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日常
番外一日常
寒假只有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开学前不久,学校果真举行了家长会,重点介绍了关于分科选择的事宜,填报分科意向后,学校在开学初举行了分班考试。
这一届一共有16个班,9个文科班,7个理科班。
文科的9个班当中,有6个都是政治、历史、地理的组合。
赵叶被分配到文8班接任班主任。
赵叶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是在整个高一年级出了名的,所以当她开学第一天走进班级的时候,即使坐在班里的都是些生面孔,大家还是止不住地鼓起掌来。
毕竟,这些孩子们都一致认为,能分到赵老师班上走完剩下的高中生活,那势必是一件让人眼红到极致的事情。
因为有了管理新班级的经验,赵叶刚刚接管班级就布置了几条新的班规,让原来就在9班的同学暂时帮她处理一些班级事务。
大概是新学期开学后1个月,开始有学生陆陆续续跑过去问赵叶题目。
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几乎是没有学生跑过来问题目的,接管了新班级后冷不丁有学生跑到办公室去找她帮忙解疑答惑,她还有点儿小惊喜。
彼时,赵叶正和江时衍面对面坐在办公室里忙着备课。
办公室的门被“吱呀”一声推开,赵叶看见自己班的学生向自己跑过来,完全没想到会是问题目,下意识问道:“什么事儿啊?”
“赵老师,你能帮我看看这条题目吗?”
下一秒,一本习题已经被摊放在她的办公桌上。
赵叶愣怔一秒,微微擡眸望了望江时衍,两人的目光遥遥相接,江时衍意味深长地笑着摇头,垂下眸继续做着手边的事。
“好,哪一题啊?”赵叶浏览着书本上的习题,问道。
“哦,就是第5题。”
赵叶飞速地阅读了题干,拉开抽屉拿出一只蓝笔,顺手将耳边的碎发迅速拨到耳后,指尖指着材料中的一个句子问道:“首先,这个材料给你的人口半城镇化率的公式能不能读懂什么含义?”
“嗯……不太懂。”
“不太懂是吧?没事,那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城镇常住人口减去城镇户籍人口,那剩下的就是非户籍人口,就是没有户口的人。”赵叶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讲,“然后用这个差值除城乡总人口,所以这个公式就是没有户口的人占总人口的占比,那么没有户口的人越多,人口半城镇化率越高。”
学生若有所思地点头:“哦哦,原来是这个意思。”
赵叶:“那既然弄明白了这个,我们再来看选项。”
快速讲完每一个错误的选项错在哪里,学生就拿着练习册走了。
待学生离开,赵叶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我是真没想到有人会来问我题目,这小姑娘还挺认真的。”
江时衍轻声笑了笑,单手托着腮,漫不经心说道:“以后可能会有更多人过来问的,有了第一个就有无数个。”
赵叶没太把这句话放心上,继续忙着教案。
第二天下午。
赵叶去理科班上课去了,可能是内容没讲完,所以下课拖堂了没有及时回来。
有个男生跑到办公室来,手里拿着地理练习册,打开门发现赵叶的位置空着,站在原地愣了一下,转而问江时衍道:“老师,你知道赵老师去哪里了吗?”
“赵老师去上课了,还没回来。”江时衍擡头看他,“有什么事儿?”
“啊没什么没什么,就是想问道题目。”男生说罢,转身就想走,却被江时衍叫住。
“哪一题啊,我帮你看看。”
男生拿着习题的手停在半空中,原地踟蹰了半晌才慢悠悠走过去,伸手指了一下题干:“就是这道题目。”
江时衍大致扫了一眼题目,用红笔尖指着材料里给的图,问道:“这个城市由雏形到成熟的过程中,外溢效应给它带来的影响能不能通过这个成长级看出来?”
“啊……建立了卫星城?”男生有点模棱两可。
“不对。”江时衍圈出几个关键词,“是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才、技术、资金向周围的中小城市产生集聚效应。”
讲完题目,男生准备离开的时候,赵叶刚好回到办公室,在走廊上见到自己班上的学生,顺口叫住了他:“诶?来找我的?”
“嗯,想问一道题目的,但是刚才已经有老师给我讲过了。”男生答。
赵叶点点头:“行,继续加油啊。”
回到办公室,赵叶放下手里的教案,拉过手腕上的一个皮筋将自己的头发绑起来:“刚才是不是有学生来找我问题目的啊?”
“嗯,我帮你讲了。”江时衍掀了掀眼皮,棕咖色的瞳干净清亮。
“什么题目啊?”
“城镇化那一块的。”
“哦,好吧。”
翌日。
有个原9班的男生跑到地理办公室,二话不说就把地理书放在赵叶的桌子上:“赵老师,你能不能把水稻种植业这边给我顺一下知识点,我有点儿乱。”
“啊,行啊。”赵叶被他突如其来的一连串动作弄得一愣一愣,僵硬地点头,问道,“你现在在几班啊?”
“哦,我在文1班。”
“文1班啊……这……”赵叶的表情瞬间凝固,小心翼翼地看了看江时衍,他面无表情地盯着电脑屏幕,看不出情绪。
文1班的地理是江时衍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