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神秘岛(14)
第129章神秘岛(14)
“那边呢?”纳布问。他一直兴致勃勃地听着谈话,此刻他用手向南边指去。 “那里什么也没有。”水手说。
“是的,什么也没有。”工程师补充道。
“那么,赛勒斯,如果‘林肯岛’距离新西兰或智利只有两三百海里呢?”记者问。
“如果是那样,我们就没有必要建造房屋,而是要造船了。到时由彭克罗夫负责驾驶。”工程师回答。
“赛勒斯先生,我时刻准备成为船长。等您设法建造一条能在太平洋航行的船只来。”水手说。
“如果有必要,我们会去造一条的。”工程师回答。
这是一群信心十足的人。他们聊着聊着,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不使用任何仪器,赛勒斯·史密斯如何才能看到太阳在小岛上空到达子午面?这个问题哈伯特不知道。
这些观察者当时的位置距离“烟囱”大约六海里,距离沙丘不是很远。也就是在那里,工程师被神秘得救。于是,他们在沙丘那边停下来休息。因为已经是快十一点半了,所以他们该准备午饭了。哈伯特到附近的小溪边去取水,这回他有了纳布带着的水罐。
他们在准备午餐的同时,赛勒斯·史密斯正在为天文观察做最后的准备。他在沙滩上选了一个很光洁的地方,海水退潮时,把这里冲刷得极为平整。这层细沙就像一面平镜,表面光滑,没有一个沙粒突出来。不过,这层沙子是否水平并不重要。一根六英尺高的细棍插在那里,插得是否垂直也不重要。相反,工程师把这根细棍向南倾斜,也就是向太阳的相反面倾斜,不要忘记,‘林肯岛’位于南半球,所以岛上的居民所看见的太阳运行的弧线不在南边的水平线上,而是在北边。
于是,哈伯特终于明白,工程师将如何确定太阳的中天,也就是说如何确定太阳已经到达子午面,确定当时的午时。他是通过细棍在沙地上的投影,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这个方法可以提供一个近似值,让他得到期待的结果。
这个投影变为最短时,就是正午。所以,为了确定最短的那一刻,只要注视着顶端就可以。赛勒斯·史密斯把细棍继续向太阳的反方向倾斜,这样投影就会拉长,也就更容易观察。的确,钟面上的指针越长,就越容易注视顶端的移动,细棍的投影正是钟面上的指针。
赛勒斯·史密斯认为此刻时间已到,于是跪在地上,把一些小木棍插进沙地为投影逐渐缩短做标记。他的同伴们看着他操作,对此抱有极大的兴趣。
记者拿着手表,准备记下最短一刻的时间。而且,赛勒斯·史密斯操作的当天,4月16日,也就是真时和平时相合之日,所以贾丁·斯普莱恩记下的时间,是华盛顿的真正时间,这样便于计算。
这一刻,太阳缓慢移动,投影逐渐缩短,赛勒斯觉得投影开始拉长了,就问道:
“现在是几点?”
“五点过了一分钟。”记者回答。
现在要做的就是将操作过程用数字记录下来,这不难操作。于是,他们看到,华盛顿和“林肯岛”的子午面相差整整五个小时,也就是说华盛顿此时已是傍晚,“林肯岛”正是中午。太阳绕地球作视动运动时,每四分钟移动一度,每小时移动十五度。15x5=75度
华盛顿的经度是77°3′11″,从格林威治算起是77°,美国人和英国人一致认为格林威治是经度的起点。华盛顿是77°,林肯岛则是77+75=152度,即西经152°。
赛勒斯·史密斯把这一结果告诉了同伴们,和计算纬度时一样,考虑到观测时出现的误差,他们可以确定,林肯岛位于维度35°到37°之间,经度在格林威治子午线以西150°到152°之间。
观测时误差可能为五度,每度六十海里,为了准确起见,经度和纬度的误差可按三百海里计算。
但是,即使出现了误差,在这一程度上,根本不会对他们的决定产生重大影响。结果很明显,“林肯岛”距离任何一片陆地都很远。如果移民们想乘坐一条简易、不结实的小船冒险航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根据工程师的测定,“林肯岛”的位置离泰地岛或帕莫图群岛起码超过一千两百海里,距离新西兰有一千八百海里,离美洲大陆四千五百海里。
赛勒斯·史密斯在记忆中搜寻,但并没有想起在太平洋上,有什么岛处于“林肯岛”所处的位置。
冶炼金属
4月17日,彭克罗夫醒来后第一个便问贾丁·斯普莱恩:
“嘿,斯普莱恩先生,今天我们干什么?”
“那得看赛勒斯想干什么了!”记者回答。
之前,工程师和同伴们充当过制砖工和陶器工。不过,这回他们要做冶炼工了。
昨天午饭过后,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长达七海里的勘探工作。他们到了“颌骨海角”,那里是沙漠的边缘,属于火山地带。这里和“眺望岗”不同,没有那种高大的峭壁,这里的形状很奇怪。这南北两个海角,是由火山喷发的矿物质形成的。到了岬头,移民们开始返回“烟囱”。等他们回来后,天已经黑了下来。这是个难眠之夜,一个重要的问题困扰着他们,那就是该不该离开“林肯岛”。
“林肯岛”和帕莫群岛之间的距离有一千两百多海里,这是一段相当长的距离。无论如何,一条小船是无法穿越的,而且冬季马上就要来临,那时的气候相当恶劣,也不适宜远途航行。对于这一点,彭克罗夫非常肯定。而且,就算造一艘简易的船,对于此时的岛民们来说也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工具。即使是最简单的小船也需要锤子、斧头、锯子、横口斧、刨子、木工钻等工具,制造这些工具是需要时间的。最后,他们商量决定,准备在岛上过冬,找个比“烟囱”更舒适的地方安身,等冬天过去再说。
现在首要的问题是该如何利用铁矿,工程师已经发现岛的西北部分有铁矿层存在。他们可以从铁矿中提炼铁,或变成钢。这些矿藏一般都不是纯净的,大部分和氧或硫结合在一起。赛勒斯·史密斯带回了几块样品,其中一块就是磁铁矿石,并没有经过碳酸化,还有一块是黄铁矿石,也就是硫铁矿石。前一种矿石,也就是所谓的氧化铁,可以通过煤来还原,通过高温去掉氧,得到纯净铁。在还原的过程中,矿石必须经受高温的煅烧。当然,还有更为快速的方法,就是“加泰罗尼亚冶炼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过程简单,只需一道程序就能得到纯净铁。还有高炉冶炼法,首先将铁矿石熔化,然后再将铁矿石变成铁。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去掉3%~4%的煤。
可是,赛勒斯·史密斯需要的是铁,可不是那些熔化的铁矿石。因此,他要选择最为便捷的方法。况且,他发现这种氧化铁矿石本身含铁量很高。这种氧化铁矿石的形状属于排列杂乱的块状物,颜色是深灰色,并能产生一种黑色粉末,能结晶成正八面体,提供一种天然磁石。在欧洲,这种矿石可以用来冶炼一级铁,瑞典和挪威就有很多的此种矿石。离铁矿石层不远,就是泥煤矿层。这些移民们已经利用过煤。这两种生产资料离得很近,对于炼铁来说非常方便。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炼铁了,赛勒斯先生?”水手问。
“是的,不过炼铁之前,我们先要去小岛上捕猎海豹。我相信你会喜欢的。”工程师回答。
“捕猎海豹?”水手对记者说,“难道炼铁需要海豹吗?”
“既然赛勒斯这么说,那就是吧!”记者回答。
工程师离开了“烟囱”。尽管彭克罗夫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他也为捕猎海豹做准备去了。
赛勒斯·史密斯、斯普莱恩、彭克罗夫、哈伯特和纳布在海滩集合。等海水低落时,他们涉水去对面的安全岛。很快,海潮已经落到了最低点。于是,岛民们轻松地穿过了海道,膝盖以上都没有湿。
赛勒斯·史密斯是第一次登上这座小岛,其他同伴则是第二次了。这里是气球把他们抛向的地方。
他们上岸后,数百只海雀在眼前,用天真的眼神望着这几位来访者。岛民们手持木仗,可以轻松地打死它们。可是他们并不想这么做,这可是徒劳的屠杀,还会惊扰那些两栖动物,它们就在不远的沙地上。周围还有一些企鹅,它们的翅膀已经退化得很短,上面的羽毛就像鳞片一样。
移民们小心翼翼地朝北面前进,地面上布满了小坑,成了某些水鸟的窝。在小岛的尽头,水面上出现了一些游动的大黑点。这就是他们要捕猎的海豹。
不过得让这些海豹上岸,才能捕猎它们。这些海豹骨盆狭窄,体毛短密,身体就像一个锥形,而且它们游水的能力超强,所以在海里抓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它们上岸后,情况就不同了,它们的足肢短小,只能缓慢地爬行。
水手对这种动物很熟悉,建议等海豹们上岸晒太阳时,再行动。它们上岸后,很快就会昏昏睡去。那时切断它们的退路,敲打它们的鼻子,就很容易得手。于是,狩猎者们躲在了岩石后面,静静地等待时机。
一个小时之后,海豹们果然来到了沙地上,一共有六七只。哈伯特和水手离开岩石,绕过小岛的海岬,从后面去猎捕它们。这样也就切断了海豹的后路。同时,赛勒斯·史密斯、贾丁·斯普莱恩和纳布三人沿着岩石爬行,准备与海豹搏斗。
突然,水手高大的身躯出现,发出一声喊叫,工程师和同伴们连忙扑到海豹中间。这几只海豹,有两只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死在了海滩上,其余的则逃回了大海里。
“这就是您要的海豹,赛勒斯先生!”水手朝工程师走去。
“好的,我们将用它们做炼铁炉的风箱。”工程师回答。
“风箱?”水手大声说,“原来如此,这些海豹真走运。”
是的,工程师打算用海豹的皮制作鼓风机,这可是炼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两只海豹的体重属于中等,体长不超过六英尺,它们的头和狗有些像。这两只动物重量很大,没有必要抬回去,于是纳布和水手就在海滩上剥皮。工程师和记者利用这个时间对小岛进行了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