纪,可……孩子们就到了要娶妻生子的年纪。
骆氏没有再多逗留,那封书信如定心丸一般舒缓了她对儿子的思念。
她一走,孟南歌便立即收起心中感慨,忙寻来田嬷嬷为关璟岐出关做准备。
“大夫人,关外那么凶险,咱们少爷还没有武艺傍身,让他出关是不是太冒险了?”
田嬷嬷从得知关璟岐要出关起,这些担忧的话就一直挂在嘴边。
大爷已经不在了,若是二少爷也出了事,他们这一房就要绝后了啊。
孟南歌无法同她解释何为温室里的花朵,也无法直说一直将他关在府中只会将人养废。
她听着田嬷嬷的唠叨,只默默的对着单子,努力回想是否有遗漏的东西没有列在上面。
关若棠知道哥哥马上就要出关,便天天都去他书房缠着他。
虽然说不出想要一同出关这样的话语,可眼中面上全是不舍,看得关璟岐又是不忍又是无奈。
他要出关需要张罗准备的事情极多,关若棠一直在她房里实在是有些碍事,只能强硬的命人将她丢到了孟南歌的院里。
孟南歌看着嘟着嘴有些气闷的小女儿,无奈的揉了揉眉心。
当娘……似乎……有点麻烦啊。
“来,帮娘对一对单子上的东西是否准备齐全了。”
她将单子塞到关若棠手中,又交代下人不要随意打下手便进了书房。
盛京那边的局势应是已经稳定下来,皇帝既然想要冷处理之前的战事,关家的危机便算是暂时解决。
但也只是没了性命危机,军营中的那些将士的吃用军饷还是大难题。
也不知关知诩此行去到南方一切是否顺利,通讯不便利的年代能做的似乎只有‘等’这一字。
“夫人,二少爷的小厮在院外,说是二少爷想您去一趟他的院子。”
正思虑间,田嬷嬷快步进门。
孟南歌放下手中纸笔便准备出门。
他们现在已是生出默契,关璟岐的小厮来她这里传话,就意味着他书房中还有关知诩在。
若只他有事要同她商讨,他会亲自来她院子里。
关若棠看着自家娘亲匆匆离开的背影,气鼓鼓的嘟着嘴。
娘亲和二哥真讨厌!
关璟岐的书房中,桌案上的漆木盒子敞开着,里面放着厚厚一叠会钞。
孟南歌进门就被关璟岐引到桌案旁,“娘,您之前送来的那些嫁妆器皿,我和四叔这段时日想了些手段,全都押了出去,一共押了不到十二万两银子,一半换成了会钞,一半是现银。”
孟南歌看着盒子中的会钞,眉头不由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