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大熊猫都饿了
不要看有的人表面上指挥四渡赤水,统帅三大战役,是个战略天才。也不要看有的人表面上写什么《湖南农会运动调查报告》,搞得好像是个分析人性和革命运动的领袖大师。
其实啊,这人这辈子最大的爱好是打嘴炮。
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打嘴炮,看着别人做的不好就在那里指手画脚的。最后别人受不了了,撂下一句:“你行你上!”然后这个二十八画生就跳了上去:“我上就我上!”然后还真的别上了我上我就行。
这打嘴炮也就慢慢的变成了一生的爱好,反正不伤筋不动骨的,就写写字骂骂人,还能舒筋活血放松心情。
这大概是某人最喜欢的一种消遣活动了。
前几日,中方和苏联的谈判终于是落下帷幕了,王稼祥和曾培洪等一众外交人员和苏联谈定了可乐换工业品计划。并且拟成了合同,双方代表已经签字。而苏联的第一批工业品已经开始装上火车。曾培洪等人兴高采烈的给中央发了一封很长很长的电报。这年头发电报很贵,发国际电报特别贵!
但是谈成了这样一笔大生意,大使馆哪里还会在乎这点小钱。他们发了一封详细的电报给中央,诉说了这次谈判的全部经过和所有从苏联得到的生产线。这封电报送来给主席等人看过之后,大家都是彻夜难眠啊。新中国建国,百废待兴。你要说不依赖苏联,想要自己实现现代化?这和痴人说梦一样。但是全面需求苏联援助是一把双刃剑,主席很早就预料到了。
早在中国马列党成立之初,陈独秀与李大钊为了中国马列党的独立性,所以是拒绝第三国际的援助的。
但是陈独秀后来被军阀抓起来,还是第三国际上下用钱把他给捞出来的。
后来成立马列党需要宣传吧,需要办公地点吧,需要活动经费吧。这些钱从哪里来?最后陈独秀还是接受了第三国际的援助。
因为成为了金主,那么第三国际在中国就是金主爸爸了。
金主爸爸说的话你能不听吗?所以在很长时间内,中国马列党都受控于第三国际。主席在年轻的时候可没少受第三国际的各种排挤和打压。他也深刻的意识到,人家的钱不好拿的。
你拿了人家的钱,你要不要听人家的?你不听,人家凭什么给你钱?
所以当在中国的第三国际解散后,主席是写了庆祝词的。
向苏联要援助,那就有可能会造成一个后果:全盘苏化!
设备工厂是苏联送来的,这个工厂是谁说了算?
中国人不懂这些设备,你到底要不要听苏联专家的?人家是不是让你怎么生产就怎么生产?为了工厂生产和工业化建设,那么城市规划是不是要听人家的?市政建设是不是也要听人家的?
甚至跟扩大一点,决策层是不是也要听人家的?
主席是有这样的担心的,尤其是在看了李锐提供的后世资料之后,他知道自己的担忧都落了地,全都应验了。没有工业化,中国要养活四亿国民时很难的,想要大家都过上好日子那就更是天方夜谭。
但是全盘苏化甚至高层苏化的恶果已经可以预见了,所以这期间的取舍是个很大的问题。好在李锐出现了,带着后世的电脑和领先这个世界七十年的技术出现了。
给了现如今的中国另一条道路来做选择。而这条路刚刚往前试探性的走了两步就给众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主席看着《真理报》上翻译的文章:【苏联与中国签订两亿大单,改善人民餐桌问题】。他忍不住发出感慨:“还是苏联人有钱啊。”要知道后面朝鲜战争打起来,苏联为了让中国牵扯住远东的美军,最后向中国援助的156项目一共也才一百亿卢布。如今曾培洪靠着小甜水就在苏联人身上要来了两亿,而且是不附加政治条件的货款,这可是太舒服了。
“李锐同志滴到来可是为我们国家两条腿走路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助力啊!”主席看完真理报的文章,他忍不住笑出声:“呵呵,很好嘛!我们中国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独立自主,顽强拼搏。谁都是靠不住的。反而是我们自己强大咯还可以反过来帮助全世界受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欺压剥削的老百姓。”
总理看完真理报的报道,他也是喜笑颜开:“是啊,李锐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本来有很多核心技术,我们是不得不以来苏联大哥的。有的技术我们甚至需要政治上进行妥协才能换到。”
“但是现在李锐的网吧带来了更多的新技术。我们完全不必依赖苏联大哥了。这才是我们真正摆脱依赖,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后盾呐!”
主席拿出一根烟抽了起来:“李锐同志他们搞出来的资料,选出合适的。让教育部进行教材编写,在我们国家的几个大学都搞起来。我们的学者和技术人员也不要闲着,要好好学习!”“争取把里面很多的先进技术发展出来。我们现在还是工业落后,技术落后。所以只能规划副食品出口创汇。要是我们能自己生产那些后世的特效药、高科技产品,我们是不可能缺钱滴。”
总理点点头:“主席说得对,但是工业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越急越出错。到时候又变成了一场运动了。”
主席深吸了一口烟气:“生产急不得,学习慢不得。要让我们国家的学者打起十二万分的努力来,尽快啃下技术的硬骨头。”
“对咯,还有西德那边把我们李锐主任精心制作的《中国印象》封掉咯,总理你怎么看呐。”
“哈哈哈哈哈!”总理笑的很大声:“我看他们是怕咯。要不是做贼心虚,他们封什么。苏联方面的同志希望我们能多做这些方面的投入。”
“甚至还免费投了我们一个胶卷厂,曾培洪同志还软磨硬泡的要来了半个摄影机厂。”主席一呆:“怎么还有半个?”
“扎罗多夫同志表示愿意送半个,但是另外半个需要我们这边出至少二十部质量不逊色于《中国印象》的社会主义主旋律电影。”周总理呵呵笑道。“这个生意好啊,这个生意做得好。曾培洪脑子好啊,我要写一封表彰信给他呀!”主席高兴的叉腰踱步。“就是要辛苦我们的李主任咯,看他是不是要加个班。这样,破晓基地那边也要发嘉奖令过去。没有他们,我们新中国也做不成这笔生意。”“还有就是告诉李锐,他的电影在西德被封了。问他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在新华社上写写文章痛骂一下资本主义的走狗。”
……………………嘉奖令是随着曾培洪的详细电报一起送来破晓基地。李锐等人其实早就知道曾培洪在苏联谈了一笔大生意的。因为新华社已经有报道了。但是具体谈成多少,这个新闻报道上是不会写的。所有人都只知道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两亿卢布的外贸大单。冯石兴奋的挥舞着电报高喊道:“小李,老陆!快来看看,老曾在苏联办了大事啊!”李锐和陆光达挤到冯石身边仔细看着这份电报里的清单和谈判详情。
看完之后就连一向稳重的陆光达都兴奋的手舞足蹈。
“两亿啊!两亿卢布啊!二十二条现代化生产线!铝制品厂!化工制品厂!制糖厂!卡车生产线!两亿啊!哈哈哈哈哈哈!”陆光达感觉都快疯了。
而李锐更是举起了电报大喊一声:“曾培洪大大!老子爱你啊!等你回来,我要狠狠亲你一口!”
已经激动过的冯石打趣道:“那老曾知道了怕是不敢回国了,可能就一直待在莫斯科了。”
作为一名后世的人,李锐知道苏联人会很喜欢可乐,也相信可乐能在苏联大卖。但是他的规划中,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山海关汽水厂才能扩产到年产五千万瓶的规模。
苏联一开始进口的力度不可能特别大。
而在莫斯科举办食品展,又搞中国电影宣传,这些可都是曾培洪自己想出来的。和李锐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李锐真心觉得,有的人天生就是吃外交贸易和文化宣传这碗饭的,比如说曾培洪。
而且谈判还这么厉害,能说动苏联人先款后货,这谈判技巧绝了!
有了这些工厂打底,自己后续拿出更多高科技的东西来放到工厂生产,再去全世界赚外汇就不是梦了。
“主席的嘉奖令。”“裱起来!裱起来!挂墙上,给所有人看!”李锐高兴的不得了,甚至手舞足蹈的哼唱其歌来:“好运来~我们好运来~,好运来~我们齐喝彩~~”
基地里的一些新人以为李主任疯了。只有一些来这里一段时间的老科学家淡定的表示:“李主任就是疯疯癫癫的。你们习惯就好,越是厉害的人脾气就越怪。”
把好消息说完,冯石又把西德那边的事情又说了一遍。李锐听完之后一个非常缺德的想法涌现出来,并且打算去做。
“和主席一起打嘴炮就算了,我文笔比较差。骂人只会骂娘,不够文雅。”李锐拒绝了嘴炮。
但是他继续说道:“但是往资本主义心口上插两刀的事情我还是很愿意做的。”
“苏联的扎罗多夫不是需要我们制作更多社会主义主旋律电影吗?这样,我给他一首歌,帮我问问能换多少钱。”
李锐嘴角上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