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生活就这样从夏天写到了秋天。
第74章生活就这样从夏天写到了秋天。
威风是很威风,但那天冯玉险些把自己折腾中暑,后来想想那些围观者,也不知道是敬仰的成分多一些,还是纯粹因为没见过大热天披着大氅暴晒的人。
难怪当初她向高格利报备自己将“穿着虎皮巡场”的时候,高格利的回应是:“我无所谓,但我建议你别为了男人不要命。”
似乎在她们眼里冯玉做的很多事都只能用“为了男人”来解释,否则她不会真心实意为桀族出力,也不会就这样老老实实留在达达拉,每天待在湖边小屋里,与一堆羊皮卷、中原书卷为伍。
但是生活在草原的那段时间,冯玉真的幸福到爆炸。
她在这里有了三处房产,一处是和阿莫常住的木质老屋,一处是湖边风光秀美的办公室,一处是原答礼元部的喀扎石堡。
没有手机电脑电灯的日子里,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清晨的阳光照进房中,阿莫便会起床准备早饭,而冯玉赖一小会儿床就觉得无趣了,索性爬起来开始精神抖擞的一天。
这一天里,阿莫会料理好她“衣、食、住”相关的一切。
她依然没有系统学习哪些野菜能吃,哪些野菜有毒,只能说凭借经常上桌的几种菜叶子,有个大概的认知。
她也不知道衣服是怎么变干净的,雪白的狼皮上溅了油点泥点,冯玉完全不放在心上,反正阿莫总有办法给她洗。
于是她只要来到衣架旁,随手一拿就是干净衣服,有时穿着穿着阿莫甚至会从炉灶间腾出手来,进屋帮她系上衣带、整理半肩。
草原的早饭通常是牛奶、面饼,然后再搭上一些腌制小菜。冯玉破天荒地把牛奶加进甜茶,于是就发明了奶茶。
成为草原上的一种高贵饮品,因为她们这儿很难搞到茶叶。
看冯玉这么爱喝,阿莫也会发愁,因为她们家的茶罐逐渐见底了。
冯玉便顺嘴一问:“中原那边还没开放互市啊?”
阿莫手上一哆嗦,差点把茶罐盖子掉在地上,嘴上应:“啊,嗯……还没。”
冯玉就知道这话又戳到了他敏感脆弱的神经,无奈地耸耸肩,然后骑上卡其出门去。
*
之所以说阿莫管的是“衣食住”,是因为“行”这方面冯玉还是得自己解决。
自打找奇力古多要一匹马未果以后,冯玉就进一步意识到了卡其的高贵。这地方的马真的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得供着养,附近有一家的马中暑死了,居然还属于犯罪,需要罚款坐牢。
于是冯玉就怎么看卡其怎么瘦弱,赶紧向乌布尔讨教养马之法。
乌布尔的马可是十里八部出了名的壮,她说她的马主要还是吃得好,不仅吃干草,人吃的面饼也喂,有时还给点苜蓿瓜果、开胃萝卜。
那确实吃得好,谷物、蛋白质、维生素一点儿没落下,大户人家还是财大气粗。
于是冯玉也照着样儿地给卡其补起来,还有洗澡、修蹄、驱蚊等的日常护理也不敢马虎,眼瞅着卡其腿根子拿块儿的肌肉渐渐紧实,跟她的关系也亲密不少。
但却总是不如乌布尔家的壮硕。
冯玉本想着那可能就是马儿的个体差异吧,直到有一晚起夜,看到乌布尔迷迷糊糊一边挠痒一边喂马。
她才知道那马之所以能壮得跟袋鼠似的,是因为人家一天吃四顿。
*
自那以后冯玉也趁着起夜给卡其加喂一顿,于是卡其很快便从敏捷型转为壮硕型。
可能弹跳方面不及从前轻盈,但马儿的体型结构本来也不是为了跳跃,而是为了奔跑。
它跑得比以往更快了,全力飞奔的时候尾巴都直楞楞地往后飞,需要的运动量也变大。冯玉每回去湖边红顶小屋办公前,还不得不先骑着它绕湖多跑几圈。
拴的时候也是拴在屋下阴凉处,水桶加得足足的,保证不让中暑。
至于冯玉的办公环境,只是外人看来像个堆放羊皮卷的垃圾场,她自己心里可是有序得很,什么卷宗放在什么地方,她稍微扒拉一下就找到了。
而且屋在湖边,湖风传过窗洞吹出门洞,带来免费的清凉。屋里准备的大量格纹笔,又天然可以驱逐蛇虫鼠蚁。
说实话比待在家舒服。
这些日子里她先是翻阅了桀族原有的法律法案,还有一些历法、医书及其它碎片化文字记载,大致学习了一下桀族书面记录的行文习惯,然后再以类似风格落笔。
这时候才发现,她内心深处还是有些纠结的——
以她的性格其实更倾向于弱化自己在大汗之争中的作用,因为不太希望将自己“留待后人评说”,说不定一时将她评为英豪,一时又要受万众唾骂。
但是既是记录,如果不客观、全面地书写,可就意义全无了。
只要冯玉还在草原生活,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很多年都会从事这一行当,她自然也不希望忙碌多年写堆假的、没用的东西出来,让后世的史学家写论文质疑。
于是踌躇片刻,终于还是决定如实记下,并在心里发愁万一以后桀族又出干点什么不仁义的事儿来怎么办,她不会真会变成一个“因秉笔直书获罪”的犟种吧?
不过好消息是桀族不重视修史,意思也就是没人管她的进度,她就在这儿咬着笔杆磨洋工,七天憋出八个字儿来,也没人管她。
就这样从夏天写到了秋天。
*
秋日的山林五颜六色,竟是比盛夏更加诗情画意,雪山的雪线稍稍下降,冯玉在办公室感受到的风也更冷冽了些。
如果说夏日的最佳活动是去达达拉湖里游泳戏水,那么秋日的草原就是在忙赛马节的相关事宜。
冯玉的马儿壮,但她骑术远没有那些马背上长大的人好,所以肯定是不打算参加的。
不过确实有不少人来找她借马参赛,说是以卡其的体型,不上场浪费。
冯玉最终还是选择了都不借,不然万一真拿奖了,这个又要来怪她“借给了别的部”,那个又要问“怎么不借给我”,横竖都是事儿。
反倒都不借,这些人就客客气气地,夸一夸卡其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