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轻柔
县衙之行尘埃落定,契书落袋为安。
但伏棂知道,真正的忙碌才刚开始。
歇了没两天,她便一头扎进了回蛇湾。
疏浚河道是头等大事,伏棂带着陈缨陈络,整日泡在河湾边。
她亲自勘测,规划路线,和懂行的老河工商量方案。
再加上每一笔钱都得精打细算,她自然更费神。
烈日下,伏棂来回奔忙,指挥调度,查看进度,常常一站就是大半天。
她本就身形纤细,连日劳累下来,更显清瘦单薄。
码头也正在搭建中。
伏棂叫人在岸边选好位置,搭起一个结实木棚,这就是她们心心念念的茶棚雏形。
位置对着河道拐弯,来往船只老远就能看见。
棚顶铺了防雨油毡,四面通风,只在一侧围了半人高的木板,留个窗口。
棚里摆了好几张桌凳,十分干净。
“百福河运”的招牌挂在了码头最显眼处,是伏棂亲笔写的,字迹遒劲有力。
除了这些,船只更是重中之重。
伏棂盘算了又盘算,咬牙拿出大部分积蓄,又动用了些伏夫人给的家底,买了两条半新的中型货船,取名“百福”和“浮白”。
另外,她还淘到一条便宜的老旧船,船体还行,就是得大修。
伏棂把它交给陈缨带着老船工慢慢拾掇,预备日后备用或跑近线,大家戏称它“老伙计”。
看着三条船陆续停进新清理出的泊位,伏棂心里才算踏实了些——这是百福河运实力的象征。
白潋那边也没闲着,三十亩新田雇人翻整好了。
她亲自挑了上好的绿豆种子,带着几个利索的妇人播下去。
白潋还特意在靠近水渠、阳光好的地方划了块地,把从家里带来的薄荷苗小心种下,浇足了水。
在码头的茶棚附近,两人还租了间小铺面,里面砌了灶台,定制了大铁锅和陶罐。
白潋琢磨着,等豆子收了,就在这里磨浆、熬煮,再分装好送到茶棚去卖,保证新鲜热乎。
日子飞快过去。
伏棂不是在河道就是在船上,要么就是跟各路货商谈生意。
河运尚未起步,事事都得她操心。
她本就清瘦,连日的劳累下来,眼下有了青黑,下巴也尖了点。
这天傍晚,白潋忙完地里的活,炒了两个肉菜,又熬了锅软糯的粥,装进食盒提着,匆匆赶往回蛇湾码头。
她不只是来送饭,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帮上点忙。
码头上灯火通明,疏浚快收尾了,工人们在平整加固。
新泊位湿漉漉地反着光,“百福”和“浮白”像两个沉默的巨人停在一旁。
“老伙计”那边还传来叮当的敲打声。
伏棂正在跟陈缨交代装载细节和注意事项。
她背对着白潋的方向,身影显得格外纤细单薄,背脊却挺得笔直。
白潋走近,目光自然地落在伏棂略显凌乱的发顶和紧绷的肩线上。
她轻声唤道,“伏棂。”
伏棂闻声,话语一顿,转过身来。
看到是白潋,紧绷的脸上如同冰雪初融,瞬间绽开一个笑,“白潋?你怎么来了?”
“我忙完了,来看看。”白潋扬了扬食盒,目光落在伏棂明显憔悴的脸上,心头一紧,“先吃点东西吧?”
白潋略带歉意地看了眼陈缨,陈缨抱拳行了个礼,退下了。
两人走进茶棚,白潋把饭菜摆上桌。
伏棂确实饿了,接过筷子安静地吃起来,速度比平时快了些。
白潋在一旁看着。
她注意到伏棂手指关节上有几道新蹭的小伤,没说话,等人吃好了,便掏出干净帕子拿好了药,拉过她的手轻轻擦拭。
伏棂一愣,抬头看她。
“受伤了。”
伏棂心头一暖,连日疲惫被抚平了些,任由她擦着,“好吃。辛苦你了。”
“我有什么辛苦的,”白潋帮她擦好伤口,收拾碗筷,“倒是你,看你瘦的。”
伏棂点点头,站起来想说什么,一阵强烈的眩晕猛地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