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逐光而行 - 去去思君深的第1本书 - 去去思君深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54章逐光而行

《逐光而行》

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孩子。他生活的地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人们大多过着简单而艰苦的农耕生活。

李明的家庭十分贫困,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家里的房子破旧不堪,每逢下雨,屋内便会四处漏雨。但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李明的父母依然用他们的爱为李明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李明从小就展现出了聪明伶俐的一面,但由于山村的教育资源极度匮乏,他所接受到的教育十分有限。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要同时教授多个年级的课程,教学条件也极为简陋。

尽管如此,李明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他每天要走几里山路去上学,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他没有漂亮的书包,没有精美的文具,但他有一颗坚定的心。他上课时总是全神贯注,认真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课后则刻苦复习。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个努力的孩子。在李明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一次劳作中不幸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部落在了母亲瘦弱的肩膀上。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李明一度想要放弃学业,回家帮忙干农活。

但母亲却坚决不同意,她含着泪对李明说:“孩子,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只要你能读好书,再苦再累妈妈都能撑下去。”李明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改变家庭的命运。

从那以后,李明更加勤奋刻苦。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帮母亲干完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然后再匆匆赶往学校。放学后,他又迅速跑回家,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帮忙做家务。等到夜深人静,他才在昏暗的油灯下完成作业,复习功课。

李明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成绩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上初中时,他需要到几十里外的镇上读书,因为家里没钱住校,他每天都要早起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李明的手脚常常被冻得失去知觉,但他从未抱怨过。

在初中的学习中,李明遇到了很多难题。由于基础薄弱,他在数学和英语等科目上感到十分吃力。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他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补习功课,常常因为学习而忘记吃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努力,李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和母亲相拥而泣。但喜悦过后,他们又为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发起了愁。

为了让李明能够上学,母亲四处借钱,还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乡亲们也纷纷伸出援手,这家给几个鸡蛋,那家送几块布料。在大家的帮助下,李明终于凑齐了学费,走进了高中的校园。

高中的学习生活更加紧张和忙碌,李明深知自己的机会来之不易,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每天最早到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的也是他。他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大家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纷纷给予他帮助和支持。

在高考前夕,李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担心自己考不好,辜负了母亲和乡亲们的期望。但每当他感到疲惫和迷茫时,他就会想起母亲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想起乡亲们那温暖的笑容,于是又充满了力量。

终于,高考的日子来临了。李明怀着紧张而又坚定的心情走进考场,他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高考结束后,他回到家中,一边帮母亲干活,一边等待着成绩的公布。

当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李明看到自己的分数超过了一本线,他激动得泪流满面。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明顺利地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成为了小山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里,他依然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品质。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大学毕业后,李明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很快在公司里站稳了脚跟。经过几年的努力,他逐渐晋升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也越来越高。

李明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他用自己的积蓄为家乡修了路,建了学校,还帮助那些贫困的家庭改善生活。他的故事成为了小山村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努力学习,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李明感慨万千。他说:“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光,有梦想,就一定能够逐光而行,走出黑暗,迎来光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