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被动出家 - 渡红尘,从华妃开始 - 甜酥酥小土豆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49章被动出家

朝堂之上,金碧辉煌的殿宇内,气氛凝重至极,仿佛连空气都为之凝固。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面容冷峻,双眉紧锁,眼中闪烁着怒火的光芒。他的双手紧握着龙椅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不满和愤怒。

“齐万!”

皇帝的声音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刺骨而凌厉,每一个字都像是冰刃般划破了朝堂的宁静,

“你们曾向我保证,今年将是丰收之年,可如今,旱灾未至,反倒是雨灾连连,百姓流离失所,你们是如何预测的?!”

皇帝的眼神扫过群臣,每一个被他目光触及的大臣都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的目光最后停留在了钦天监正使齐万身上,齐万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他颤抖着跪倒在地,

“微臣有罪,未能准确预测天象变化,导致百姓受苦,实在是罪该万死。”

“罪该万死?”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嘲讽,“你们的失误,让朕的子民遭受了如此大的苦难,岂是一句‘罪该万死’就能了结的?”

皇帝的话语如同利剑一般,直刺人心。

“钦天监的责任重大,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计。今日之事,朕绝不容忍。”

皇帝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为首的齐万身上,他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首恶必办,以儆效尤。齐万失职,即日起革除官职,没收家产,流放边疆,永不得回京。

钦天监其余官员降职三级,扣除一年俸禄。”

随着皇帝的话音落下,侍卫们立即上前,将齐万押解出去。

朝堂上的气氛紧张而肃穆,其他官员无不感到一阵寒意。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朝堂的沉寂。

“十四爷求见。”随着太监的喊叫声,允禵一身甲胄,冒雨而来,雨水沿着他的发梢滴落,脸上的焦急之色不似作假。

皇帝面露不虞,允禵一直镇守北境,他也不想看见他,所以自太后寿诞之后,他便晾着他,本想有时间了再发作,怎么今日来了?

“启禀皇上,暴雨如注,北境苦寒,情况恐怕更为严重,微臣请命返回北境,以防不测。”

允禵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他的话语简洁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皇帝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龙椅上的雕花,这是他在深思时常有的习惯。

他想了许多,允禵的军事才能无人能出其右,他的回归无疑会大大增强北境的防御力量,这对于抵御外敌入侵至关重要。

但同时,皇帝也清晰地意识到,允禵的威望在军中如日中天,他的回归可能会让军心更加凝聚,更何况,他已起了杀心,若放他回去,无疑是放虎归山。

“允禵,”皇帝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隐晦的警告,“北境朕自有安排,至于你,”

皇帝的话语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穿透了允禵,似乎在审视着更远的东西。

这时内阁大臣隆科多站了出来,提议道,“皇上,如今洪涝灾害,哀嚎遍野,何不让十四爷主持赈灾事宜,至于北境,一直未有战报传来,想必安稳无事,十四爷也可放心。”

皇上眉头一挑,他在犹豫,若是十四赈灾得力,他又该如何拿捏于他?到时岂不是重蹈如今的覆辙。

允禵站在下面眉头紧锁,似是极其不愿,这时朝堂之上也议论纷纷,却无人敢言,废话都是多年的老狐狸,谁看不出来皇帝又想留人,又不想放权。

年羹尧也就是如今的安国公上前一步,佯装玩笑的提醒道:

“皇上,微臣有个建议,不过不知合不合适,还请皇上莫要怪罪。”

“哦?”皇帝尾音一转,“你说?”

“微臣是个粗人,不懂如何赈灾,但是近些日子听闻十四爷客居大佛寺,救济了不少灾民,甚得民心。”

听到这,皇帝严重晦涩不明,年羹尧继续道:“微臣一个武将,不懂钦天监是如何任命,如何履责的,不过臣私下觉得,历来有灾情,钦天监往往起个吉祥物的作用,祈雨,祭祀,但是臣以为,钦天监的职责不应囿于此。”

“钦天监自然有预测天象的作用,除了齐万那个失职的不算,臣相信大多数钦天监的都是有真才实干的,”

“你到底想要说什么?”皇帝也有些不明白,年羹尧拐那么大的弯是干什么?

允禵心里隐隐有猜测,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他脑海中突然回想起沈长歌问他:“你就三个要求是吧,留在京城,不沾染皇权,在大佛寺保住小命?”

他心里突然有个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年羹尧有深意的望了一眼十四爷允禵,继续道:“微臣以为,钦天监可参与到灾后重建,为下次的天象预警积累经验,与此同时,为保证赈灾效果,需得指派一名德高望重之辈,引领钦天监完成赈灾重任,户部,工部辅助。”

皇帝和重臣都明白了年羹尧的意思,那意思是让允禵,一个大将军,统领一群神乎所以的茅山道士,还美其名曰德高望重。

“微臣以为,十四爷才能出众,堪当大任。”

不过,他话音一转,“小小的钦天监正使,恐怕会污了十四爷的威名,不如皇上敕封其国师,赐金印,居大佛寺!”

年羹尧此言一出,皇帝瞬间心情好了起来,就连隆科多都不得不说一句,高啊。这样,即使十四爷赈灾有功,那也是分内之事,这不是钦天监应该干的吗?

更关键的是,封他为国师,权力再大,不过是测测天象这样的小事,赐居大佛寺,离京城不远不近,方便监视。

“好!”果不其然,皇帝十分高兴,“安国公建议甚好!”

众臣也纷纷附和,“皇上圣明!”

唯有允禵,嘴角露出一丝苦涩,完了,被沈长歌坑了一把,他是想留下,但是他可还没有看破红尘,准备出家呢!

但是朝堂之上,又有谁会考虑他愿不愿意呢?

朝堂上的气氛热烈而紧张,皇帝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游移,最终落在了允禵的身上。

皇帝的脸上挂着满意的微笑,似乎对于这个决定感到无比的满意。然而,允禵的心却在这一刻跌入了谷底。

他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在这场政治游戏中保持一定的自由度,至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未来的道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