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再听已是曲中人
待她走后,听琴会根据她的安排,推波助澜,利用百姓,为白家与洛家护航!
加上她父兄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明白她的安排与用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她深知,无论是洛家还是白家,它们的敌人都不仅仅局限于朝廷和黄家。
这些国家才是真正的威胁,因为在他们眼中,正义永远是错的,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这一切都是他们的联合算计!
可她,还是太弱,未能完成大计!未能为洛家和白家扫清障碍!
当她中了秘药被塞进花轿时,没想到黄聪害怕白家与洛家找上门来,竟然将她安置在了青松林,这里正是那个她深爱着的人长眠的地方。
洛安是不禁感慨,或许,上天还是眷顾她的,让她有机会与景之哥哥一同长眠于此………
想到这,那张明媚精致又虚弱不已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笑容,你看,她还是没变,还是当年那个容易满足的女孩……
她拿起她为他求的平安符,当时求平安符、为他系平安符的画面历历在目……
那时,她还年少,知道他志在四方,而她只希望他能平安无事。
她还记得那时候,她站在寺庙前,双手合十,默默地向佛祖祈求,希望他能得到保佑。
她还记得那时候,她将平安符系在他的腰间,看着他微笑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可如今手中的平安符早已褪了颜色,褪去了稚嫩的模样,布上了厚厚的沧桑感,这几年她想起他时就会拿出来看看,摸着平安符就像抚摸着他的脸……
这是他们之间最后的联系了……
当时在所有人都说他无法回来的时候,她始终不相信,不相信他会食言,他可是白景之,说到做到的白景之,他一定会回来!
除了青松林,洛安是去过最多的地方就是国相寺!既然找不到他,那她就在家中等他回来……
洛安是求了神佛无数次,也从未为白景之点过往生灯,可一天一天过去,四季更替,春夏秋冬……他都没能回来……
直到,她无路可逃,只能靠在他的墓碑旁,她才发现……
原来,神佛,也不过如此……渡不了善良人……
随即,听到躁动,应该是她偷跑出来被发现了,洛安是看向白景之的墓碑,又无奈的笑了笑,她中了秘药,逃也逃不远,也逃不动……
“景之哥哥,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以前总觉得自由是世间最简单的事情,如今却是求也求不来的,是不是几年未见,你也想让我快点找到你。”
动静离她越来越近,她拔下头上唯一的簪子—梅花簪,这是他送给她的礼物。
自从景之走后,她便一直为他守孝,而这个梅花簪也是她近几年佩戴过的唯一一个发饰。
然后,她望着这几年她来的最多的地方—青松林,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悲伤。
回忆起他第一次带她来这里,她还说这不合理数,可他告诉她,她就是理数!
对着白家列祖列宗,说要把她八抬大轿的娶回家,畅聊着他与她的未来,豪言壮志,句句有她!
他还说成亲后再带她一同地祭拜各位祖先……那时的他们青涩懵懂而又无比坚定。
她凝视着青松林,仿佛看到了景之的身影在其中穿梭,一袭红衣,一剑少仞,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她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穿的红色嫁衣,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知道,嫁衣本应象征着幸福,但现在却成了她内心痛苦的写照。
她用颤抖的手指抚摸着嫁衣,感受着它的柔软和光滑,心中却只有无尽的哀伤。
如今来看,被迫穿上的红嫁衣,也算变相得成全了她……
洛安是下定决心,用力握着手中的簪子,喃喃自语又像在于白景之解释:
“莫要怪我,弄脏了你的墓碑。等我们俩见面,你一定要紧紧抱着我,一定要好好夸夸我。”
她的眼神坚定而决绝,她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然后迅速将发簪的尖端对准自己的颈部,毫不犹豫地刺了下去。
瞬间,鲜血涌出,染红了她的脖颈和嫁衣。她感到一阵剧痛,但她咬紧牙关,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她的呼吸变得微弱,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
她知道,这样的结局对她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因为她再也无法承受失去景之的痛苦,更不想洛家因她而遭受打击。
这样,洛家无后顾之忧,可以毫无忌惮地去做该做的事情……
“女儿不孝,今族谱除名,不再为洛家女,只做白家媳,与洛家在无干系!洛家再无不孝女洛安是!”
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着天空继续喃喃自语。
她的声音坚定轻声回荡在青松林里,带着无尽的悔恨和自责。
“阿爹,阿娘,白家有难,女儿不能坐视不管,更不能因一己之欲把洛家置于水火之上,无奈之下,只能有愧于爹娘,有愧于哥哥,有愧于洛家!求,阿爹,求,阿娘成全不孝女的心愿……”
她的声音渐渐低沉,最终消失在空气中。
她的身体慢慢瘫软在墓碑旁,鲜血顺着簪子流下,染红了周围。
这是白家刚出事时,她做出的决定,说出的话,那时的她知道,她的决定可能会给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但她已别无选择。
她希望能够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景之的无愧,同时也是对洛家的保护。
往事回忆重现,洛安是感受着生命的流逝,伸出手遮住照耀在脸上的太阳,阳光透过指缝洒在她的脸上……
“女儿……不孝,让爹……娘……白发人……送黑发人,如……有……来世,在好好……孝敬……报答……爹娘……”
最后,存着最后一点意识,靠在他的墓碑旁,抬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几个字,夫人:洛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