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如今的大清,可谓是一团糟
“对于大清是否将辽东一带地区拱手让给大明,以此来促进两国和谈,迎回陛下和太后。” 顿了顿,多尔衮环顾了一眼四周,随即继续开口:“本王的态度是.赞同!”
轰!
此话一出,刚刚还安静下来的朝堂,瞬间一片轰动!
反应最大最激烈的当属,豫亲王多铎。
只见多铎满脸难以置信的望着高台上坐着的多尔衮,始终不敢相信一向自比天高的多尔衮,竟然也会有朝一日向大明低头?
这还是他最为敬重的哥哥吗?
山海关的战败,难道就让多尔衮这头草原上的雄鹰折断了双翼,丢掉了骄傲?
多铎不敢相信,但他又不得不信。
因为这是他亲眼目睹,多尔衮下令将辽东地区攻势让给大明,并且此时正在跟群臣商议迁都一事。
商议的内容,多铎已经不在乎了,只是在商议的最后隐隐约约听见曾经的京城赫图阿拉又被确立为大清都城。
以前多铎对于多尔衮,这位自己最为尊敬的哥哥的任何命令,从来都不会有任何质疑,只管执行就完了。
但今天,他产生了质疑。
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这位哥哥为何会如此轻易的便将辽东拱手让给大明。
为何会变得如此懦弱,开始惧怕大明,甚至被王景略的三言两语就唬住了。
其实不然,多铎没有坐到多尔衮摄政王的位置,永远不会明白。
多尔衮此刻面临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外有朱慈炯率领十余万明军驻扎在山海关,虎视眈眈。
内有因为山海关战败,导致自己在国内声望急剧下降,底下已经隐隐有数个部落对此颇有争议了,并且与肃亲王豪格的关系那是最走最近。
再加上顺治帝和孝庄太后被大明突然掳走的突发意外,导致双方谈判过程中,大清始终因为此事占据不到主导权,只能被王景略牵着鼻子走。
没有办法,只能说多尔衮身上所需要肩负的压力太大!
朝会结束,群臣退去。
多铎率先夺门而出,当即便迈着大步离开。
豪格也面色阴沉的离开,临走之前还回头看了一眼殿中的多尔衮。
那一抹眼神,意味深长!
百余名亲王大臣都已经离去,只剩下范文程和济尔哈朗两人被多尔衮留在了殿中。
多尔衮刚要开口,突然一阵头疼袭来,他又只能紧闭双目咬紧牙关强行扛过这阵头疼。
大清如今处于在这节骨眼上,他多尔衮绝不能再出事儿了!
“你们两个都说说吧。”
多尔衮看得出范文程和济尔哈朗在殿中其实都是有话要说,但因为诸位亲王的插嘴,导致一直没有他们说话的份。
这两人,一个是大清的第一谋臣,一个是多尔衮身边的左膀右臂。
同样为多尔衮所器重。
尽管济尔哈朗期间犯了大错,但仍然可以得到多尔衮的信任。
早就想进言的范文程第一时间上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王爷,我们可以表面答应大明使者让出辽东地区,同时朝廷也装模作样的准备迁都一事。”
“然后告诉大明使者,只有将陛下和太后给安然无恙的送回来,大清才能正式迁都,将辽东一带还给大明。”
“届时等到大明将陛下和太后送回来后,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中。”
“到时候,我们大可以讨价还价,大不了跟大明战上一场,以此表明大清的决心。”
范文程的计谋其实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概括的话,就只有四个字。
阳奉阴违!
这一点多尔衮自然也想到了,但大明是傻子吗?
王景略是傻子吗?
还是说,大明的军队是傻子吗?
很显然,都不是,所以阳奉阴违这一招,压根就行不通。
但似乎也并非没有可行之处。
紧接着一直沉默的济尔哈朗上前开口为范文程的这一计补充道:
“其实范大人这一招阳奉阴违大有可行之处,只不过需要王爷有足够的决心。”
“什么决心?”眼见就连济尔哈朗都赞同这一计,多尔衮也总算是来了点兴趣。
“决心将辽东一带地区拱手让给大明,决心与大清各族为敌。”
嘶!
济尔哈朗的这番话,就连多尔衮听了都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