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金蝉脱壳 - 斩天踏歌行 - 墨听风月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斩天踏歌行 >

第一百五十六章金蝉脱壳

“接下来,就等着好戏开场吧!”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陆陆续续又是有着数十人来苏记粮铺存放粮食,这其中几乎全部都是苏荃假扮的,靠着化灵决那出神入化的奇异能力,并无任何人看出破绽。

与此同时,更有细心人发现,每晚在苏记粮铺的门前,都是停满了前来运送粮草的马车,这不禁让他们心中怀疑,这苏记粮铺到底是不是来真的,因此他们也是密切关注着苏记粮铺的一举一动。

到了一个月之后,之前在这儿存了粮食的那些人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十分之一的利息酬劳,尤其是第一个来的老者,一大早便是雇来了马车,喜滋滋的拉着属于他的一千担粮食光明正大的离开了。

其中还有好事者上前查探,不过老者根本不屑一顾,将马车上的帘子掀开,一千担粮食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可能是看见有人尝到了甜头,在第二个月,又有着不少人来苏记粮铺存了粮食。

就这样,有的白天直接拉着一车车的粮食来,有的夜晚悄悄的运来,总之苏记粮铺的生意莫名的好了起来,这也就惹来了更多人的注意。

同时,苏记粮铺还对外宣布,在城外专门买下了一块儿地兴建粮仓,以作粮食储备之用。

如此一来二去,人们开始对苏记粮铺的掌柜产生的好奇,这粮铺自打开张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名为双儿的女子打理,至于其幕后的苏荃,众人几乎只是听闻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是个极为年轻的人,除此之外便一概不知了。

所以有着不少人猜测,这个苏姓的幕后掌柜极有可能跟某些大人物甚至皇室有关。

不过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苏荃,此时却是正一边在酒楼中悠哉的喝着酒,一边顺道打听前线的战报。

据他和无双来到临安已经过去了四十日,而就在十日之前,宋军终是对剑门关发动了攻势。

据前线传来的消息,由于大周军队背靠天险只守不攻,而且又用上了滚木,巨石,箭矢,热油等手段,这十日来宋军可谓是损失惨重。

而又因为地形狭窄崎岖,所以宋军引以为傲的骑兵根本发挥不出优势,更别提投石和冲车这等大型的攻城器械了。

听得这些消息,苏荃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看来胡笛那小子的确是按照自己部署的去做了,剑门关内的物资还算丰腴,如此就看自己的计划什么时候可以成功了。

酒楼之中三教九流云集,所以这里不但可以收集情报,而且还是个传播情报的好地方。

这不,邻桌的几个人聊起了关于苏记粮铺的传闻,苏荃听到,端起一壶酒便是靠了过去。

“几位小兄弟,老夫来凑个桌不介意吧?”

那几人并不认识苏荃,自然是立刻拒绝了,不过其中有一个中年人在盯着他看了半天后,有些不确定的道“你是……上个月在苏记粮铺存放了粮食的那个老先生?”

苏荃点了点头,他现在的外貌正是最开始的那个苍髯老者。

那个中年人连忙让座“老先生,请!”

等苏荃坐定后,那个人好奇的问道“老先生,之前那个苏记粮铺有没有按照约定给与利息分成?”

苏荃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笑道“那是当然,而且还因为老夫拉了一个生意上的老伙计,这一个月仅是利息就是一千五百担呢!”

中年人眼神中还是有些不信,“即便如此,老先生就不怕这家粮铺突然之间跑路吗?”

苏荃神秘一笑,环顾四周后,压低声音道“告诉你们个秘密,其实这家粮铺的掌柜跟老夫的一个朋友有交情,据他说这个掌柜的来头可是非常之大,至于多大……哼哼。”

那几人一下子被苏荃勾起了好奇心,忍不住问道“老先生,您说这掌柜的究竟是什么人物,难不成是什么大官?”

“大官?”苏荃不屑的哼了一声,“不怕告诉你,那个人在这临安内可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你说他厉不厉害?”

要说这临安城内一言九鼎之人定然是宋帝宋仁投无疑,可是现在宋帝正在前线御驾亲征,眼下这临安城说了算的自然就是摄政王宋毅了。

苏荃也仅是点到为止,并未指名道姓,任由他们猜测去了。

几人一想,宋国的国姓为宋,大周的国姓为苏,若是在宋国都城内明目张胆的挂个“宋记粮铺”的招牌,有些欲盖弥彰,难免惹人生疑。

而这个“苏记粮铺”又恰巧在宋国与大周交战之时出现,绝非巧合,正所谓三人成虎,这个谣言被苏荃有意传出去之后,一传十,十传百,倒是令不少人深信不疑。

一晃时间又是过去了一个月,这第二个月里,苏记粮铺明面上整体依旧是生意萧条,前后加起来也就数十人来存放了粮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苏荃假扮的,而余下的几个“真人”中,也都是抱着投机和试水的心思,只存了千担左右。

到了第三个月,看着那些连续吃了两个月利息的人,不少人眼红的同时,已是开始微微动心了,贪婪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一旦被激发出来,便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

而之前苏荃放出去的谣言也是逐渐发挥了效果,不少人对于这家极有可能是皇室所开的粮铺来了兴趣,除了一些普通的商贾外,就连临安的其余粮铺也是开始打探起了苏记粮铺的消息。

很快,在第三个月的时候,已是有着不少人开始尝试选择信任苏记粮铺,在此存粮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到了第四个月,随着第一批人切切实实得到了好处,于是人们开始四下介绍了起来,毕竟每拉一个人头,便是可以获取所拉之人的一份儿收益,着实令人眼红,苏记粮铺的生意好了起来,仅凭苏荃和无双根本忙不过来,只得雇了数十号人帮忙。

当然了,这一切的开销自然是从这些人送来的粮食中扣除的,每晚往城外粮仓的马车也几乎都是石头,并无半点粮食,所以说苏荃的计划若想成功,必需要在是十个月内完成,否则就会败露。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到了第五个月,那些还在观望的人以及心中还有些担忧之人,再也抵抗不住重利,也是纷纷投身进来,想要狠狠赚他一笔。

不过谁料,此时的苏记粮铺突然发出告示,说因为在此存粮的人太多,人手不够,以后每日只允许五千担以上的存放,其余的恕不接受了。

这个告示一出来,顿时有很多人不满,因为许多小商小贩以及普通家庭,可能就想着存放个百十担,分一杯羹,如今这五千担的门槛出来,让他们束手无策了。

好在很快苏记粮铺又是放出了消息,未满五千担者,可以领取一个名为“债券”的凭证,只要凭借这个东西,便可在十个月后一次性连本带息领取双倍的本金。

宋国人哪里见过这等新奇的玩意儿,不过已经昏了头的临安百姓哪里还管这么多,那些富人可以挣钱,他们也是能够挣,于是争相购买。

到了第六个月,由于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大大减少,甚至还有不少人借钱去买粮食,再存入苏记粮铺,一时间临安粮贵。

从六个月前的三两一担一路暴涨到十两一担,价格足足翻了三倍有余。

这还是苏荃通过暗中方粮的方式,调控着粮价,否则这价格得翻到天上去。

因为粮价飞涨,一些人也是开始意识到的不对,同时此事也是逐渐传到了官府之中,并最终传入了摄政王宋毅的耳朵里。

宋毅一看有人竟敢打着自己的旗号大肆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当即拍板让官府查处这家苏记粮铺。

如此一来,顿时有着不少人不干了,近两个月以来,可是有着不少商贾甚至官吏都是将家产投入了苏记粮铺之中,这一旦粮铺一旦被查封,那自己的全部家产可就打了水漂。

可是宋毅手下的御林军哪里管这么多,直接就将苏记粮铺和其在城外的粮仓给查封了,不过官府随后放出消息称,苏记粮铺的掌柜以及那个名为双儿的女子早就事先撤离了,而且并未发现一担粮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