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第153章西国风云
在获得武田元光的首肯后,义重便再度召见了香川光景。 一方面,是将准备派兵护送彦六郎前往安艺、并请武田元光随行的事情告诉他。另一方面,则是想听听他对与大内氏实现和睦是何态度。
当然,义重早就知道这位安艺武田家的家老是亲大内派,不过还是要装装样子,顺便听听当前西国局势演变到了什么地步。
正如义重料想的那样,香川光景对于派兵之事千恩万谢,对于和大内氏和谈也表达了支持的态度。
之前说到,有田中井手之战中,安艺武田氏家督武田元繁,与熊谷氏、香川氏家督一同战死。照理说,这两家应该是视毛利氏为死敌,也不会跟毛利元就背后的大内氏议和的。
但战国乱世,哪有永远的敌人,更没有永远的朋友,能在风雨飘摇中保存家名,才是一家之主应该做的事情。
面对毛利、大内的步步紧逼,熊谷信直已经率先改旗易帜,投入死敌的怀抱,这也使得身为香川氏家督的香川光景没了心理负担,开始频繁地和大内、毛利接触,意图在保障香川氏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续安艺武田氏。
因此,听闻义重准备派遣武田元光出使大内馆,香川光景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认可和支持。并且,他还向义重保证,只要有需要,他也可以陪同武田元光一同前往大内馆,相信在自己的“助攻”下,与大内、毛利实现和睦并不是一件难事。
对于与大内氏议和可能造成安艺武田氏的分裂,香川光景认为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他和义重的想法一样,有武田元光和五百武田军的坐镇,有香川一族等亲大内派家臣的支持,彦六郎一定能坐稳安艺武田氏家督之位。
其次,别看品川信定一副誓要为武田元繁报仇、与大内、毛利势不两立的样子,其实他也只是拿这件事作为一个幌子,掩盖自己暗通尼子氏的事实。
说白了,现在的安艺武田氏,比之山名宗家还要悲哀,后者好歹还有几个重臣是真心实意跟随山名佑丰的,而前者家中,要么是亲大内派,要么是亲尼子派,真正为武田氏着想的少之又少。
而总体看来,亲尼子氏的家臣还是偏少的,之前也都是因为与毛利氏的世仇、大内氏的咄咄逼人,才选择站队尼子氏。
若是彦六郎继任家督后,能摒弃世仇,武田元光能说服大内氏同意议和,那安艺武田氏站队尼子氏的先决条件就将不存在,家中亲尼子派将难有立足之地。
这种情况下,除了个别死硬份子会跟着尼子家一条道走到黑外,大部分家臣都会回心转意,使得安艺武田氏重新回归团结,尽管这种团结是以亲大内氏为前提的。
当然,“以亲大内氏为前提”这句话,香川光景是不会说的,但义重心知肚明,不过目前也不能操之过急,先让安艺武田氏存续下来要紧,至于后期如何收拢人心,增强威信,这都可以慢慢来。
“那光景大人,觉得本家若是和大内氏结盟,是利是弊呢?”在上个话题得到满意的回答后,义重随即开始下一个话题。
“贵方准备和大内氏结盟?”香川光景既惊又喜,“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他此刻心想,要是若狭、安艺武田氏都和大内氏交好,那自己不论是在安艺武田氏内部,还是在外部,都将有强有力的支持,届时,自己便可以作为维系三方关系的纽带,从中壮大香川一族的实力。
“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香川光景暗自窃喜道。
“光景大人,请你说说看,怎么个‘再好不过’法?”义重想借此机会,跟这个亲大内派的武田氏家臣,打听打听目前大内氏的实力。
“殿下身居北陆,对西国的形势确实不太了解,外臣这么说吧,现在的西国,大内介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香川光景得意洋洋地介绍道,仿佛此刻他已然是大内氏的家臣。
紧接着,香川光景就将近期大内、尼子的动向如数家珍般告知义重。
原来,早在天文元年(1532年),在九州与大内军交战的少贰资元,将丰后国的大友义镇拉入了自己阵营中,双方交战难解难分。
为了得到大义名分,大友义镇派人上洛拜见足利义晴,并联络尼子诠久以及安艺、四国的反大内势力,计划结成反大内家包围网。
但尼子诠久考虑到大内军实力强大,不愿与大内义隆撕破脸,转而向东扩张,在天文五年(1536年),接连夺取备中、美作两国,并继续向东进攻。
天文七年(1538年),尼子诠久率军大举进攻播磨国,击败赤松政村,寝反别所就治(控制东播八郡),名义上完成了对播磨的控制。
就在尼子诠久连克三国,意图上洛之时,九州的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天文五年,大内义隆从朝廷得到大宰大贰的官位,随后将少贰资元包围并迫使其自尽。
天文七年,大友义镇被迫与大内家议和,反大内家包围网流产,尼子诠久不得不将注意力再次转移到回西国。
同时,结束九州战乱的大内义隆也将目光转移到了东边的安艺国,并插手干预安艺国头崎城的平贺家内乱。这让尼子诠久倍感压力,不得不于天文九年(1540年)初,将主要兵力撤回出云,准备应对与大内氏的争斗。
为了先发制人,这便有了前面说到的新宫党对毛利氏的先遣战。不过,那场先遣战的失败并没有消磨尼子诠久的斗志,反倒激发了他的怒火,而大内氏也察觉到了尼子诠久的真正意图,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听完香川光景洋洋洒洒地一通介绍,义重对此时西国的局势有了相对清晰的了解。
“也就是说,大内介消除了九州之忧,而尼子家也稳固了东部的边界,两家现在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地方了?”义重向香川光景确认道。
香川光景点了点头:“平心而论,尼子家的这位新任当主确实能力不俗,不然也不能三年之间连下三国。可总体上来说,应该还是大内介略胜一筹,殿下现阶段和大内家结盟,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别看现在风头无两,日后全是为他人做嫁衣。”义重心里不禁感慨道。
“既然如此,那此番出访大内家,还请光景大人多多担待了。”义重客气道。 “外臣定不辱使命。”香川光景自信满满地回答道。
七月十日,武田彦六郎从栖云寺还俗,两日后完成元服,正式改名武田信实。
一切准备妥当后,七月十五日,在武田元光和香川光景等人的陪同下,以及白井清胤和五百常备军势的护送下,年仅十六岁的武田信实从但马此隅山城启程,一路向西,经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最终于八月三日进入安艺国,抵达佐东银山城。
虽说整个过程还算顺利,但中途却出现了两个小插曲。
一是大军途径但马气多郡的鹤峰城时,山名佑丰早早从八木城赶来,在城下率领家臣恭候。
作为山名宗家的家督,照理说,他是没必要对武田元光和武田信实这般重视的,显然,他这么做是有事相求。
鹤峰城在早先被因幡山名家攻破后,城中建筑以及城下町被摧毁殆尽,鉴于此,山名佑丰只能命人勉强收拾出一间屋敷,邀请武田元光浅酌几杯。
武田元光急着赶路,本是想拒绝的,奈何山名佑丰盛情难却,只好入内一叙。
进入屋敷后,武田元光环伺一周,总体上打扫得尚算干净,但墙壁梁柱上仍有激战后留下的创痕和炭火烧焦的痕迹,这让他不禁感慨道:“年初的那场大战,着实将这里毁的不轻啊。”
“可不是么,因幡的那帮家伙,一路烧杀抢掠,将这但马弄得是断壁残垣、民不聊生。您看这间屋子,还是我命人好生收拾过的,也只能勉强够看。”山名佑丰无奈地叹气道。
“战争就是这样,不论输赢,都要付出代价的。恕老夫直言,当初若不是殿下率兵侵入丹后,也不会招来这般灾祸,山名家在但马还可安稳度日,您说是么?”
“您说的没错,当初在下也是一时昏聩,做出那等傻事,使得但马一国如今被三分,百姓逃亡者甚众,这都是咎由自取。”
山名佑丰态度诚恳,言辞恳切,看得出来,他确实是对当初侵攻丹后一事后悔了。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武田元光安慰道,“殿下只要用心治理现在的领地,老夫相信,百姓还是会回来的。”
“承您吉言。”山名佑丰欠身致谢道,“既然说到这了,有件事,在下想拜托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