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
吃饭
一个上午下来也就那么五节课,1班的进度很快。每个老师进来几乎都只是简单的自我介绍便很快直入主题了。
除了语文老师简从睿和数学老师何彦。
简从睿作为班主任也是个很能聊的老大叔,利用了半节课让新同学们相互认识一下、还跟班上一路从初中带上来的同学你捧哏我都跟似的大家一起笑了大半节课。
一节45分钟的课,在简从睿的带领下,全班四十个人都已经相互熟络地差不多了。
还有数学老师何彦——一个三十出头、雷厉风行、除了成长处刘晓开主任以外一度让省实学子闻风丧胆的女人,一进教室就嚷嚷着要认识宋一逾。
“一逾,宋一逾是哪个啊——让我来看看。”何彦甩着高马尾,拿着一部ipad和一本书就踩着高跟鞋“嗒嗒嗒”地就进来了。
郑星洋转头一脸幸灾乐祸的看着宋一逾。
“自求多福吧逾哥,这位是我们学校著名的女魔头,她带的学生啊,尤其是像你这种数学成绩极度优秀的人没有不害怕她的,嘿嘿......”
可恶啊嘿嘿怪!到底怎么了。
宋一逾:“真的吗?”我数学是被针对大的:)
郑星洋觉得是时候让宋一逾感受一下什么叫做背叛了,于是他举起手高喊:“何老师,这儿!宋一逾在我后面,他说早就想见见你了!”
???你在放什么屁啊郑星洋!
“哦~想见我就好,希望你跟了我一个月之后还是那么想见我。”何彦看着宋一逾笑。
一种透露着一丝完全看不出来的欣慰的冷笑……
“大家好,我是何彦,你们的数学老师。”何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转身说,“1班的学生我带的多了,你们这群学生我都懂。多的话我就不说了,希望大家的态度可以对得起自己作为1班学生的身份。”
一班的人这时候一个个都很活跃地回答:“知道啦!”还有不怕死的,十分中二的喊到:“知道了老何,放心吧,我们誓死捍卫一班荣耀!”
还有一个更活跃的——郑星洋,就差站在桌子上:“老师,宋一逾说一班的的数学成绩由他来守护!”
“哼,说到宋一逾啊。来,上来展示一下,做道题。”何彦把电子屏打开投出一道立几证明题来。
看到上面要平行不平行,要垂直没垂直的组合立体图形,下面的人瞬间倒吸一口冷气,宋一逾把郑星洋摁倒在桌子上然后走上讲台。
这道题宋一逾以前参加比赛的时候遇到过一道类似的,连两个图形组合摆放的角度都差不多,所以他一看到就在回忆当时的思路。
“下面的人也别愣着,都拿出草稿纸来做,说不定你比宋一逾还先做出来呢。”何彦叉着腰看看下面一张张恐惧的面孔,叹叹气又转身看着宋一逾上来就拿尺子画辅助线。
“这张图的线还不够多吗?你上来看都不看就画辅助线。”何彦嘴角带了一丝嘲讽的笑。
宋一逾:“……”又被嘲讽了。
下面有几个没忍住的笑出了声,何彦就指着这几个人:“你们有什么资格笑别人啊,都上来,跟他一起想。”
那几个人:“……不是”
宋一逾转过身学着何彦的语气:“不是什么不是,你们几个都给我上来!”
这下何彦也忍不住笑了:“赶紧上来吧,我说了宋一逾一个人不一定想得出来,我看看你们几个臭皮匠都有什么想法。”
这几个人一个个推推搡搡的走上来,有一个叫廖钦的男生自认为数学成绩还不错,上来就说:“逾哥,我觉得你应该把这里连起来,你看这里连起来像不像等边三角形!”
宋一逾:“有道理,果然人多力量大!”
何彦:“呵。”
讲台上的四个人:“……”
10分钟快过去了,何彦看着台上的四个人说:“行了你们也别浪费我时间了,都下去吧,也就宋一逾有了点方向还没想出来。”
四个人讪笑着,如获大赦逃也似的回到座位上,宋一逾已经意识到这题不对劲了,不想在上课的时候浪费时间。
“这道题呢,是去年高联的一道立几题改编的。当时做出来的人都没几个,不过你们班宋一逾听说当时是做了一半了,压轴题估计是没时间做完了。”
然后又点点宋一逾:“我记得你当年初中联赛也有类似的,听说你也是运气好是吧,前面有两道有难度的填空题写出来了,这题不会也没关系,反正还拿了奖。”
“不过呢也不能说是运气吧,毕竟你当时也才初二,倒也挺狠。”何彦还是赞许的点了点头。
全班人本来静静地听着,听到这句又很崇拜的看看宋一逾,宋一逾本人却只能低头尴尬。
其实宋一逾数学可以这么好,和姜女士关系很大。姜女士是怀南大学艺术学院数娱专业的奥数老师,所以当宋一逾好好搞学习之后她对宋一逾的数学也很上心,平时也多多少少会让他接触一些怪题偏题。
“诶诶诶,看我,看宋一逾干什么,这道题我才会,他不会。”何彦看着这群兔崽子对同龄人的崇拜,语重心长地说:“其实我想告诉你们,就算是宋一逾,甚至是我,都会有不会的题目。”
“在日常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不是要你们各个都拿一百四甚至满分,没必要也不现实。高考数学能拿满分的大有人在,但你说他们真的是单纯靠努力吗?当然不是。”
“天赋与热爱的搭档才成就了最优的药方。”
“但无论怎样,数学都是一门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让人为之折服的学科。我知道,可能有人觉得它很枯燥,没有用,但是我永远希望大家保持一颗单纯的心来对待数学,不一定把他当成一个高考科目,而是一项神圣的学术研究。”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
一节课慢的时候好像可以一下子讲完很多知识点,快的时候,只是几句话,就填充了一节课。
很久,教室里都没有人说话。
听了爸妈差不多十年的要一切以高考为目的的鸡血,十六七岁,正值叛逆期,再听话的孩子突然间听到长辈这样的一番话,怎么可能不会被感触到呢。
人人都说高中就是每天都很累很累,一千多天全都在为了高考而奋斗。
然而,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罢了,充满热情地享受这个属于同龄人共同的青春才是青春本身。为高考拼搏的日子是我们的青春,又不仅仅是青春,更是一条为梦想而勇敢拼搏的人生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