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隆昌王氏祠堂,家族谱奇迹存后世 - 槐盛号 - 聪明睿智伸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槐盛号 >

第16章隆昌王氏祠堂,家族谱奇迹存后世

大婶出门要去找人,回头对我说:我儿子懂,地里干活没有回来,感觉她无法与我交流,想找儿子回来和我说话,我又不停的解释:我是来寻亲的,我的祖先来自于广东,叫王以温,他有6个儿子,5个兄弟,于公元1722年康熙61年,带队来到的隆昌来定居,是不是你们这里?而且,王家人是客家人,听到我说客家人,看得出此时她更着急,儿子什么时候回来?嘴里自言自语,她和我的沟通有障碍,我也听不懂她说的话,还好她已经听明白,但是,不知道如何与我交流,她表达不出来,让我难以琢磨,当我反复提及“客家人”一词,她终于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而且说:我们这个村里大部分人姓王,平时说话就是客家话,听她这么说,心里面一亮,也许,我真的就找到了,因为,移民过来能保留着很好习俗的是隆昌的客家人,在隆昌中学余广琪校长的一篇文章里专门提到,而且详细介绍。如果没有这篇文章,也许找不到这里来,看来客家人的习俗,是我寻找的灵感,能从网络里发现,祖先保佑,当然,如果没有我妈说“阿”字的习惯,也不会想到从“客家人”这个方向去寻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无费工夫。

怕耽误我们的时间,于是,大婶说:现在我带你去一个地方,需要开车去大概3km的距离,去了这个地方,你就知道了,因为我和你交流有障碍,你不太明白,我更不会表达,不凑巧儿子也没回来,他懂,所以,只好带你去这个地方,你去哪里看了你就知道了。

驱车前往五分钟的路程便到了,下车来之后,大婶指了一下乡村路的右边,这里就是,一眼看去,看不出什么特别的砖瓦房。

看过去的砖瓦房很普通,左靠一栋三层的楼房,大门宽3米左右,维修改造的痕迹明显,预制水泥的柱子有5米高25cm正方形,没看出特别来。

大婶说:瓦房里有个老人也姓王,是我们这里年龄最大老人,他能说清楚,你进去问问就知道了,大婶说完又同路边地里农活女人聊上了,我和我的同伴走近后才发现,哇!惊讶,大门两侧有柱,柱头内侧有凹陷的文字,通常,文字应该面外,从这儿可以看出王家人行事收敛不张扬,抬头看柱子承载挑梁让屋檐伸出2米,也许当年修建时以木材为主,有遮风挡雨的意思,我回头提醒同伴,门前的柱子很新,不像是老建筑,感觉柱子像预制件,柱子上有幅对联,凹陷的文清晰可见,非常工整完好的对联。

系出太原流传东粤,

泽承槐荫孝享西川。

看见这个槐字,终于明白王伟钦字敬庭取名槐盛号为什么有个槐字,原来出自这里,之前,我推测槐字出自毛可冉来自广东老家黄槐镇,黄槐镇这个槐字,是王伟钦字敬庭取名槐盛号出处,现在看来是我推测有误。

王氏宗祠大门前的柱头内侧,当我看见“系出太原流传东粤”的联,心里一下子好激动,好多年了,从我父亲开始写王氏家谱以来,留下太多的疑问,无法解释,有遗憾,没想到被我发现,猜想如果他在天之灵能感知,想来应该高兴才对。

系出太原流传东粤,即说清楚了王家确实是客家人,同时,把我对王家历史再次刷新,原本把“槐盛号”的故事写到1723年,就已经使出吃奶的力气,现在看来,“槐盛号”的故事一时半会儿还结束不了,与“三槐堂”关联上,我的发现之旅再出发。

我们进了宗祠院门,三开间的房子布局,院门前先前也应该有台阶,估计也是三级,上厅前有三级台阶,三这个数应用是有讲究,三也有吉祥、顺利的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六、九都是吉祥数字,代表着顺利、平安、幸福等美好的祝愿。因此,老人家常说出门三六九,也有希望出门顺利、平安归来的意思。“出门369”是一句民间俗语,意思是在出门办事、出远门的时候,要选择农历的三、六、九这三个日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三”代表着“天”“地”“人”三才,象征着万物的生成和发展,选择这三个日子可以得到上天的庇佑和保佑,一切顺利、吉祥如意。

院里圈养的两条狗拖着链条朝我们狂叫,祠堂里有一口比较小天井的院坝,上下两厅,上厅敞对大门,应该是摆放神龛的地方,上下厅两边有4根柱子,和大门外的柱子一般大,柱子也有楹联。

上厅楹联为:

湖俎豆迹槐遥荫蜀江,

浦笙簧仙鹤高飞粤嶺。

下厅楹联为:

望出琅琊光荣廟貌,

以良鹅洞岁存谷香。

俎豆是祭祀的器具,笙簧是演奏的乐器,琅琊和鹅洞是地名,鹅洞应该是王以良生活的地方,王以良是王以温字上厚的兄弟,从谷香一词不难看出,以良从事农耕。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赞许,和丰收后的喜悦。

说话间左侧房子里出来了人,一中年男人和一中年妇女,没等我们开口,已经给我们介绍起来,或许,他们接待过无数的人,显得格外大方,让我们没有一定拘束感,本来就是时隔久远的亲人相聚,我们完全被柱头上的文字吸引,打招呼的客套都省了,狗还在叫,中年男人说:不怕,它不咬。

中年男人说:柱上刻字早前用泥土覆盖了,担心破四旧打掉,最近才把泥土抠出来,王氏宗祠的房子被没收充公,现在是村里的财产,以前是用来存公社的粮食。

王氏宗祠应该是独立的院落,左侧开侧门方便进出,宗祠的产权归村里,看样子房子实际管理者还是这家人,养狗也是为了宗祠的保护。

我对中年男人说:我是从乐山过来的,我在五通桥万家坝找到的隆昌家谱,家谱记载着隆昌王氏宗祠的信息,按这个地址寻找而来,是想了解王以温字上厚来隆昌情况和寻亲,信息来源:1.刘沅的槐轩杂著,2.隆昌中学余广琪校长的文章,3.敬庭的长孙裕绪后裔写的隆昌家谱。

可能是听到了我和中年男人的交流,左侧房子里走来一老大爷,估计是中年男人的父亲,已经明白我们来访目的,老大爷微胖,走路稳健,脸上微笑,主动招呼我们进屋坐,进屋拐弯后,正好是之前看见的三层楼房后面平房的客厅,客厅没有开灯,有些黯淡无光,实木的长椅,长椅子上垫着布毯,老大爷进屋去找东西,让我们先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