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女儿 - 逐梦海南,那些人,那些事 - 偷偷秒一眼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5章女儿

离婚时,程英和前夫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不得不走上法庭。

尽管她内心充满不甘,但法院最终还是将年仅三岁的女儿判给了前夫。

“我不服!”她在法庭上直接提出了抗议。

“经过深入调查,你确实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年幼的女儿。”法官冷静地说道。

判决的理由是,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她长期在外地从事教学和演出工作,因此被认定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年幼的女儿。

一年过去了,她依然无法释怀对女儿的思念之情,于是决定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重新夺回女儿的抚养权。

“我一定要把女儿的抚养权夺回来!”她咬牙切齿地说道。

此时的程英,已经走投无路,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名贵烟酒,希望通过贿赂法官来改变判决结果。

“求求你,一定要帮帮我!”她低声下气地说道。

“这是违法的,我不能帮你。”法官冷冷地回答。

然而,她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我不甘心!”她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程英的父母一直以来都不太关心她的个人事务,他们秉持着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从不干涉子女的选择。

“你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给予答案。”父亲常常引导她学会独立思考。

母亲则性格迥异,曾经因为女儿的事情,在大街上与前亲家激烈争吵了整整30分钟,直到前公公出来制止才结束这场闹剧。

“你们就不能帮帮我吗?”程英向父亲求助。

“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学会自己处理。”父亲冷静地回答。

那时,程英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一种积压在心底、难以言表的失落。

她甚至开始后悔选择离婚,但生活往往不会按照个人的意愿发展。

她发现了很多事不能想当然,因为生活通常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一个人不会思考,没有自己头脑的时候,他常常会被生活的洪流所裹挟而不知所以,但是,当一个人太过清醒和理智的时候,他又会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以及感情与理智的悖论中。

江雨安为了她,也选择了离婚。他们是通过协议离婚的,四岁的儿子由前妻抚养。

程英和江雨安,这对初恋情人,十年后再次相遇,重新点燃了爱情的火花,他们同时选择的离婚,希望重续前缘。

这件事在他们的家乡引起了轰动,程英也因此被迫调离原单位,选择了刚刚建省的海南。

程英来到海南,才发现这里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天堂,也不是自由的岛屿。

这里的基础设施非常糟糕,商店门口的小型发电机轰鸣声不断,使得本就炎热的街道更加酷热。

在居民区,经常停水停电,有时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她常常在洗澡时遇到停水停电的情况。

父亲曾以庄重的口吻对她说道:“世间并不存在无忧无虑的乐土,唯一的真实是这充满挑战与考验的现实。”

父亲的起起落落也让程英更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与复杂。

在家庭突遭变故时,哥哥的态度发生了剧变,居然要和父亲断绝关系,这对当时还未成年的程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痛苦。

当家庭再次面临困境,生活水平发生了改变,连基本通讯工具也失去了,这一切都让她深刻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

而在家庭重新找到希望时,她对于人际关系的变幻无常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学会了在变化中寻找恒常。

她之所以选择投身于舞蹈事业,也是想寻求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以及一个可以让她专注于艺术,远离纷扰的世界。

爱情是一种心灵的困境。

因为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失落。

江雨安的调动没有成功,程英的心情跌入了谷底。

在海南的这些日子,她感受到了孤独的滋味,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孤独。

她与江雨安的关系,父亲从不多说什么,但母亲始终不愿意接受。

母亲是个强势的人,口才了得。她们兄妹三人都很怕母亲。

她的第一次婚姻失败,就是没有听从母亲的忠告。

母亲曾经告诉她:“如果他的妈妈不喜欢你,你今后的日子肯定过不好。”

她却固执地回答:“我不信。”

程英就是这样的人,越是不让她做的事情,她越是要去做。

母亲叹了口气,这个女儿一直很独立,和她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纯粹的说教对她起不到任何作用。

母亲只是说:“血浓于水,没有任何感情能代替亲情的。如果婆媳产生矛盾,丈夫从心底里还是站对自己有母亲。”

程英提出离婚时,母亲曾经阻止过,毕竟是她自己的女儿理亏。

关于江雨安,程母则认为,这个男人还有待考察,所以不希望程英与他结婚。

她不停地提醒程英要慎重。

但程英却回答说:“妈,您别烦人好不好,我是成年人了,我自己做主行不行?”

做母亲的只能叹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