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命中注定的小甜水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四十六章 命中注定的小甜水

自从李锐提出使用汽水和零食对苏联进行换汇计划之后,中央财长就进行了全方面的考量。甚至他还举办了一场不正式的宴会,以家宴的形式宴请了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商务人员。

因为不是正式宴会,所以这些商务人员都带了妻儿来一起参加。

这次宴会李锐提供了五瓶两升装的大瓶饮料。

当冒着气泡的可乐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Coca-Cola!”小男孩迫不及待的拿起一杯可乐顿顿顿的畅饮了起来。他是大使馆一名参赞的孩子。虽然宴会还没正式开始就直接动桌子上的东西有些不礼貌。但是财长自然不会和一个小朋友挑礼。

反而饶有兴趣的用俄文问着小朋友:“好喝吗?”“好喝!”小朋友一口气干了一杯可乐后擦了擦嘴:“味道太棒了!比可口可乐还要好!”苏联参赞笑了笑对财长道:“不好意思财长,这个孩子之前随我驻扎在东欧的时候喝过可口可乐之后就念念不忘了。”

“没事,孩子嘛,馋嘴很正常。”财长呵呵一笑,接着问道:“可乐在苏联多吗?”

“不多。因为铁幕已经拉开,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易日趋减少。46年之前有一批可口可乐随着欧洲战线涌入过苏联,引起了苏联人民的广泛喜爱。包括朱可夫元帅都非常喜欢。”参赞说道:“不过自从46年之后,我们国家就没有怎么进口可乐。目前只有东德的一部分商店有售,在莫斯科的一些商店可能也有少量的货。”“苏联人民很喜欢可乐吗?”财长好奇道。参赞点点头:“是啊,可以说用非常喜欢来表示也不为过。可乐的口味,尤其是那种沙口的口感非常受到我们斯拉夫人的喜欢。可口可乐进入苏联的时候总是被抢购一空。”“对了,新中国还能进口可乐吗?”参赞端起一杯可乐尝了一口,味道很棒,不得不说,还是资本世界的人会享受啊,总会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想到这里参赞说道:“财长你不是在为中苏贸易的事情发愁吗?如果新中国有进口可乐的渠道,而且价格合适的话。你们可以把这些全部送去苏联,我可以保证苏联能全部吃下。”

中央财长听闻到此,暗暗吃惊。他没有想到苏联人对于碳酸饮料真的有一种狂热的痴迷。虽然之前李锐就和他说了碳酸饮料在苏联市场大有作为。并且将另一个时空里,百事可乐在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功作为案例摆放在财长面前。但是财长多少还是有些疑虑的。

在1959年,也许是出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又或者是出于其他什么目的。

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关于美国的商品博览会。而在这其中有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就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但实际上这场辩论从一开始就歪了。自从斯大林写出《一国社会主义论》时,苏联就已经不再是那个喊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红色巨星了。

斯大林以《一国社会主义论》来强调,在全世界无法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时候。那么就应该先集中所有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将苏联建设成共产主义国家。

主席很早就读过斯大林的这本书,他没有站出来公开指责斯大林,但是私下里却说过,这么做是会有大国沙文主义苗头的。

果不其然,到了赫鲁晓夫时代,苏联慢慢开始向大国沙文主义倾泻。而根是在斯大林时代就埋下了。到了1959年的苏联,其实已经埋下了大国沙文主义的祸根的苏联已经开始跑偏了。他们对抗西方资本的最大武器并不是核弹、坦克、黄金,而是意识形态,而是那句激动人心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他们落入到了资本主义的陷阱中,居然打算在对方经营了上百年,从全球掠夺了无数财富的阵地上击败资本主义。然后1959年的【厨房辩论】出现了,不论赫鲁晓夫如何强调苏联人民不需要这些看着精巧花里胡哨但是完全不实用的东西,苏联人民只需要结实耐用的东西!

而最后,赫鲁晓夫还是在博览会上拿起了百事可乐一饮而尽。他想要和资本对抗,却选择了用资本的方式,最后不论如何诋毁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他最后依旧抵不住一杯可乐的诱惑。并且在他离开展会前,他一共喝了六杯!

没有人能拒绝快乐水,二战元帅朱可夫办不到,苏穗宗也不行!

随后苏联开始进口百事可乐。到七十年代时,苏联每年需要消耗2.16亿瓶百事可乐。而到了八十年代,百事可乐更是创造了饮料公司史上破天荒的一场交易。因为没有足够的外汇支付给百事可乐用以购买可乐糖浆,苏联同意将十七艘潜艇,三艘驱逐舰,两艘油轮作为购买可乐糖浆的费用支付给百事可乐。

至此,百事可乐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海军强?国?次年百事可乐又用可乐糖浆从苏联换回十条船只。

百事总裁不无得意的说:“我们瓦解苏军的动作比国防部的将军们还要快!”

一瓶小小的可乐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价值简直难以想象。作为1950年的中央财长,陈财长听到这些来自后世的消息,他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苏联疯了才会这么做。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他的理解。

自从那次宴会之后,苏联驻中国的外交大使和领事们三不五时就会向陈财长提出他们还想要那种黑色的小甜水。

因为陈财长在之前的宴会上表示,这些可乐不是进口的,而是中国一家汽水厂的新产品,正打算推广出来。为了满足这些外交使节的需求,陈财长不得不让李锐准备。李锐则是通知陆光达,让京城大学化学部那边先特调生产一批可乐汽水出来。目前京城大学化学部的产品已经和后世可乐的味道有九分像了,基本上分辨不出来。

只不过化学部的产量很低,毕竟都是实验室产品。想要扩大生产还是需要走工厂化路线。

而陈财长这边提供的可乐分到这群苏联人手上后就被他们瓜分一空。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很多驻扎在北平的苏联人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且喝到了这个饮料。他们疯了一样的打听,中国哪个汽水厂在生产这种饮料。他们想要大量购买。而且苏联驻中国的商务人员也表示,如果中国可以生产这种可乐汽水,那么请大量生产,不需要考虑销售问题。苏联愿意全包。

陈财长这才真正的意识到,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甜水,居然真的能撬动中苏外贸新格局。陈财长并不知道,根据后世科学家的研究,糖的成瘾性是海洛因的二十五倍。可乐的上瘾性远超毒品,只不过戒可乐并不会产生如毒品那样可怕的戒断反应,所以没有人注意过罢了。在得知李锐那边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并且召集科学家准备开始上马大规模生产饮料与膨化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设备时。陈财长也找来了一名得力干将。和这个得力干将的见面是在部门里的会客厅内,等到陈财长走入会客厅时,一个长相端正笑起来很有感染力的男人正端着一个杯子,他在闭着眼回味。而在他桌子前,原本用来当样品的一瓶可乐已经少了三分之二。男人听到脚步声,看见陈财长进来,他指着杯子说道:“财长,这东西真好喝。你哪卖的?告诉我呗,我也会去多买点。”

陈财长好气又好笑的看着眼前这个名叫曾培洪的男人。

曾培洪,这个命中注定要与可乐纠缠不清的男人已经提前几十年与他命运的小甜水相聚了。

Ps:苏联人喜欢可乐到一种狂热的程度。如果不是因为可乐作为进口食品在苏联价格昂贵,它能在苏联卖更多。铁幕都没能阻挡可乐占领苏联的脚步。二战名将朱可夫更是喜欢可口可乐喜欢到发狂。但是46年铁幕落下后,可乐作为一种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被禁止在苏联流通。朱可夫不得已,亲自给可口可乐集团老总发电报,问能不能为他专门提供一批无色、看起来像伏特加的可乐。

可口可乐总裁亲自抓这件事,由公司旗下顶尖的化学家做实验,去除可乐中的焦糖色但不改变可乐的风味。

于是一箱箱无色透明,看起来和伏特加一样,并且在瓶盖上印刷着红色五角星的朱可夫特供可乐被送到苏联。

朱可夫享受着自己的美国小甜水,一直到1974年去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