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奏折2 - 明末搅局者 - 沧海有尽时丶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明末搅局者 >

第65章奏折2

“那逆贼他又懂什么?这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是能说改就改的吗?”崇祯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也明白张扬说的很对。崇祯也想过收商税,但是朝中大臣反对之声太大了,又总是把太祖皇帝朱元璋搬出来压崇祯。征了商税,官员们不仅说与民争利,还会被扣上不孝的骂名。

“那逆贼还说了什么?”崇祯继续问道。

“那张扬说,说…”王承恩有种感觉,自己成了张扬的传话筒了,吃力不讨好,有些不想说下去了。

“大伴,你倒是说那逆贼是如何说的?”崇祯有些想听听这个胆敢造反的人是如何说的。

“回禀陛下,那张扬说宋朝时开放商贸,税率虽然不高,但是酒、茶、丝、盐、糖等大宗物品税率却是很高,尤其是酒和茶,只这两项每年就有两千多万两银,而我们大明一年收入也才四五百万两。”

王承恩说完,崇祯就想起了去年的茶税一共才收了二千多两,酒税更是没有。

“那张扬还说朝廷盐税糜烂,那些大盐商勾结官员以极底的价格拿到盐引,然后高价卖盐。”王承恩又把张扬的原话背下来。

“这些贪官污吏,查,一定要查,查出来把他们都砍了!”崇祯怒道。

“对了,那张扬还说咱们大明是史上贪官最多的朝代,官员九层以上都贪污!”王承恩觉得自己说的这话得罪了好多人。

惊!崇祯彻底惊了。那张扬竟然说大明九层以上的官员都贪污。“简直一派胡言!那逆贼是如何说的?”

王承恩无奈,只能又想了想张扬的原话,便答道:“那张扬说官员们之所以要当官,不仅是为了光宗耀祖,更是为了改善生活。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当官了,一年的俸禄只够一家老小生活的,并不能过的更好。而这些官员们都是读的圣贤书,很多人都不会治理地方,还需要雇佣师爷,一位师爷一年至少需要500两的雇佣费,这可比官员自身的俸禄高了十几倍,不贪污根本养不起。”

“封疆大吏,带兵打仗的还能直接贪污,那些县官知府如何有那么多银子去贪?”崇祯不解的问道。

“那张扬说这些低级官员主要靠着包庇地主纳税来贪。我大明只要是举人就能免税,而那些官员到了地方,那些地主豪强自会送钱送地,然后把这些地主的地记在自己名下,就可以不纳税了。”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

崇祯听到这些他从未听说过的言论,大脑都有些转不过来了。

“张扬说税是朝廷根本,有钱就有粮食,有粮食就有士兵。”王承恩看着崇祯有些发呆,接着说道。

“有钱就有粮食,有粮食就有士兵!”崇祯低声念着,很是同意这句话。自己征三饷不就是为了养士兵吗?到头来国家越来越乱。

崇祯又看了看奏折,上面写着让自己停止征三饷,给山西、陕西这些受天灾的地方和河北、河南等受兵灾的地方免税,加酒税,严查茶、丝、盐、铁、糖税。不由得觉得有理,没让自己去加征商税,遇到的阻力会小很多。尤其是听说宋朝茶酒税就有两千多万两,很是心动。

看到后面解决贪官的问题上,竟然是给官员涨俸禄,再把朝廷的人丁税改成按地征收,再让士绅交税。

“这士绅免税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那张扬怎么说?”崇祯说着说着,已经不说张扬是逆贼了。

“回禀陛下,那张扬说太祖定下这规矩的时候天下还未定,是为了拉拢人心,如今已是不一样了。战国的时候变法的国家都强盛过,还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王承恩背诵着张扬的话。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此乃周易的话,想来也是有些道理的。”崇祯低声说着又看了看奏折,指着奏折中的一段问道:“他让朕重练京营,可有什么建议?”

王承恩继续低声的说道:“那张扬对这事没说建议,只是说三位国公早已不是祖辈时的国公了。”

崇祯又问了一些其他的内容,王承恩也一一作答。崇祯问完也没在意奏折中一直强调的让自己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乱猜忌,不要给将领下达进军的命令的内容直接无视。

明朝最后的灭亡也就是因为崇祯一直催促孙传庭进军,才让李自成从陕西出来的。

崇祯准备第二天上朝把税务的问题讨论一下,他认可了张扬的意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