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歌单2
“大家想想,文化宫都推崇的东西,其他工厂会不想要吗?其他工人会不想跟上潮流吗?他们的孩子不想拥有一份歌单吗?”
“这种进步的机会,大家会拒绝吗?不过是一毛钱。”
大家会讨论,人传人会让更多人的知道这种歌单是怎么厂子里最先一个提出,并且付诸于行动的。
在这个娱乐落后的年代,林青筝不相信这种方式得不到推崇。
想她在那流行文化兴起的那一年,她也会为了喜欢的歌手,喜欢的歌,也抄了好几本子的歌词。
那种痴迷,至今她都难忘。
如今只不过是换了个年代,换了种歌曲。
林青筝有信心,这种模式在当今年代一定不会逊于流行歌曲兴起的那几年。
唱红歌,发扬中华文化。
彰显我泱泱大国,时尚风采。
“好好好,这简直是太好了!那就按小林你说的办,咱们现在就去办,可千万不能让别人抢先了!”
高厂长手上的工作都不想做了,立刻就想去文化宫找负责人商谈。
这个模式赚钱是一定的,在他们厂里半天就卖出了700多份。
可见,歌单对工人甚至,各个阶段的人影响有多大。
那这个机会他不抓住,那他真是蠢笨如猪。
到时候只要与文化宫的一合作达成,相信用不了多久,不说是其他工厂,他们整个县城甚至全国各地都会掀起这一风尚。
他们只是这娱乐设施少,不代表他们不喜欢娱乐。
相反,在精神满足相对匮乏的年代,这种方式只会更火。
邱厂长在一旁听完了全程,心情澎湃,想要跟着高厂长一起走。
林青筝适时开口。
“高厂长,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说,就是关于歌单的印刷,我觉得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我们一方面可以跟印刷厂进行合作,另一种作为一名行动,给手抄和绘画人像的一些人,一个谋生的活计,就像糊火柴盒一样,价格虽不高,但对他们也算是第一种收入。”
“要知道,待业在家没有收入,没有工作的人同样也不少,多一条谋生的手段,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希望。”
“在这个年代,有不少人靠糊纸柴盒来补贴家里,他们都有各种的难言之隐,用两种方法收取歌单,对工厂来说完全没必要,可是咱们多放出一条收购渠道,虽然麻烦了一些,但对于这种家庭,却是一条活路。”
邱主任跟高厂长低头沉思了很久,他们只看到了歌单赚钱,却没有想到小林还考虑到了其他贫苦的家庭。
这样的思想境界是他们达不到的。
高厂长想了想,决定道,“小林,这件事情是你提出来的,虽然向外界收购歌单对厂里完全没必要,可是你这种想法很好,厂子里也采纳你的建议,你说的对,赚钱虽然是很重要,但为更多人提供生活帮助却更为难得。”
“我身为一厂厂长,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是我的疏忽。”
“这样吧,只要跟文化宫那头谈成了。这两种收购渠道,咱们厂里都用。”
林青筝立马开心道,“有您这样的厂长才是我们机械厂之福,也是百姓之福,相信广大的人民群众会记得厂长你的好的。”
“哈哈哈哈,小林,你对工厂的贡献我也是看在心里的,只要这事件谈成,工厂也会给你发补助。”
“你为厂里创了收,厂里自然也不会亏待你。”
高厂长说完拿上公文包,风风火火的跑了。
邱主任见状,给林青筝比了比大拇指,然后也小跑的跟了上去,这么光荣的一幕,他自然也要去沾沾喜气。
林青筝站在高厂长的办公室,头一次觉得懵。
对方就这么跑出去了?
还不忘记把她所有的计划书都给拿走了。
果然啊,一提赚钱,大家行动力都强。
就是是身为厂长,他也不能例外。
王雪趴在工会的窗户上,眼睁睁的看着高厂长跟邱主任取了厂里的小汽车,就一路飞驰而去。
那个急迫劲是她从来没在高厂长身上看见过的。
“工厂那头又是要闹啥呀,这一出出一件件的,怎么就不消停呢?”
王雪在一旁嘀咕,赵主席眼皮跳了跳。
因为亲戚的关系,王雪在赵主席办公室里倒也没像其他人那样拘谨。
所以王雪惊叹出声,赵主席立马就抬起办公的头了,紧张的问道,“你说谁走了?”
王雪收回视线。
“高厂长和邱主任,他俩坐着厂里的小汽车走了。”
赵有福只不过是坐在椅子上思考了几秒钟,就暗道到不好!
高德柱撅什么屁股,放什么屁,他都知道。
这么多年了,让他不顾形象跑着去坐车的那一定是大好事儿!
而这事对于工厂里是好事,对他们工会来说就没那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