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同道中人
历时一月,太后的丧仪总算是结束了,皇宫的气氛也也迎来了久违的轻松。
翊坤宫内,周宁海早早的将宫里宫外安排的妥妥帖帖,势必要让沈长歌感受到回家的喜悦。
只是他却不知,这皇宫于她而言,早就不是曾经那个她心怀向往和期待的地方了。
她就这样淡淡的倚靠在窗前,欣赏着园内的风景。
不多时,颂芝来报,“娘娘,宁嫔求见。”
沈长歌阖下眼眸,“让她进来吧,天气凉了,给宫内添上银丝碳,她身子不好。”
颂芝:是。
叶澜依还是第一次到这翊坤宫内,殿内五步一景,十步一阁,足见华贵妃的荣宠。
“嫔妾给华贵妃请安…”
“行了,”沈长歌懒懒的摆了摆手,“过来坐,正好晒晒太阳。”
沈长歌所坐的软榻正好在阳光的笼罩之下,晒的她整个人懒洋洋的。
叶澜依不动声色,婉拒道,“嫔妾一向不喜阳光,就在这坐着挺好。”
沈长歌也不介意,挥挥手,让颂芝带着阿绿下去,屋内只有二人,她开门见山,“你来,可是有什么事?”
叶澜依一贯不爱拐弯抹角,“嫔妾月前曾收到一个信笺,不知可与娘娘有关?”
她仔细的观察着沈长歌的表情,试图发现些什么。
没想到沈长歌仅仅略加思索,便点了点头,“那应该是我送的。”
“哥哥曾在边境驻守多年,有一些消息,也不是什么大事。”
叶澜依抬起头来,“嫔妾想问问贵妃为何会送到嫔妾这里,嫔妾自认,在宫内也就与王爷只有两面之缘。”
沈长歌望着极力想撇清关系的叶澜依,像极了警惕至极马上要炸毛的猫儿。
她叹了口气,缓缓道来,“这宫中,没有什么能逃过本宫的眼睛,再说,宁嫔当年受果郡王救命之恩,送到你那,也许他还有些希望也不一定...”
叶澜依早就做好了破罐子破摔的准备,没想到华贵妃竟然只是因为当年王爷的救命之恩,这让她微微放下心来,这些个往事,若是有心人想要探查,一查便知,也不是什么秘密。
她更关心的是她为什么要救王爷?
似是察觉到她所想,沈长歌淡淡的喝了一口茶,茶香四溢,不过却少了些韵味,
“哥哥与王爷同为武将,自然知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今日卖他一个人情,也算是惺惺相惜了吧。”
“如今,你想确定的都已经确定完了,还有什么事吗?”
叶澜依闻言也不扭捏,知晓在这也不会有什么新的消息了,当即就要离开,只是临走之际,她又忽的停了下来,定定的望着沈长歌的眼神,
“娘娘,您既然告知了嫔妾这事,嫔妾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可是至于用什么方法...”
“与本宫无关,会不会让别人抓到小辫子,那就是你的事了。”
得了沈长歌的承诺,叶澜依忽的笑了起来,平日里她冷若冰霜,直至今日,沈长歌才发现,叶澜依笑起来极美,像极了冬日里傲然开放的雪梅,她微微一怔,只听她道,
“原来嫔妾竟不知,您与嫔妾是同道中人...”
说完也不再停留,心情极好的出了翊坤宫的大门。
颂芝送走人之后,顺道将五皇子也接了过来,自从上次弘昼受伤,沈长歌就日日要求一日里必须有一顿饭是一起吃的。
弘昼自然喜不自胜,当然也不仅仅是吃饭,沈长歌也会顺道考核一下他的功课,不得不说,弘昼真是天选读书人,属于学霸一类的,这让沈长歌甚是欣慰。
母子正其乐融融的用膳呢,一道明黄的身影闯了进来,沈长歌佯装不知,继续考较着弘昼,而弘昼也不出所望,条理清晰,逻辑清楚。
这时,帘子外传来鼓掌的声音,“好!说的好啊,好一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弘昼与沈长歌连忙见礼请安,
“皇上,您来了也不说一声,臣妾好为您准备上您爱吃的佳肴。”
沈长歌一边嗔怒着,一边招呼周宁海通知小厨房。
弘昼也奶声奶气的,见被他夸奖,略有些羞赧,“儿臣这学问不及四哥万一,您过誉了。”
四哥?皇帝这才回想过来,他还有个四皇子呢,弘历,弘历自小在圆明园长大,生母也是个身份低贱的宫女,能有什么本事?
他心下鄙夷,却也没再开口,如今宫内皇子仅有三个,老三还造反,若他真是个栋梁之才,好好培养一番也行。
“你,懂得谦让,是个好脾气的。”
说完他看了一眼沈长歌,赞许道,“你教的很好。”
“臣妾不敢居功,弘昼自小就是这样的性子,怕是遗传了您的英明神武,我年家武将心思,可生不出这么伶俐的孩子,若是个爱舞刀弄棒的,臣妾还能厚着脸皮贴上一贴。”
“哈哈哈哈......安国公要知道你如此形容,怕是要气的胡子都吹起来了。”
沈长歌嘴上嫌弃,“您又不是不知道,臣妾那两个侄儿,天天的惹是生非,也就是您大度,否则早就不知道发配到哪里去了。”
“哦?”皇帝眉头一挑,“怎么贵妃想让他们发配出去?”
“那可不行!”沈长歌一脸后怕,“臣妾也就是说说,侄儿虽然混球了些,但是在您的执掌下,冲锋陷阵还是有些用的,您说是不是?”
皇帝最喜欢的就是沈长歌如今这般,进退有度,却又不过分怕自己的性子,以往的她是过刚易折,如今却越发的让他心生欢喜了。
他大手一挥,轻轻的用手指勾了勾她的鼻尖,“也就你敢跟朕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