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收复伊犁
乌雅.兆惠出征之后,第二天早上,弘历就把弘瞻召进了宫。两人一直商讨到半夜,弘瞻才回来。
看到弘瞻这么晚才回来,我有些担心,急忙让一梦准备了一碗比较好消化而且清淡的猪肝面条。面条里还加了一些枸杞,这可是护肝的好物,毕竟熬夜对肝脏不好。
弘瞻吃完面条后,楠柯和一梦收拾了一下,我便让她们俩下去休息了。我能明显感觉到弘瞻似乎有事情想对我说,但又犹豫不决。最后,他踌躇了半天,终于告诉我说:“四哥不放心兆惠一人去伊犁,所以派我也一同前去。”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猛地一沉。我知道弘历这样做一定有他的考虑,但我还是忍不住担心起来。我问弘瞻道:“那你什么时候出发?”
弘瞻回答道:“明天一早就要启程了。”
我叹了口气,心里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虽然我知道战争总是充满危险,但我相信弘历会做出最明智的决策。同时,我也希望弘瞻能够平安归来。
我有些不解地问:“不是还有定西将军吗?”
弘瞻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摇着头说:“他叛变了,所以四哥想让我带一部分士兵去援助。”
听到这句话,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段历史记忆。当年,离伊利最近的正是定西将军永常。然而,当永常得知前方将士被围困时,不仅没有前去支援,反而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事出紧急,乾隆一时之间无人可用,只能将兆惠推向前线。因为距离伊犁最近的,就只有兆惠负责押送粮草的那支军队。兆惠接到命令后,毫不犹豫地冲向战场,奋勇杀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从未独自领军作战的将领,竟然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成功地扭转了战局,击退了敌军,解救了伊犁的困境。
乾隆皇帝欣喜若狂,立刻任命兆惠为伊犁清军的统帅。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奋战,兆惠终于收复了伊犁,并转战天山北麓,收复了天山北麓的全部地区。
兆惠立此大功,乾隆十分欣喜,加封兆惠为一等伯爵,世袭罔替。实际上,在这次准噶尔之战前,乾隆在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中,就注意到了兆惠。当时兆惠仅仅是一个运粮官,但他犀利地发现了个别将领吃空饷的情况,上报乾隆,乾隆派军机大臣傅恒查实之后,严惩不法分子,兆惠因此被升为户部侍郎,得以入职军机处。
弘瞻见我在发呆,以为我是在担心他,于是柔声的说道:“你也不用太担心,伊犁军队只是乌合之众,我们一定能将他们打败的。”
我听到这里回过神,点点头,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虽然我知道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弘瞻参与这场战役的记载,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谁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呢?而且,根据我的了解,伊犁军队并非如弘瞻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
我不禁想起了历史书中的记载,似乎并没有提到过弘历派遣哪位王爷去参与这场战役。也许是因为这段历史被掩盖或遗忘了,又或许是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录下来。毕竟,弘瞻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正面形象,他的行为和品德都备受争议。
至于为何弘历选择派遣弘瞻而非弘昼,可能有多种原因。首先,弘昼一直以来过于干涉政事,对弘历并未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弘历担心如果让弘昼在这次战争中立下战功,他可能会变得更加放肆无礼,难以控制。其次,弘瞻作为弘历的弟弟,可能更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以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地位。此外,弘历也可能认为弘瞻比弘昼更容易掌控,可以更好地执行他的旨意。
然而,这些都是我的猜测而已。真正的原因只有弘历自己才清楚。无论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我只能默默祈祷一切顺利,希望弘瞻能够平安归来。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这个时代,我必须不断适应变化,才能生存下去。“可是此去路途遥远,战场上刀剑无眼,我实在放心不下。”我握住弘瞻的手,眼中满是担忧。
弘瞻轻轻拍了拍我的手,安慰道:“放心吧,我会小心的。再说了,四哥也不会让我有危险的。”
我点了点头,心中依然不安。“那你此去可有胜算?”
弘瞻笑了笑,“虽然对方人数众多,但我们八旗子弟也不是吃素的。只要计划周详,定然能够取胜。”
我看着他自信的样子,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好吧,那你多加小心。我等着你凯旋归来。”
弘瞻紧紧拥抱着我,“等我回来。”
第二天清晨,弘瞻带着一队精兵踏上了征途。我站在城门口,目送他们远去,心中默默祈祷着。数日后,前线传来战报,兆惠带领的军队遭遇了伊犁军的埋伏,损失惨重。弘历得知后,心急如焚,立刻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惊,难道历史因为我和弘瞻改变了吗?弘瞻此去岂不是凶多吉少?我决定暗中调查此事,看看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了战局。
经过一番周折,我得到了一些情报。原来,定西将军的叛变更是一场阴谋,有人故意泄露了行军路线,导致兆惠的军队陷入绝境。而这个幕后黑手,很可能就在朝堂之上。
我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弘历,他震惊不已,表示会彻查此事。与此同时,弘瞻率领剩余的兵力与伊犁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最终,弘瞻不负众望,成功击败了伊犁军,守住了边疆。然而,他也身受重伤,被送回京城疗养。
我松了一口气,看来历史还是没有变数。我来到弘瞻的病床前,看着他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心疼。他缓缓睁开眼睛,看见我,露出了一个微笑。
这场战争虽然是弘瞻取胜的,可是弘瞻对于朝政没有任何心思,于是让弘历将册封给兆惠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