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进货开卖
第二天是周六,没有课程安排,朱仑的一天从清晨六点开始。
他起床后,完成了早晨的洗漱仪式,心中燃起一股外出跑步的冲动。
被他的动作惊扰的同宿舍五位伙伴,虽仍沉浸在梦乡,却默契地递上了饭卡,委托他顺路带回早餐。
抵达校园的足球场时,朱仑发现这里早已生机勃勃:一些同学正声情并茂地诵读英文,而另一些则在晨光中奔跑,活力四溢。
他暗暗期待能再次遇见那位昨晚留下深刻印象的高挑女生,遗憾的是,她并未出现于这晨曦之中。
尽管前一天晚上三圈的奔跑让他的双腿略感酸楚,朱仑仍旧坚持完成了同样的三圈路程。
对于久疏运动的他而言,这样迅速的恢复训练已是不小的成就。他计划着,待身体适应后,逐步增加跑步的圈数。
早餐在食堂解决,同时他也没忘记室友们的嘱托,打包了几份回去。
原计划即刻启程前往云浮,但鉴于户外浓重的雾气,他推测高速公路或许会因此封闭,行程不得不暂时搁置。
另一方面,他感到精神格外饱满,脑中涌动着诸多亟待记录的想法,生怕转瞬即忘。
于是,他打开了电脑,沉浸于文字的海洋。此时的宿舍静谧无声,室友们尚在沉睡,这样的环境对朱仑来说,正是创作的最佳状态。仅仅一小时,他已奇迹般地敲出了上千字。
虽然自知与职业作家相比,自己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但他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发现,随着思绪的流淌,灵感和词汇仿佛自动生成,信手拈来,这大概得益于他内心深处那份未经雕琢的原始才华。
他意识到,这部分能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内在的积淀,尽管在社会经验和广泛阅读方面尚有不足。
当字数达到一千五百之时,时间也悄然滑至早晨八点,室友们陆续醒来,开始享用早餐。
而朱仑,乘着灵感的翅膀,选择继续他的文字之旅。直至十点,初稿已累积至四千字,对他而言,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满意的成果。
雾气逐渐散去,出行的时机已然成熟。他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五十公里外云浮的旅程。
车辆缓缓穿行于云浮区域,沿途高速公路两侧,砂糖桔树郁郁葱葱,挂满了鲜艳的橙黄果实,犹如点缀在绿色画卷上的点点繁星。
到达车站后,朱仑多方打听,以验证从司机那里得到的信息,确定哪个乡镇的砂糖桔产量最为丰富,确保此行不虚。
综合收集到的情报,他锁定了首个探访地点——位于县城中心外十几公里的金龙镇民乐村。
离开县城车站后,朱仑换乘前往金龙镇。镇上的车站设施简单朴素,四周的公告栏和电线杆上贴满了果农的手写广告,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他不失时机地记录下几个联系电话,预备在路途中进一步询问详情。
乘坐三轮车,他迅速抵达民乐村。这个村庄是之前一位司机推荐的,经过与当地村民的简短交流,得知村里有几户人家种植的砂糖桔质量上乘,便直接前往。
先前记录的联系方式派上了用场,经过电话询价,了解到的收购价格普遍在三元以上,看似水分较大。然而,从果农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实际降价空间有限。
考虑到市场零售价仅五六元,扣除运输成本及损耗,若按此高价收购,一旦不能迅速售罄,亏损几乎成为必然。
朱仑明白,理想的合作伙伴应是种植规模较大的果农,他们因担心丰产不丰收,急于出手部分产品以缓解财务压力。
整个下午,他考察了多个果园,最终选定了一家品质优异的果园作为目标。
该果园初始报价为每斤2.5元,但在朱仑展示出计划收购20吨的意向书,并经历一番讨价还价后,成交价定在了每斤2元。
尽管果农要求现金交易,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赊账,且对朱仑的大额采购承诺持保留态度,毕竟往年的经验告诉他们,许多果商的豪言壮语最终并未兑现。
对于2元的收购价,果农表示满意。
鉴于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能够尽早将水果卖出,即便价格略低,也是较为稳妥的选择。毕竟,随着时间推移,价格很可能进一步走低。除非能坚持到春节前后销售,但那时不仅市场竞争激烈,而且砂糖桔的保存和产量都将面临更多挑战。
朱仑提出,首先购买1.5吨作为市场测试。面对较小的采购量,果农的开价调整为每斤2.1元,反映出水果行业的微妙平衡:即使许多零售商对砂糖桔的收购价有所了解,也不敢轻易涉足,原因在于缺乏稳定的供货源。少量采购难以拿到优惠价格,而大量购入又可能因水果易腐导致库存积压,风险巨大。
为了这1.5吨的初步尝试,朱仑预计需投入成本6580元,但他的存款远低于所需金额,只得借助网络贷款平台补足差额。这场买卖的风险显而易见,一旦失败,不仅经济受损,更可能挫伤其后续经营的信心。
双方协商后签订了合同,朱仑当即支付给果农1000元作为订金,并约定次日清晨进行采摘和装运,余下的款项将在交货时一次性付清。
随后,朱仑返回镇上,联系了一辆载重量接近两吨的货车,与司机议定价格,并预约了次日一同前往果园。
考虑到往返学校的不便,朱仑决定在镇上过夜。幸运的是,镇上有条件不错的宾馆,尽管每晚80元的费用让他略有犹豫,但宾馆配备的电脑和网络为他提供了码字的便利,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
夜晚,独自在宾馆的他,没有了外界的打扰,从傍晚六点直到睡前,朱仑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一口气完成了5000字的文稿,并发送至自己的邮箱,作为备份。
次日清晨,朱仑与货车司机准时出发,直驱果农的果园。抵达时,只见果园内已有不少人忙碌于采摘工作,数十箱砂糖桔整齐排列,等待装载。这标志着朱仑初次涉足水果贸易的实践,正式拉开序幕。
朱仑仔细检查了刚摘下的砂糖桔,对品质感到满意。在将果实从箩筐转移到纸箱的过程中,他叮嘱众人动作要轻柔,以免水果受损。
上午8时,所有砂糖桔完成称重,共计158箱,总重量为3634磅,包含箱体与枝叶。经估算,去除这些额外重量后,砂糖桔的实际净重约为3000磅。每箱水果被特意装得较松散,以防压损。
纸箱的重量适中,大约每箱1磅,这部分成本已由果农承担。
起初,朱仑考虑使用透气性良好的塑料网格箱,这样可以避免底层水果受压,但由于单个网格箱价格至少8元,且通常由果商自备,考虑到可能需要近百个网格箱,总成本将超过千元,最终他选择了更为经济的纸箱方案。
158多箱水果分三层堆放,正好适应货车的装载空间。
对于这次涉足水果贸易的持续时间,朱仑心中并无确切答案。在完成装车并结清款项后,他与司机踏上了返回学校的路程。
为防止运输途中的颠簸损伤水果,他们选择了高速公路行驶。拉货费用事先约定为280元,得益于“绿色通道”政策,运输水果的车辆得以免费通过高速。
途中,朱仑小憩片刻,脑中构思着新书的情节。当司机唤醒他,告知已抵达理工大学时,时间似乎已悄然流逝。
朱仑坐在副驾驶位,为司机指引路线直至货车停在校园东侧门。为顺利进入,他礼貌地向门卫赠送了几颗水果和一支烟,简要说明情况后,门卫检查确认,随即爽快地打开了校门。
当货车缓缓停在校门口的水果店门外,朱仑迅速开启车门,敏捷地跳至地面,对着店内正忙碌的中年女店主扬声呼唤:“陈老板,我这边水果送到了,麻烦您过来检查一下。”
陈老板闻声,立刻辨认出是之前预订货物的小伙子,爽朗地答应:“来了,来了!”
她快步靠近货车,顺手提过旁边的小梯,靠近车体,小心翼翼地开启靠近内部的几箱,稍微探视箱底的水果状况,发现外观品质良好,不禁点头。随后,她随意挑拣几个剥开尝味,略微思索,评价道:“嗯,质量挺合心意的,我们谈谈价格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