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让李隆基看历史,过错其实跟女人无关
“你竟然是李治的孙子李隆基?”一旁的唐浩毅满脸好奇地凑上前去,饶有兴致地问道。李隆基微微皱起眉头,疑惑地反问道:“正是本王,不知阁下是谁?为何对本王如此了解?”
然而,唐浩毅仿佛根本没有听到李隆基的问话一般,目光直接越过他,转向其身旁那位风姿绰约、娇艳动人的女子,并开口询问道:“那么这位美若天仙的佳人想必便是大名鼎鼎的杨贵妃,杨玉环啦?”
只见那女子轻轻颔首,柔声应道:“正是臣妾!”得到肯定答复后的唐浩毅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紧接着又将视线移回到李隆基身上,追问道:“既然如此,李隆基啊,你这闻名遐迩的极乐之宴应该尚未开场吧?”
李隆基心中愈发诧异,这个陌生人不仅知晓自己与玉环的身份,连这极乐之宴之事竟也了如指掌,于是赶忙追问:“的确尚未开启,安禄山目前尚未抵达长安,待他到来之后,便会举行这场盛宴。
只是不知先生您究竟从何处得知这些消息呢?”
面对李隆基满脸惊愕的表情,唐浩毅不紧不慢地点了点头,语气平静地说道:“哦,原来如此。不过好在尚未开始,那么一切或许还有转机和改变的可能!”
而正当李隆基被唐浩毅这番话惊得目瞪口呆之时,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李世民却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原来,他也曾在网吧浏览过唐史相关资料,并且看到过诸多对于唐朝兴衰的评论分析。
其中有人明确指出,唐朝之所以会由盛转衰,其关键节点恰恰始于李隆基在位期间,尤其是那场备受瞩目的极乐之宴过后,整个大唐王朝的命运似乎便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隆基已经开始云里雾里了,有些看不懂唐浩毅和自家曾爷爷的话语了。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自从杨国忠掌握大权之后,整个大唐王朝逐渐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社会各个层面都涌现出诸多棘手难题,然而唐玄宗对此却毫无改变现状的念头,依旧沉迷于美酒与女色之间无法自拔。
每年一到十月份,他便会依照惯例前往华清宫过冬享乐。
安禄山为了巴结讨好唐玄宗以及杨贵妃,当他获悉玄宗打算在华清宫新开设一座浴池时,毫不犹豫地立刻行动起来。
他在范阳地区精心挑选上等的白玉石料,并将其雕琢成栩栩如生的鱼龙凫雁,还制作出精美的石莲花,然后全部放置于浴池当中。
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让玄宗龙颜大悦,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每当玄宗驾临华清宫之时,杨贵妃的姐妹们——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都会一同随行陪伴左右。为了彰显自身高贵无比的地位,这几位夫人们竞相攀比各自乘坐车辆的服饰装扮。
她们在车上镶嵌着璀璨夺目的金翠珠宝,又点缀着价值连城的珍珠美玉。仅仅一辆车所耗费的钱财,就高达数十万贯之多!
倘若选择骑马出行,则更是争相购买世间罕见的名贵马匹,并用纯金打造的嚼子作为装饰。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长车马队伍招摇过市,引得众多平民百姓心生厌恶和反感。
而且,这几位夫人在华清宫内皆拥有奢华至极的住所,日常生活开销也是大得惊人。
就连杨国忠也不无得意地宣称道:“我杨家原本出身低微贫寒,只是凭借着与贵妃娘娘的亲缘关系,才能够有今日这般显赫的地位啊!”
于是乎,此人愈发地放纵自我,骄纵奢靡且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更是肆意妄为地独揽大权、玩弄法令法规。尽管从表象上来看,社会看似歌舞升平,但这不过是一层虚伪的面纱罢了,其背后所潜藏着的重重危机却在持续发酵。
各类矛盾犹如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彼此之间不断地相互刺激、愈演愈烈,一场巨大的祸乱已然迫在眉睫。然而,身处其中的你竟然对唐朝所面临的这般严峻局势浑然不觉,不仅如此,还盲目地对外发起了一连串规模浩大的战争。
政治领域的腐朽堕落以及黑暗不堪,深深地影响到了军中将领们追名逐利、贪图功勋以求升官发财的强烈欲望。
为了蓄意挑起战火,并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从而获得丰厚赏赐、加官晋爵,许多镇守边疆的将领们毫无顾忌地肆意寻衅滋事,这无疑让本就动荡不安的边境地区陷入了连绵不绝的战乱之中。
而你的穷兵黩武之举,非但未能平息这场纷争,反倒如火上浇油般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恶化。
曾经一度维持的边境安宁祥和之态再度被无情地撕裂开来,最终引发了那场惊天动地的安史之乱,整个唐朝因此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其一,在西边与吐蕃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
双方一经开战便杀得难解难分,人员伤亡惨重,过往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和睦亲善关系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其二,则是位于西南方向的南诏国。由于那些驻守边境的将领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原本能够轻松化解的冲突事件竟逐步升级至白热化阶段。
最终,唐朝不得不大规模征兵并向南诏宣战。在此番激烈交战中,先后因战死及病亡的唐朝士兵数量多达惊人的二十万人!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
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这位野心勃勃之人,趁着大唐王朝内部政治日益腐朽、兵力空虚之机,悍然发动叛乱。他联合了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众多外族部落,纠集起一支共计15万人马的庞大军队,并对外号称拥兵20万。
安禄山打着“忧国之危”的旗号,假称奉有密诏,要讨伐奸相杨国忠。一时间,整个大唐帝国为之震动。
由于多年的太平盛世,百姓们早已不识战争为何物,面对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河北各州各县纷纷望风披靡。那些地方官员有的惊慌逃窜,有的则直接投降。
天宝十五载,安禄山率领叛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东都洛阳。
此时,守卫着首都长安最后一道防线——潼关的唐军将领哥舒翰,虽然麾下有着将近二十万大军,但这些士卒多是临时拼凑而来,彼此之间缺乏默契与协同作战能力,整体战斗力着实有限。
然而,唐玄宗李隆基和杨国忠却对哥舒翰心存疑虑,始终不能完全信任他。于是,他们接二连三地派遣宦官前往潼关逼迫哥舒翰出兵迎敌。
无奈之下,哥舒翰只得率部出征。怎料在灵宝一带遭遇了安史叛军的伏击,唐军大败溃输,几乎全军覆没,就连哥舒翰本人也不幸被俘。
同年六月,安禄山那来势汹汹、浩浩荡荡的叛军一路长驱直入,其行军速度之快犹如疾风骤雨,所过之处竟如入无人之境般畅行无阻。
就在这令人胆寒的攻势之下,唐都长安这座昔日辉煌壮丽、车水马龙的都城,竟然毫无招架之力地被一举攻陷。
至此,这场令整个大唐王朝为之震颤的安史之乱达到了它的巅峰时刻。曾经那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繁荣昌盛至极的大唐江山,如今已然深陷于一片混乱不堪与熊熊战火交织的炼狱之中。
百姓们流离失所,四处逃亡;商铺关门大吉,市井萧条冷落;宫廷楼阁也在硝烟弥漫中摇摇欲坠。
而你呢?在长安即将陷落之际,只得怀着满心的惶恐与不安,仓促间选择逃离这座危城
。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好不容易逃至马嵬坡时,却不想又遭遇了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变故——随行的将士们因为长期征战的疲惫、对朝廷腐败的愤怒以及对自身前途命运的担忧等诸多因素,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瞬间爆发了哗变。他们群情激愤,先是将杨国忠诛杀于刀下,而后又逼迫李隆基赐死杨贵妃以平民愤。
面对如此汹涌澎湃的兵变浪潮,唐玄宗李隆基这位曾经坐拥天下、威风凛凛的帝王此刻也显得那般无助与无奈。最终,他不得不忍痛割爱,眼睁睁看着心爱的杨贵妃香消玉殒。
此后,李隆基继续踏上逃亡之路,历经千辛万苦,总算逃到了成都,暂时寻得了一处安身之所。
与此同时,太子李亨也在这场战乱中东奔西走,最终逃到了朔方。
在那里,他得到了当地官员和将领们的支持,并顺应民心,毅然决然地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扛起了平定叛乱、拯救大唐社稷于危难之中的重任。
当听完这一系列惊心动魄、曲折离奇的故事之后,李隆基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灵魂一般,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面色苍白如纸,就像虚脱了一样,再也支撑不住自己沉重的身躯,“扑通”一声一屁股重重地坐到了那张柔软的沙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