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鱼儿咬钩
石中缓步进入小洋楼。今天他要见的江老板可是个大人物。中国一直以来对药品,尤其是对西药是急缺的。
因为民国时期不要看自己牛皮吹得很响,说什么黄金十年。
但是民国的黄金十年发展最好的也就是纺织印染工业。
因为纺织印染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中国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所以这方面的技术倒是大力发展了起来。
可是真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东西。民国是一样都没有做起来。比如说药品吧,整个民国时期中国就没有脱离过对西方进口药物的依赖。
其中以:金鸡纳霜、盘尼西林(青霉素)这两种药物尤其缺乏。金鸡纳霜主要治疗疟疾等传染病,而疟疾在旧中国曾经横行一时,无数国人倒在疟疾的感染之下。
而盘尼西林则堪称神药,它几乎能对很多病症都有所疗效。
尤其是伤口溃烂发炎皮肤病等更是有神效。
盘尼西林就是这个时代的神药。尤其是在战乱频发的旧中国,有盘尼西林就等于多一条命。
因为你可能没有死于枪伤,但是却有可能死于取出子弹时造成的伤口感染。
盘尼西林的价格也极其昂贵,一小瓶盘尼西林药粉(五十克)能兑换一条小黄鱼(三十克金条)。
而一大瓶的盘尼西林(五百克)则可以兑换一条大黄鱼(三百一十二克黄金)。
可以说盘尼西林与黄金几乎是等价的。
而一直到1948年的时候,民国才从美国进口了一条生产盘尼西林的生产线,而且将盘尼西林正式定名为青霉素。
按道理来说有了青霉素生产线,对于国人来说应该是好事。医院里医生的治疗手段也能更多。
实在不行就算是在这个年代当一个青霉素医生也能活人无数。
但民国政府的尿性所有人都是知道的。
没错,青霉素生产线确实能生产了,从美国进口的原料可以化为一瓶一瓶的药粉上市了。
但是我为什么要便宜卖给那些泥腿子啊?
我们大家伙合起来一起发财不好吗?于是乎从青霉素厂的厂长,到民国上海政府的卫生医疗长官,再到上海的各个买办们联起手。
将出厂的青霉素几乎全部吃下,只有极少量的青霉素流入市场。因为认为制造了大量的稀缺,所以青霉素的价格已经昂贵不以。
现如今青霉素已经不是普通人可以享用的药物。
而在新中国将蒋介石赶下海之后,美国方面也直接断掉了青霉素原材料的出口。
如今上海的那家青霉素工厂虽然生产线还在,工人大多数也在。但是没有原材料,他们根本无法开工。
中央是勒令一定要保护好这家青霉素工厂的。
包括工厂的工人,即便是不能开工也要留住他们,白发工资都要留住。
因为国家需要青霉素,中央想要在解决原材料之后立刻让工厂投入使用。
而不是再重新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新员工。
为了让这家青霉素工厂继续生产,中央派人去香港走私原材料过来。
之前在香港负责接送钱学森的地下党小孙,他在香港的最大工作就是走私青霉素的原材料。
不过现在这条路线也很难了,因为英国禁止走私任何原材料去中国。
发现一艘击沉一艘。就算是小孙在水警中发展了几个沙展,但也不可能随意出货。
还是目前的香港爱国商人霍英东在和地下党接触后,知道大陆需要大量的青霉素原材料,所以组织自己的商船偷偷运送。
但不能光明正大的进口就注定了原材料的数量不会太多,青霉素厂的产量极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与此同时,在民国时期有大量的商人买办,他们手上囤积了大量的青霉素。
比如说江老板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前就是青霉素工厂的懂事,但是解放军进城后直接把青霉素厂给收走了。
江老板的小洋楼很漂亮,请的是法国的设计师给他修建的。二楼还有一个露台,五十岁的江老板坐在二楼露台的遮阳伞下。
一边吹着电风扇乘凉,一边听着唱片机里的音乐。
唱片机里唱得是曾经上海滩内红极一时的金嗓子周旋的《天涯歌女》。
“天涯呀一海——角——”石中上来时正看见江老板正轻轻点着头哼着歌,他也不敢打扰。
江老板头也不回的说道:“石中你来了。走吧。”
江老板随意指了一下自己身后的一把椅子。
石中连忙坐了上去。江老板看了眼他,然后自说自话到:“石中啊,你说这世道是不是被搞得乌烟瘴气的?”
“是啊,我今天看见黄金荣在大世界门口扫大街。那可是黄金荣啊!上海滩的大亨,从前跺跺脚上海滩都要抖三抖的大人物啊。现在居然要和泥腿子一样扫大街。”
石中不知道江老板什么意思,他就顺着江老板的话往下说。
“去年,老王老陈他们倒卖两白一黑的事情你还记得吧。”
“记得,怎么不记得。老王老陈还有他们那些同行的不少人都被打靶了。”
他们说的是去年刚建国的时候,上海的商人搞囤积居奇,想要炒米、布、煤的价格。
结果中央发动全国之力把上海的物价平息了下来,并且让这群奸商赔了个底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