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置于死地而后生 - 就时论势 - 董双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就时论势 >

第55章置于死地而后生

第55章置于死地而后生隰朋拄着拐丈,一瘸一拐的走向宫里,他的身材看上去比前几年更加瘦弱了,因此走起路来显得十分吃力。

齐桓公见了心生怜悯,吩咐寺人给他端来凳子,但隰朋拒绝了,依旧坚持站着行君臣礼数。

“臣隰朋参见君上。”

“免礼,隰朋,我记得你一直是待在晋国的,就算祝贺寡人继位,你身为大行也没必要亲身回国,要祝贺只需修书一封即可,怎么?出了什么事了吗?”

隰朋拱手道:“君上,晋献公结束了大宗小宗的七十年战争,晋献公他一举消灭了苟延残喘的晋宗室,曲沃旁支取代本宗的正统地位,统一了晋国。”

齐桓公心中微微一颤,强烈的危机感扑面而来,他淡淡说道:“是这样啊!那依卿看,这晋献公对我齐国有何看法?”

隰朋冷冷说道:“目前没有任何看法,但是态度不是很友好,臣就是被他们赶了回来,并且我国在晋国的商人也被驱逐出国。”

“什么!晋国尽然如此无礼。”

隰朋接着说道:“君上,怒臣多言,当今天下有两件大事最为世人关注,一个是晋国的统一,另外一个则是君上您的继位,但很显然后者的影响力远远要大于前者。”

“嗯?怎么说?”

隰朋扶着拐仗,坐在寺人搬来的凳子上,说道:“当今天下列国分争,数百诸侯只有了了几国居于列强之国,他们依国力分别为,齐、楚、晋、宋、周五强国列国。”

“在这五强之国中,我齐国既为首强之国,自然引人注目,天下各诸侯国都很期待君上您的行为举止,您也许会带来安宁,也许会带来战乱,臣下很想知道君上您对外的看法。”

齐桓公愣了会,笑了笑说:“寡人欣赏秩序,不喜欢破坏规矩,但并不意味着寡人是个老实人,就像刚才卿所说的那样,齐国的大行受辱,齐国的商人也被晋国驱赶离境,这就是在破坏规矩。既然破坏了规矩那就要受到惩罚。”

隰朋一惊,问道:“听君上的意思是要出兵教训下晋国?”

齐桓公点点头,说:“嗯!可以考虑!”

隰朋忍不住嘴角上扬,说:“君上,臣下认为应当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妥善处理此事,毕竟战争是最坏的打算,因为它总是大动干戈,劳民伤财。”

齐桓公不屑地反驳道:“战争不是最坏的打算。晋国刚刚统一就开始不顾礼节,粗鲁的对待我国大行,而后又无礼的驱逐齐商,这晋国竟如此无赖,而你居然叫寡人与晋国和谈?”

隰朋无奈地说道:“齐国要么欣然接受并宽恕晋国这次无礼的行径,要么……”

“对晋国宣战!”齐桓公注视着隰朋说道。

“君上,臣下还是认为不应大动干戈,因为晋国刚刚统一,国势正盛,不宜此时对其动武,再者战争毕竟是最坏的打算。”

齐桓公听着有些生气,再次反驳道:“战争不是最坏打算!最坏的打算是,让天下人都觉着齐国人都是一群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挨了打却还要说些讨好的话不敢还手。”

隰朋正要反驳,却被齐桓公反问道:“隰朋你参加过战争吗?寡人看你没有上过战场吧?”

隰朋一听这话就知道齐桓公有些看不起他,但他并没有生气,用拐杖敲了敲自己已经半残的左腿,讥笑道:“君上是在小看臣吗?哼!这也难怪。不过君上,如果一个士兵不知死活,只顾奋勇当先,一味杀敌也能够做将军的话,也许臣现在早已经是了。”

齐桓公有些好奇,说道:“你……你能做将军?隰朋将军?”

隰朋扔掉拐杖,起身抱拳说道:“君上,你我君臣不妨做个赌,若臣能胜任将军一职,君上便答应臣不发兵攻晋如何?”

“……”

“好,寡人应你。眼下正有个差事正适合你去做,鲍相国要去鲁国赎人,你也正好同去,记住你此行务必要将管夷吾和召忽带回,带得回来寡人就算你赢,若是带不回来,不旦算你输,寡人还要杀你,治你个误国之罪。”

“诺!”

……

第二天中午,隰朋便来到汶阳,鲍叔牙听说国君与他对赌,不经觉着有些好笑。“你们君臣二人到底还是年轻了点,军国大事岂能儿戏。”

“鲍相国说笑了,军国大事又岂敢儿戏,只是君上认为我是个懦弱之人,他对大行报有很大的偏见,认为我们这些大行外交,只是些胆小怕事,摇唇鼓舌的苟且偷生之辈。我必须要君上重新认识一下我。”

……

此时,对面的鲁军与齐军正处于对峙状态,而鲁庄公与姜纠等人正在军中。

鲍叔牙自己亲修一封书信,交给隰朋,临行时千叮万嘱,“此书务必交给鲁侯。隰朋记住了,管夷吾和召忽你要竭尽全力保活下来,若两者难全也务必保留其一,那一人必要管夷吾,清楚了吗?”

隰朋点了点头,然后驾车就离去,两军相隔不过二十里,对于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军队来说,真可谓是近在咫尺,所以这段距离是十分凶险。

进入鲁军中军帐后,鲁庄公一见隰朋便如临大敌般,反而隰朋显得自然许多。

鲁庄公问道:“齐使此番前来有何贵干?你是来议和还是言战?”

隰朋双方捧书,士兵接过竹简上呈给鲁庄公,鲁庄公打开竹简书,看了看书上所写,“外臣鲍叔牙,百拜鲁贤侯,常言道,家无二主,国无二君。如今君位已定,桓公乃是天命所归,但公子纠仍要去争夺,贤侯仍然一意孤行支持公子,这有损齐鲁两国国君臣民之情。不利于两国睦邻友好。为今之计只有拨乱反正,将公子纠伏法谢罪,但纠乃桓公亲兄弟,吾等不忍心杀之,希望借贵国之手除之。至于管夷吾、召忽二人,皆为桓公的死敌恶仇,桓公恨不得亲手杀之,以解心头之恨,因此犯人由来人带回齐国,交由齐桓公处置。”

鲁庄公读完后有些怀疑,于是便问起隰朋,“这个小白,哦不!齐桓公既然要寡人杀了姜纠,为何又想亲自杀管夷吾与召忽,依寡人看用不着这么麻烦,干脆啊一块杀了得了。”

“嗯?鲁侯!这二人是桓公亲点的仇人,必要亲手杀之,您现在要亲自动手,恐怕不妥吧!另外我国国君有话要我传给鲁侯。”

“忠孝义三箭是您授意给管夷吾的,这些寡人都记在心里,但寡人不记恨于君,只恨那管夷吾暗箭伤人着实卑鄙,望君能明了寡人的心意。”

鲁庄公听完后,吓得是冷汗直冒,“卿且稍作休息,一会寡人自会给卿一个满意的答复,如何?”

“那外臣先行告退!”

隰朋暂且退下,随后鲁庄公便叫来了召忽与申繻,商讨对策。

鲁庄公苦笑道:“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怪谁啊?唉!两位大夫,寡人该如何是好啊?”

施伯说道:“现在看来小白继位既然是天意,又是合乎情理的,依臣之见,小白知人善任的本事远超常人,这点姜纠永远比不上小白。如今齐国大军压境,不如我们就杀了姜纠,与他讲和。”

鲁庄公犹豫了一会,叹道:“唉!真是太窝囊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为了这个家伙我们鲁国牺牲太多了,来人呐!将姜纠即刻拉到刑场处于石刑。”

“慢!”

鲁庄公看了一眼申繻,问道:“老师有何高见?”

申繻拱手道:“君上,就由臣再送他一程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