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丹阁大典(二)
评委们则根据丹药的品质、数量,创新以及炼丹师的阐述来进行评判,最终评选出二十五岁以下的丹道新秀、以及丹道大师等。
若能贡献一瓶五品丹药则额外获得十分的积分加成!!
此次比试共分为三轮:
第一轮理论考核:参赛者首先需通过一场全面的丹道理论考试,涵盖经典丹经解读、药材辨识、丹炉运用原理等多方面知识。第一至二十名分别获得二十到一的积分。
第二轮实操测试:通过理论考核的丹师将进入实操阶段,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丹药的炼制,考验其对火候、药材配伍的精准把控能力。
第一至二十名分别获得二十到一的积分。若炼制出五品丹药则额外获得十积分的奖励。
第三轮创新比拼:除了传统丹药的炼制,还设有创新项目,鼓励丹师展现个人特色与创新思维,提交自己研发的新丹方。第一至二十名分别获得二十到一的积分。
在第二阶段,除了丹道比试,大典还设有丹道论坛,诸多丹道名家在此畅谈丹道未来,交流心得,探讨如何突破丹道瓶颈,提升丹药品质。
此外,还有丹道市集,修士们可以在这里交易珍贵的药材,寻找稀世的丹方,或是寻觅良师益友,共同研习丹道。
在第三阶段,我们统计好各位丹师的积分,将由玄霜长老为弟子们颁奖。
而第四阶段暂且保密,待到全部赛事完结,交由玄霜长老为大家揭晓!!
明日辰时,第一阶段的比试将正式开始!!!
看到身着黄色丹袍的苍云舟,云瑾惊讶不已师兄竟然已经是四品丹药师了,而后苍云舟向她们的方向走来,只见他熟练的摸了摸云瑾的头,笑着说道:“云儿,好久不见。”
云瑾想到他现在的身份是她的“儿时玩伴”,便向苍云舟眨着眼说道:“苍云舟好久不见。”
看着二人亲密的互动,身旁的二人心中皆不是滋味。
只见云瑾介绍到:“这是我大师兄陆子沉,这位是我的好友,也是太和长老座下弟子姜浣。“
苍云舟拱手说道:“陆师兄,姜师妹”
陆子沉回了一礼,并且不断的打量,心中的警铃再次响起,看来单防一个穆砚沉也不够啊,师妹魅力太大怎么办,哎……
姜浣中规中矩回了一礼后便不再多言,像是与他刚认识一般……
次日早——
只见玄冥尊者缓缓走上中央的高台,他的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参赛者,那眼神中既有对丹道传承的期许,也有对即将展开的比试的期待。他清了清嗓子,用浑厚的声音宣布:“丹阁大典比试,现在开始!”
随着玄冥尊者的话语落下,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比试的序幕正式拉开。
丹阁的内部,一处宽敞明亮的大厅内,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香。今日,这里将举行丹阁大典第一阶段最为关键的一环——理论考核比试,这是对每位丹师知识底蕴和智慧的一次全面检验。
参赛者们端坐于长桌两侧,每个人的面前摆放着厚重的古籍与纸笔,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丹道学的渴望与尊重。
丹阁的考官们,一群德高望重的丹道大师,正襟危坐于高台上,他们的目光锐利而深邃,似乎能洞察一切。
随着一声悠扬的钟声响起,理论考核正式开始。考官缓缓展开第一份试题,那是一道关于珍贵草药特性及其在不同丹方中的应用问题。
丹师们迅速投入思考,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他们不仅要展示自己对丹道理论的深刻理解,还要表现出快速准确判断的能力。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空气里充满了紧张与专注的氛围。
丹师们或紧锁眉头,陷入深思;或轻抚胡须,若有所悟。他们翻阅古籍,查阅资料,力求每个答案都能精准无误,展现出自己深厚的丹道功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题逐渐升级,从丹药的配方到丹道哲学,从药材的鉴别到炼丹的技巧,每一个问题都是对丹师综合能力的考验。
丹师们彼此间的竞争,不仅是对知识的较量,更是对丹道精神传承的敬仰。
考场之外,一群丹道学者与各宗门的精英弟子聚集,他们屏息凝神,通过玄天镜观看这场智慧的盛宴。
每当有精彩回答出现,便会引来一阵赞叹与掌声,这份激动与敬佩,是对丹师们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
当最后一声钟声敲响,理论考核结束。丹师们放下笔,带着疲惫但满足的笑容离开考场。
这场理论考核比试,不仅仅是对个人能力的展示,更是丹阁大典精神的体现……
稍作休整之后——
接下来,比试进入到实操阶段,这是对每一位丹师真正技艺的考验。
参赛的丹师们纷纷走向各自的炼丹区域,那里早已准备好了各种炼丹所需的基础材料和工具。
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对丹道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
丹炉前,火焰渐渐升起,映照着丹师们专注的面容。空气中,开始弥漫起药材特有的香气,那是丹药即将诞生的前兆。
丹师们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精确地计算着每一步的时机,他们手中的动作,既有熟练的技艺,也不乏对丹道哲学的领悟。
场外,观赛的各宗门弟子,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场内的每一个细节,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他们深知,每一颗丹药的背后,都承载着丹师们无数日夜的努力与汗水,以及对丹道学无尽的热爱与追求。
只见苍云舟屏息凝神,他面前的丹炉中,火焰呈现出一种罕见的青蓝色,这是丹药即将成形的标志。
苍云舟的手指轻轻拂过炉壁,每一次触碰都仿佛是在与炉中之物进行着无声的对话。他深谙丹道之理,每一次加料,每一次调温,都是对丹药品质的精心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