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林家来信 - 重生六零:在年代里把歌唱! - 芷烨o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7章林家来信

这边林青筝刚走到后院门口,看见老周家一群人都围在后院二老屋里,站在门口听陈秀花提起了分房子的事儿。

老周家人口多,但是房子并不多。这都是周保民和刘桂芝一手建起来的。那会儿分这房子和宅基地的时候孩子们还小,他们也没想到为以后的儿子们准备婚房和孙子孙女的房间。

而且别看他们在周家村都是沾亲带故的,但遇到利益的时候谁都不傻,周保民跟村长周保全还是亲堂兄弟的关系呢!

但是人家过的相对好,真遇到事情还不一定能帮忙,虽然是亲戚关系,但人家过的好,有些时候人家在心里还真看不上你,所以平常也不怎么频繁走动,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如今问题就出来了。

家里实在太穷,而且这个时候谁家都不宽裕,每家人人都挺多,谁不是都挤在一起过,他们家已经还算是好的了。

当时想到有两个儿子,所以就多盖了一间房,现在是不可能再建房子了,他们压根拿不出什么余钱了,手里的钱还得留着以后大食堂供应不上了,来买粮食,刘桂芝和周保民可是老农民了,这田地里的事,他们再清楚不过,谁也不知道来年是个什么光景,经历这么多,不能不留过河钱。

但是人却越来越多了。以前老周家的男娃睡一个屋里,女娃睡一个屋,还能余下一个房子子做柴房。显得很宽敞。

现在结婚之后生了娃了。大女儿嫁出去了,大儿子分了一间屋,二儿子也分了一间屋,自己老两口和小女儿住后屋也很宽敞,但是老大家的三个儿子也慢慢长大了,最大的那一个已经16岁了,再过两年也得娶媳生子了,所以虽然现在老大和老二家的屋子都已经分了。

可陈秀花还是不满意,觉得自己有了三个儿子,恐怕以后二房也会有儿子,也得娶妻生子,那么到时候房子肯定更加紧凑。

所以希望自家的能多分一间屋子。这盯着的,自然是周素芳住的屋子了。所以老大媳妇就把主意打到了后院。

“爹,娘,小妹现在也没找到工作,年龄也到了,迟早要嫁人的,要不先让我们家大柱住进去,这么大了,总不能一直和我们挤着。”

刘桂芝还没开口,周有才就怼了回去:“小妹还没嫁人呢,再说了你让青筝上哪住去,这不是你巴结人家的时候了,你就是这么对人好的?”

“再说,我和传芳以后可能还会要生儿子的,那你让我们家以后娃儿咋住?”

“陈秀花立马挺直腰杆道,“二弟,你们家儿子还没影儿呢,就两个闺女以后也是要嫁到别人家的,要我说正好倒给我们家二柱三柱住,毕竟可是老周家的亲孙子。”

陈传芳本就怯懦,这会儿听见这话,头低的更下了。

周有才揽过陈传芳,“放心,我和传芳儿子指定会有的,这就不劳大嫂您费心了,就是没有,我们家招的上门女婿也一定孝心,我有两个女儿,就是招一个上门女婿又如何?大丫上学,长大了也一定像大姐一样出息,有个好工作,你虽然有三个儿子,但是又那个有大姐一半出息的,儿子女儿都一样,你儿子还不一定赶得上我女儿。”说着还瞅了瞅周三柱撅着屁股向刘桂芝讨要麦乳精的样子。

说起大姐周素芬,陈秀花的脸色变了变,大姐周素芳确实有能力,不仅仅自己有工作,还嫁到城里,丈夫儿子女儿是各个有出息,就是现在自己儿子也是靠她女儿才能喝到过麦乳精,每年更是给老两口寄钱,这在村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所以她不敢得罪。

老太太刘桂芝这时候冷哼了一声,“老娘还没死呢,这里可轮不到你欺负我闺女。房子的事儿以后自己想办法,老娘养你们还没养够啊?还想让老娘给你们养儿子,放屁!”

“家都分了,等到时候彻底不吃大锅饭了,就给你们都分明白,钱啊!粮啊!省着你们惦记,是拿钱盖房子,还是吃喝,我们老两口都不管,房子的事儿不许再提,再提全部都滚蛋。一个个的看着就眼烦。”然后对着旁边的周保民柔声道,“老头子,你看怎么样?”

“听你们娘的。大队说可以自己起火了就彻底分家!”周保民硬声道。

周有福从一开始就站在陈秀花旁边沉默不说话,陈秀花和周有才对视一眼,不管心里怎么想,这个时候也都已经不吵了。

陈秀花虽然有点遗憾没能再要到要到一个房子,但是听说了可以彻底分家,又能分到粮食和钱票也很满意,现在在自己屋,自己也当家,但是手里没钱。这个自己可以掌握钱是不一样的感觉。

再说在周家村彻底分家的,还真没有几家,哪家老婆婆不是板着一家之主的作风,别说分钱了,就是说分房子的都少,这么一想想陈秀花此时此时也没有什么不满了。

“都听爹,娘的。”陈秀花立马答应道。

周有才瞥了一眼陈秀花,也看了看旁边也一脸激动不可置信的陈传芳:“娘说咋办就咋办!”

唉,孩子大了,也都有自己的小家了,当父母的能做的就只有放手了。

林青筝站在门口想了想,毕竟是老周家的事,自己在反倒尴尬,不如出去,等彻底完事了再回来。

林青筝在路上晃晃悠悠,天冷正打算去知青点待一会儿,正巧碰上来送信的邮差。

邮差同志穿着厚厚的棉衣,看着是一位中年人,带着手套骑着自行车,这时候邮差挨家挨户的送信,确保每封信都能送到亲人的手里。

这个时候没有后代的通讯手机,主要联络全靠书信,路途虽远,但亲情却长。

“同志,有我的信吗?我叫林青筝。”

“正好有一封信是给林青筝的。”说着把这封信取出来递给她。

林青筝拿着信看了看,是家里寄过来得,放进兜里并不打算现在就读,看着邮递员还有信送到知青点,不由得有些好奇,是给谁的?

就看着邮递员又冲知青点喊道“韦雪,杨权有你们的信,出来取一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