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惊麻了在场众人 - 红楼:从拯救薛宝钗开始 - 历史的怪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1章惊麻了在场众人

第51章惊麻了在场众人很快,辰时已到,旭日东出。

武英殿大学士、内阁大臣、兵部尚书余潜,站于高台,朗声宣布:“元祯十七年,新科武举春闱开始!”

改变大周未来国运的这场科举,终是开启。

随着余潜一声令下,两千余名武举人,有序进入习武园考场。

首场考文试,由于今日天清气朗,便直接安排在露天的校场进行,场上已经提前摆好了小木桌和蒲团。

校场四周,巡场甲士分散而立,数百旌旗迎风招展,显得格外肃穆。

此时场中,两千余张木桌,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春闱的文试与秋闱有些差异,此前秋闱是要求默写《武经七书》的千字纲要。

而春闱则是提升了难度,根据临场要求,抽取编号,第几章第几页第几段,默录《武经七书》里面的某些段落。

并要注明这些段落,分别出自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三略等七部兵书里的哪一处。

这对绝大多数武夫而言,已经是相当有难度了,限时一个时辰。

然两刻钟后,沈沅便完成了作答。

当他交卷时,惊呆了所有的考生,众人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将答卷交至考官手中。

别人一个时辰都写不完,这少年竟只用时两刻钟。

经过短暂的惊讶后,众人脑中开始浮现出『夺魁名人录』,不知这少年是其中的哪一位?

当看到这少年身着青衣时,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一个名字,沈沅。

翰墨斋小报曾多次提到那少年血染青衫,所有人对此印象深刻。

是了,这青衣少年定是那变态无疑,不然还能是谁?

一众武举人愣神片刻后,强自收起心中诸多思绪,再次伏案作答。

而那考官见沈沅这么早交卷,初还以为是少年打算放弃文试,但当他仔细查看完试卷后,不由瞳孔微缩,一脸不可思议。

习武园外,数万围观群众,或交头接耳,或三五成群席地而坐,等待着场内有什么劲爆消息传出。

“出来啦!有人出来啦!”

“好像是翰墨斋的人.”

“应该是有什么重要消息!”

“嘘,大伙安静些,仔细听!”有人朝身边同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

须臾,便见翰墨斋那人登上一座高台,将手中纸笺递给一名高大士兵,随后便闻那士兵扯开最大嗓门,朗声道:“金陵武解元沈沅,两刻钟完成文试,答卷满分。武人当如是,提笔定乾坤。”

后面这两句评语,是翰墨轩的人特意加上的,高岳给他们的命令是,极尽宣传之能事,将本届春闱神话.

那大嗓门的士兵也是专门挑选出来的,为的是将声音传到每个人耳中。

此声一出,全场哗然。

围观百姓纷纷面露诧然,连声惊叹,不一会儿,就开始议论起来。

“嘶——”

“这沈解元还真是个变态!”

“不愧是夺魁名人录第一!”

“即便换个文举人来,也没他写得这么快吧?”

“文举人不如他,不足为奇,兄台可别忘了,那沈沅还是金陵诗魁,就连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老先生,也盛赞他的词是千年难求,力压一众江南才子!”

此话又引得周边众人,惊叹连连。

“诶,冯紫英不是与沈沅并列夺魁名人录第一吗?他应该也是熟读兵书吧?”这人刚一发问,就见又有翰墨轩的人从考场走出。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冯紫英完成文试答卷,用时三刻钟,同样满分。

再之后便是江凡,用时半个时辰,满分。

由此可见,翰墨斋排出的夺魁名人录,还是很有含金量的,各方面都比较符合实际。

虽说提前交卷,并不会加分,但这也能无形中,在后面的殿试三甲评定时,起到些许作用。

有了方才沈沅的打头,围观百姓对冯紫英和江凡,便没了之前那般惊讶,却也视这二人为怪物。

就在方才沈沅的消息传出时,围观人群中,有三个小丫鬟,表现的异常兴奋。

她们便是宝钗的丫鬟莺儿,湘云的丫鬟翠缕,还有秋儿的丫鬟红药。

得到消息后,莺儿第一时间回荣国府,将消息告知宝钗和湘云她们。

红药回去告知江秋儿。

翠缕则是在习武园外继续守着,不错过任何一个关于沈沅的消息。

莺儿和红药来回奔波,今天注定是要忙个不停,好在给她们安排了马车。

荣国府,梨香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