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改良纺车
养猪也是一样的想法,喂一年,杀一部分,留一部分,生小猪仔,这样就能循环往复,就算是不能卖钱,不能给慈幼局创收,但最起码可以让孩子们吃点肉。
肉可以腌制起来,或者是做成腊肉,这样就能放上一年。
乔笙笙各种给孩子们买,每一家店,买的比较多,就会让人直接送到庄子上去。
买了什么东西,乔笙笙还会让店里的掌柜写个单子,表明花了多少银钱,盖个章子。
这样方便乔笙笙后期公示账目。
都买齐了,乔笙笙才赶到庄子上,因为大家走路慢一些,乔笙笙是坐马车,所以虽然大家比乔笙笙走得早,但差不多也是一起到的。
庄子上碧玉姑姑又帮乔笙笙训练了两个下人,送到慈幼局来做管事。
一个叫春木,是一个妇女,小孩子们都喊春姑姑。
还有一个一位瘸腿的中年男人,这个男人自己也有一个孩子丢了,找不回来了,家里人也都死完了,也是苦命人一个。
他是自己愿意来这里上工的,当时说的不要工钱,只要给吃的住的就行了,但乔笙笙依旧让碧玉姑姑按照春木的工钱给他了。
男人叫刘大庆,孩子们喊他庆叔。
这两个人都是碧玉仔细筛查过的,是老实本分的人,而且对孩子们也都是比较有爱心的,性子好,庆叔的性子软绵,对孩子们更是和蔼,而且可能是因为自己孩子丢了的原因,对这些孩子们爱屋及乌。
春木也很温和,但是春木还有些严苛,有些威严。
孩子们贴一个怕一个,乔笙笙觉得也挺好的。
重点是两个人都识字,而且也会算数。
乔笙笙把每个月的家用给他们,并且告诉他们平日里孩子们的用餐标准什么的。
还要开设新的课程,她不可能天天呆在这的,但她准备小住两天,给孩子们招了老师,然后也带一带这两位管事,等到他们彻底上手了自己再离开。
乔笙笙这个人懒归懒,不爱干活归不爱干活,但既然是自己应承下来的事情,她就会干好,这是她为数不多的责任心了。
“妹妹,那我们回去了。”
“你什么时候回家呀?”
“等梦园开业那天,我就去梦园,看完戏就跟你们一起回家。”也就还有两三天了。
“好。”
乔笙笙带着几个婢女,就开始了跟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日子。
幸好之前在府衙的时候,方知府就没有给这些孩子们安排人伺候,所以现在孩子们都是自己干自己的家务,早就习惯了。
自己的卫生自己收拾,自己烧水洗澡。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们,帮一帮年龄小的孩子。
大家互帮互助。
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自己刷自己的鞋子。
白天的时候,因为老师还没招到,所以他们要干的活就多一些。
每个孩子需要去割一背篓的草,不同年龄的孩子,背篓大小不同。
还要分工合作给家畜喂食。
打扫庄子里的卫生。
给农作物除草,浇水,施肥。
这些农作物王妃的人已经帮忙种下了,这一季如果有个好收成,孩子们就有口粮吃了,所以孩子们也很用心。
这些孩子们,大概知道自己是没人要的,父母都不要自己了,因此比较自卑。
但是自己现在还有房子住,还有干净的衣服穿,对这些孩子们来说,这种生活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所以大家都很珍惜现在的生活。
再说了,除非是特别宠溺孩子的家庭,否则普通农户家的孩子们,谁不干活?
都是要干活的。
这些活,他们就是在家,也要干的。
乔笙笙甚至花重金买了两台纺车和织布机回来。
有些丫头们会织布,乔笙笙就让她们不需要割草,轮流织布,到时候也可以用来给大家做新衣服。
又能省下不少的钱,幸好现在天气是从冷往温暖转变的,孩子们身上也都有自己的厚衣服,慢慢的把厚衣服脱掉,变成薄的。
是不需要再做新衣服的。
有了这两台纺车,这大半年,应该也能攒出来不少布料,到时候大家冬天都能穿上新衣服了。
只是乔笙笙看着这个纺车,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劲。
这个织布机……好像和乔笙笙之前在现代视频中见到的织布机,有些不太一样。
纺车不一样是因为,这里的纺车纺锭只有一个。
乔笙笙悄悄拍了照,晚上在平板上偷偷的查。
查到这个纺车的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