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改革与军略
朱常洛的问题,在这些官员眼中,那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因为有一个礼部的侍郎接了一句:“当然了,银子能够购买很多生活物品,自然是谁的银子多,能买的东西就越多,也就是越有钱了。”
这个侍郎的话,引起诸人点头赞成,在他们看来,谁的银子多,谁就有钱,这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朱常洛也点点头,不过他表示这话自己只认同一半。
“诸位大人想想,难道真的就是银子越多,买的东西越多?”朱常洛以兵发日本为例,说之前大明的粮价是一两银子两石,后来经过某些人刻意炒作之后,三四两银子都难买一石的粮食。
“那么同样是一两银子,为什么能够购买的粮食却不一样了?”朱常洛抛出这个问题,他必须要让这些人明白,银子多少和是否富裕那是两个概念。
只有他们想明白了这件事儿,盐铁矿的改革,才能顺利实施。
“那就是市面上的货物少了么,当然价格就起来了。”
这次回答的仍然是户部的人,看来他们对于经济来说,脑筋还是比较快的。
“对!”朱常洛指着那人称赞了一句:“仅仅以米价而言,战乱、大旱、大水、蝗灾、地震,种种因素都能导致粮食减产,从而大大提升粮价,那么各位想想,这个时候同样是一两银子,能够买到的东西还相同么?”
“所以才要多攒些银子嘛!”有人又开了口:“大家口袋里有足够的银子,面对各种灾害下,才能足够自保啊。”
“对啊,是这个道理。”
“没错!”
这人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肯定。
“然后呢?”朱常洛非但没有责怪他多嘴,反而继续问道:“我大明本身不产银矿,如果银子都囤积在各位大人手里,那么市面上没有足够的银子作为货币流通,大家想想,会不会最终这银子就失去了兑换的价值?最后也就是一堆好看却又占地方的物件?”
这次朱常洛没有再等人接话。
“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如何想方设法的,在同等的银子数量下,能够购买到更多的东西。”朱常洛举了个例子:“我的大明梦,对外售价五两银子一瓶,如果能够扩大生产,那么不久的将来就会降到四两,三两,甚至一两银子就能喝到,那么是否就是变相增加了各位的财富?”
“但现在我们的俸禄都是以稻米结算,我们也没有银子买啊。”有人再次提出问题。
“这就是我要进行盐铁矿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朱常洛说道:“从今往后盐铁矿产归为国有,矿主会获得产出的一部分收入,国库也会大大增加贸易税收,这样今后各位的薪俸除了粮食之外,还有一部分金银货币。”
“而那些原本被假矿、贫矿盘剥的百姓,也可以从中解放出来,从而生产更多的物资。”朱常洛说,只要市面上的物资增加了,那么金银的购买力也就增加了,无论对于官员还是百姓来说,无疑是大大的提升了生活质量。
“各位想想,当大明的经济腾飞了,那么自然也有余力去发展科技,制造军备武器。”朱常洛给众人勾画出一个未来:“到了那个时候,才是我大明综合国力最强之时,而为了那个目标,还是要恳请诸君,支持这条政策施行。”
众人面面相觑,其实很多人已经听懂了朱常洛的话,但是关于改革实在是事关重大,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谁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率先开口,可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外面那么多官员,他们不敢记恨太子,难道还不敢对付你么?
“趋小利而忘大义!”
突然一人从殿后走进来,众人一见此人纷纷行礼,竟然是定国公徐文璧。
“我一个老人家都听明白了,你们这些家伙,难道脑子还不如我?”徐文璧在朝中素有威望,而且深得皇上朱翊钧的信任,此时他站出来,相当于是获得了皇上的首肯。
“太子说的清晰明白,如果他们还装糊涂,就全都撤了换人吧!”徐文璧走到朱常洛面前:“老夫名下还有一座铁矿,一个盐井,每年还要花费精力去打理。”
徐文璧斜眼看着户部的石应岳:“等会儿散了,你就找人去我府上,把我的这两个产业登记下来。”
“对了小子。”徐文璧转过头看向朱常洛:“你刚才可说了,这两个矿出产的收入,可要给我一部分!”
“利润五五分成,这点定国公还请放心。”朱常洛抱拳说道:“资源可以国家管控,矿主也可以少些中间交易运输的麻烦,总也是不能让大家吃亏。”
“你们呢?你们都听懂了么?”定国公徐文璧冲着在座官员吼了一声,大家急忙回答都懂了。
“你们这些家伙,平日里总说埋没了自己的学问,现在好不容易来了个干实事儿的太子,你们再推三阻四的,就赶紧滚回家种菜去吧!”
徐文璧说得众人有些尴尬,可是却没人敢反驳。
“这些臭小子都明白了,我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听听,最近周边这些破烂事儿,你要怎么解决?”徐文璧始终也是武将出身,关心的还是打仗的事儿。
朱常洛见最难的一个议题都解决了,那么其余的事情早已胸有成竹。
“平叛,削蒙,观朝,牵制女真。”朱常洛给出了十个字的方针。
“哦?”徐文璧一听来了兴致:“好小子,我可没看错你,赶紧给老夫讲讲,怎么平叛?”
朱常洛说播州的杨应龙其实并不难对付,他也了解了上一次作战的失利原因。
“主帅王继光统率不利,而且又和随军官员发生了争执,出兵在外将令不明乃是大忌,再加上杨应龙熟悉当地形势,所以落败也就顺理成章了。”
朱常洛说想要平叛,其实只要调遣得力主帅便可,杨应龙不过是一地土著,兵力和装备与大明精锐相差太远。
“但是这件事儿却不能轻易带过,毕竟全国上下都在盯着播州,我们必须要以雷霆之威,将其一举歼灭,为世人警醒,以免有后人效仿。”朱常洛的意思是,这种内部叛乱,必须强力镇压,而杨应龙今后无论什么表现,也不能再留其性命了。
“灭其九族,理所应当!”徐文璧又问:“应以何人为帅?”
朱常洛说举贤不避亲,在他看来目前身处宁夏的岳父李如松最为合适。
“令其率领蓟州精锐,辅以四川、贵州、湖广驻军配合,三月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