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命运的重逢 - 黑旗追杀令 - 墨寞无蚊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黑旗追杀令 >

第1章命运的重逢

在幽邃的夜幕之下,‌徐光起,‌那位p大历史系中身形颀长、‌眉宇间藏着几分超凡脱俗之气的副教授,‌正被一股难以言喻的诡异氛围所缠绕。‌他,‌平日里以沉默为伴,‌心中却蕴藏着对中国古代玄学与历史交织之秘的无限渴望,‌尤其是那钦天监的奥秘,‌更是让他魂牵梦绕。‌

然而,‌近日来,‌一股莫名的阴冷之气悄然侵入他的生活。‌每当夜深,‌万籁俱寂之时,‌他独坐书房,‌埋首于古籍之间,‌一股刺骨的寒意便如影随形,‌仿佛有双无形的眼眸,‌在黑暗中静静凝视着他,‌带着无尽的幽怨与深邃。‌

更令人心悸的是,‌书房内的物件似乎也沾染了这份诡异。‌古籍不再安分于书架之上,‌时而自行滑落,‌发出沉闷的声响,‌打破了夜的寂静;‌而那幅悬挂于墙的古代星图,‌更是无端颤动,‌星辰的轨迹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扭曲而诡异,‌预示着某种未知的力量正在悄然觉醒。‌

这一切,‌让徐光起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他试图以科学的态度去解释这一切,‌但那些难以言喻的现象,‌却如同迷雾一般,‌让他无法触及真相的边际。‌或许,‌这正是他长久以来探索的古代玄学与历史交汇点所隐藏的秘密,‌正以一种他从未预料到的方式,‌悄然展现在他的面前。‌

徐光起的心头,‌被这连串的异象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阴霾,‌然而他依旧固执地将之归咎于过度的劳碌,‌不愿轻易踏入那超自然的迷雾之中。‌直至那一日,‌命运般的邂逅于学校的咖啡厅,‌他与同事李知璅不期而遇。‌

李知璅,‌那位同样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探索者,‌专攻中国宗教史,‌尤其对基督教如何在明朝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根发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言谈间总能引人入胜,‌与徐光起那沉默内敛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但此刻,‌李知璅的面容却异常苍白,‌眉头紧蹙,‌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缓缓弥漫,‌为这场不期而遇添了几分温馨。‌然而,‌李知璅的声音却打破了这份宁静,‌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光起,‌你可曾感受到…‌…‌家中或是办公室,‌有什么不同寻常之事悄然发生?‌”

徐光起闻言,‌心中不禁一凛,‌仿佛某种隐秘的共鸣在两人间悄然建立。‌他努力保持镇定,‌但眼中的好奇与不安却难以掩饰:‌“哦?‌你遇到了什么?‌说来听听。‌”话语间,‌他试图以一贯的冷静掩饰内心的波澜,‌但那份对未知的恐惧与好奇,‌却已悄然滋生。‌

在昏黄的灯光下,‌李知璅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生怕惊扰了周遭无形的存在:‌“此事说来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但近来,‌我总感觉有股莫名的阴影如影随形,‌尤其是夜幕低垂,‌踏入家门那一刻,‌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不属于我一人的气息。‌更奇的是,‌我那本珍藏的《‌天主教远征记》‌,‌每回翻阅后总是自动翻回至同一页,‌如同有只无形之手,‌在暗中翻阅着过往的秘密。‌”

徐光起闻言,‌心头不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寒意,‌这恐惧并非空穴来风,‌他也曾在深夜的静谧中,‌感受到同样的不安。‌他压低嗓音,‌尽量不让这份惊悚泄露于外:‌“知璅,‌你我竟是同病相怜。‌我的书房,‌那些静默的物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意志,‌无端地移动,‌尤其是那幅古老的星图,‌似乎预示着某种不祥,‌这一切,‌怎能简单地归咎于疲惫?‌”

两人的目光在昏暗中交汇,‌那是一种无需言语便能理解的默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紧紧束缚。‌

最终,‌是李知璅率先打破了这份沉重的寂静:‌“或许,‌是时候深入探寻了。‌这些诡异之事,‌是否与我们正探索的钦天监与古代玄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那些古老而禁忌的秘密?‌”话语间,‌他的眼中闪烁着既兴奋又恐惧的光芒,‌仿佛已准备好迎接未知的挑战。‌

徐光起沉吟片刻,‌语气中透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寒意:‌“此言非虚,‌钦天监,‌那自古以来便笼罩在天文、‌历法与玄学交织的迷雾之中,‌其内所藏之学问与禁忌,‌深邃莫测,‌令人胆寒。‌我近来对明末清初那段时期的钦天监尤为着迷,‌竟发掘出诸多被岁月尘封的细节,‌诸如那些诡异莫测的仪式,‌以及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神秘人物…‌…‌”

李知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仿佛被某种不可名状的力量所吸引:‌“哦?‌你提及的李可卓,‌我亦有所耳闻。‌他与徐光启、‌杨廷筠等人纠葛颇深,‌其死因更是扑朔迷离,‌如同被迷雾笼罩的深渊。‌你认为,‌这位历史人物与我们近期所遭遇的诡异之事,‌是否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徐光起的思绪仿佛被夜色中的迷雾牵引,他深陷于历史的迷宫之中,每一条线索都错综复杂,如同迷宫中的幽径,引人步入未知的深渊。李可卓,那个在明末钦天监中曾短暂璀璨却又迅速消逝的星辰,他的名字,在历史的长卷上轻轻划过,留下一抹难以捉摸的阴影。关于他的终结,史书仅以寥寥数笔勾勒,而那些坊间流传的诡异之说,更是为他的故事添上了一抹不可名状的恐怖色彩。

徐光起在研究的尘埃中,似乎捕捉到了一丝不为人知的暗流。那不仅仅是文字间的微妙暗示,更是穿越时空而来的低语,诉说着李可卓可能卷入的那场权力漩涡,以及那场未了的恩怨情仇。难道,是这位昔日钦天监的精英,其未了的冤魂,正徘徊于现实的边缘,寻找着能够倾听其故事的耳朵,试图通过他们这些后世的探索者,揭开那被重重迷雾掩盖的真相?

李知璅的声音,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徐光起心中的疑虑。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光起,我们已无法再对这些超自然的迹象视而不见。倘若它们真的与我们正探寻的历史秘辛紧密相连,那么我们唯有勇往直前,深入那未知的领域,揭开一切谜团。否则,这无形的锁链,不仅会束缚住我们,更可能将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一同卷入这场历史的漩涡之中。”

徐光起缓缓颔首,心中那份逃避的念头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决绝与坚定。他们二人立下誓约,自此刻起,携手踏入这片未知而诡异的迷雾,誓要揭开那些灵异事件背后的真相。

夜幕降临,昏黄的灯光下,两人的身影交叠,回忆如同翻涌的潮水,将他们卷入往昔的漩涡。他们细细梳理着各自的遭遇,试图在那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到一丝共鸣与联系。随着对话的深入,一个惊人的发现悄然浮现——这些诡异之事,似乎都不约而同地发生在近月之余,且频频出现在他们研究材料的周遭,尤其是那些与钦天监紧密相连的古籍,更是成为了触发这些不测之变的导火索。

随后的日子里,他们一边维持着日常的教学秩序,一边如同侦探般,悄无声息地记录着每一次灵异事件的蛛丝马迹。时间、地点、细节,无一遗漏,皆被细心地镌刻在心版之上。徐光起更是煞费苦心,引入了数台监控之眼,密布于书房与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企图捕捉那稍纵即逝的超自然影像。

然而,监控的屏幕上,除却日常的平静与枯燥,竟无一丝异常之景。这非但没有平息他们的疑虑,反而让心中的困惑如同野草般疯长。因为,即便是在这严密的监视之下,那些灵异事件依旧如影随形,且愈演愈烈,仿佛有一股不可名状的力量,正在暗中嘲笑他们的徒劳无功。

夜幕低垂,徐光起独坐书房,周遭被昏黄的灯光温柔地包裹。正当他沉浸在古籍与资料的海洋中,一股莫名的阴风悄然掠过脊背,带着刺骨的寒意,仿佛自幽冥而来。他猛地转身,却只捕捉到空气中残留的几丝凉意,四周依旧寂静无声,空无一人。

正当他自嘲地以为又是那敏感的神经在作祟时,桌上的古卷却不合时宜地自行舒展,那是一幅尘封已久的古代星图,此刻却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所牵引,缓缓展开,每一道星轨都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徐光起的心猛地一紧,额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一股难以名状的恐惧悄然蔓延。

他试图镇定下来,伸手欲合上那诡异的星图,却发现它仿佛被钉在了原地,纹丝不动。就在这时,一阵低沉而模糊的呢喃声,如同夜风中的幽灵低语,悄然在他耳边响起,那些音节古老而神秘,仿佛是在吟唱着某种古老的咒语,直击心灵深处。徐光起僵立当场,耳畔的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他深知,这绝非幻听,而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低吟。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略显凌乱的桌面上。徐光起将昨夜的经历细细道来,与李知璅共享这份难以言喻的惊悚。两人相视,眼中皆是凝重与不解,他们深知,这绝非简单的心理作用所能解释。

为了揭开这层层迷雾,李知璅提议寻找一位旧识——杨廷纭,一位在玄学领域颇有建树的风水师。或许,他能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识,为这诡异的事件提供一丝线索,引领他们走出这片迷雾笼罩的境地。于是,两人决定踏上这段未知的旅程,去探寻那隐藏在古老星图与低语背后的秘密。

在那个阴云密布、细雨绵绵的夜晚,他们踏上了前往杨廷纭居所的幽径。杨廷纭,一位年逾半百、须发皆白的老者,面容沉静如水,眼神中却藏着不为人知的深邃。当他们的叙述落入他的耳中,那原本波澜不惊的面容,渐渐蒙上了一层阴郁的纱幔。

未及多言,他引领着二人步入了一处精心布置的风水迷阵之中。阵中,几缕轻烟自香烛袅袅升起,伴随着他低沉而神秘的咒语,空气中弥漫开一股难以言喻的诡谲氛围。随着咒语的回荡,那香烟之中竟缓缓凝聚出一个模糊的人影,轮廓虽不清晰,但那股渗透骨髓的怨气,却如同实质般压迫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杨廷纭缓缓睁开眼帘,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低语道:“此怨气,非同小可,其源深远,非同寻常。尔等之研究,恐已触及禁忌之门,唤醒了明末那段尘封的冤魂。”

徐光起与李知璅闻言,相视一望,心照不宣。那冤魂的阴影,似乎已悄然笼罩在他们的肩头,预示着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一场跨越生死、纠缠前世的宿命之战。他们深知,自己已深陷这场错综复杂的漩涡之中,未来的每一步,都将踏在未知与危险的边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