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对比不同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一百零六章 对比不同

西花厅里,总理见过康生,并且安排好关于张东荪的后续处理事项后想了想,觉得还是有必要去见见主席。主席的居所内,他正在和新疆方面的王胡子将军通电话。

如今中国国内两大问题,一是新疆一是西藏。西藏地区受限于高原气候以及现如今解放军装备给养等问题,根本不可能快速解放。

即便是在另一个时空中也是到了1951年中旬西藏代表才前往北平签署了和平解放条约。

而西藏的土改和民改工作更是困难重重。吐司老爷为主体的奴隶主们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解放军又受限于糟糕的后勤,所以无力强行推动土改民改。一直到1959年条件成熟,解放军才在西藏发动了大规模的土改民改,一举废除在西藏统治千年的农奴制度。

新疆问题也是个大问题,首先是新疆民风强悍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新疆维族民众是不喜欢汉民的。

因为新疆是在他们看来是他们的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汉民大规模前往新疆居住也不过几十年,过来就是抢他们土地的。

再加上新中国建立让不少巴依老爷们的利益受损,他们在背后推波助澜,这就让新疆局势变得更为复杂。新疆问题不能简单粗暴的用武力解决。不然的话到时候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的就是解放军了。

至于放弃新疆?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主席基本上三不五时的会和新疆的王胡子打电话,确认一下新疆的问题。目前新疆已经开始了生产建设兵团的工作了。一群解放军战士就地转业,开始扎根新疆。

王震正在向主席汇报新疆当地的农业产量。

“我们来新疆之前,以为新疆是不毛之地,粮食都种不出来。来了以后才发现这个想法错了,新疆是可以搞农业的。新疆有水资源,只要科学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养活我们生产建设兵团。”

“还可以养活全新疆。让我们少数民族同胞们的日子过的也更好点。新疆这边的巴依老爷们压榨农民比我们汉地的地主还要狠。”电话里王震向主席絮絮叨叨的讲述着新疆的种种。

“土改和民改已经在进行了,我们在废除奴隶制。不过遭到了一些抵制。”“新疆这边民风彪悍,这里的人相比于讲道理更喜欢动拳头。一言不合就掏刀子。光这个月,和田就发生了多次伤人案件了。其中有一个是因为一个维族老乡是卖葡萄干的,因为另一个维族老乡觉得他卖的葡萄干不好吃就吵起来,最后动了刀子,把人给刺伤了。”主席也听着这些絮叨后忍不住说道:“新疆的事情你们要多费心。原来的二马就没有想过新疆百姓的死活。”“新疆百姓大多过的也是死中求活的日子。民风不彪悍怕是活不下去的。要处理好新疆方面的民情啊。”

“中央发给你的各个矿区项目和油田项目都看了吧先把一期工程做起来。新疆地大物博,好好发展以后是新中国西北的工业和能源中心勒。”在和王胡子将军通话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主席才把电话挂掉。新疆对新中国很宝贵,因为有很多特殊矿物只能在新疆找到。而且新疆还拥有最终最大的油气田之一。但是处理新疆问题急不得,要如烹小鲜一样的慢慢治理。不能让新疆的维族同胞觉得汉民来新疆是抢土地的,把他们的地都抢走了。

要让维族随着汉族一同富裕进步,又要小心控制当地的宗教。不能让守旧派反扑出来。其实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是这事儿再困难也要做。挂掉电话之后,主席突然说道:“也不晓得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甜不甜啊。我都没有吃过不酸的葡萄。新疆的羊肉也不晓得好不好吃。”

“诶,想的嘴巴流口水了。”主席莫名的感叹一声。

“主席,你是想吃羊肉了?”总理笑呵呵的走了进来。“哎呀,你来了。”主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刚刚和王胡子聊新疆。提了一下新疆的羊肉,王胡子说新疆的羊肉好吃,这就忍不住想一想咯。以后要是有几乎去新疆,我一定要好好尝尝当地的葡萄和羊肉。”

“会有机会的。交通部的同志已经在规划兰新铁路了。这一次有李锐同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理资料和气象资料。相信这一次兰新铁路的修建会比另一个时空里顺利许多。”总理如此说。主席掏出一根烟点上:“只希望少牺牲最好不牺牲我们的铁道兵。他们的仗打完了,死在和平的地方,不应该呀。”主席摇摇头转移话题道:“你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啊。”

“张东荪的事情。”“哦,李锐同志提供的资料又准咯?张东荪准备叛国?”“有这方面的意向吧。他和康生他们已经掌握的一名特务接头了。而且可能接受了一批无线电设备。”“呵呵。”主席笑了两声开始抽烟,室内变得有些不同寻常的安静。

过了好一会儿,主席才开口道:“自从五四运动后,我们的知识分子总是开始先觉悟的那批。而且比起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现在的知识分子比那时候更觉悟。”“但是区分革命和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一点。不看他们的学问,不看他们的功劳,不看他们的地位,甚至不看他们的觉悟。只看他们能不能和工农结合在一起。与工农共同进步。”

“一个只读四书五经的老先生,如果他一辈子都在造福桑梓。教当地老百姓读书认字。哪怕教的都是四书五经,他也是先进的。哪怕他的知识是落后的,但是他的人是先进的。”“一个读了各种西式新学的大教授,关起门来只在乎自己的那点财米油盐和个人荣誉。就想想是我认识的那个胡教授。这种知识分子不论他的知识多先进,他都是落后的。”主席抽着烟慢条斯理的说着:“我们国家落后的知识分子有,而且不少。”“张东荪这件事在我从李锐同志那里知道后,我就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没有张东荪,我们国内还会有王东荪、李东荪、赵东荪。”“会有很多人前赴后继的想要成为美国的马前卒。有的人害怕美国又瞧不起我们国家的工农已经是刻进骨子里去的。”“你是来问我对张东荪的意见的吧。”总理点点头:“是。”“还是那句话,如果他要走叛国这条路,那就抓起来。”

主席嘴边烟雾缭绕。“李锐同志提供的名单一不定全准的。要让康生更多的布控布防,一经发现立马逮捕。”“那对他们的处理呢?公审吗?”主席吸着烟过了好半晌才说:“要先让他们真切的明白自己错了,然后在公审。杀死一个人容易,让一个人认错却很难。”

“要让他们看看,我们共产主义者建设的国家并不会比他们心中的人类文明灯塔差。”“不然你就是公审了他们,他们怕也是一副为国捐躯的模样慷慨壮烈了。”

“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时间会给我们所有人答案的。尤其是有了李锐同志和他带来的破晓基地后。我们更应该有信心在这些恐美者的心理上打一场空前的大胜仗。”

“那张东荪还需要敲打吗?”

“敲打吧。虽然我认为没什么用,但是要能少一个汉奸总比杀一个汉奸让人心理畅快。”

…………………………张东荪今天和总理一起工作。工作的内容是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研讨之类的。和张东荪一起参加这个研讨会的人也不少。

研讨的议题也就是如何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

中国人是不可以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要是把传统文化都舍弃了,那中国人的根就没了。但也不能完全因循守旧。因为传统文化中还是有不少糟粕。

这个会开完之后,总理留了大家吃了个简易的工作餐。

煎小鱼、青椒土豆丝、醋溜白菜、拍黄瓜,还有一份鸡蛋加量的紫菜蛋花汤。西花厅的工作餐确实称不上豪华,但有荤有素,菜品也算是丰富了。这里看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和总理吃饭,对于西花厅饭菜的俭朴啧啧称奇。

一起来开会的张伯驹惊奇道:“总理你每天就吃这个?感觉还没我家的饭菜好呢。”张伯驹在民国时期就是收藏大家,后世有好事者把他和总理以及另外两人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家中颇有钱财,他自己则是醉心于古董和字画。万贯家财都用来购买各种珍贵文物了。尤其是在战乱年代买下了很多文物。防止中国的珍宝流落海外。

最著名的就是他倾家荡产耗费三百两黄金购买了《上阳台帖》。防止这份国宝流落日本。解放后张伯驹也尤为大气,将自己毕生收藏全部捐给了故宫博物院。他是一个真正爱古董和古董背后的中国文化的人。

而不是那种买了古董文玩只想着再出手赚钱的人。所以他被聘请为故宫博物院特聘委员。之后一直参与管理中国古董的相关工作。张伯驹家境一直都很好,就算是后来买上阳台帖落魄了,也有很多友人接济他。在伙食这块他倒是没缺过。所以他打趣道:“总理,你这伙食不行啊。我下次给您介绍个厨师,别看是开二荤铺的,手艺好。爆炒双脆又便宜又好吃。”

有人打趣张伯驹道:“你就让总理吃下水啊?”“下水怎么了?好吃的很。”张伯驹不以为然道:“北平老百姓谁不爱吃下水?猪肠子你别看便宜,你菜市场去晚了还买不着。”

总理哈哈一笑:“我是不介意吃下水的。在延安被老蒋赶出来的时候,我和主席还吃了几个月的黑豆呢。那时候有战士打了一只野猪来。猪肉都分给了伤病员开小灶去了。”“我和主席他们就分了点猪肠子。炒的辣辣的一锅,也是蛮好吃的嘛。”

张东荪跟着旁边一起笑,但是心里却是一点笑意都没有。他想着骥洋之前说的话。美国那边一个下水道工人都能炸鸡汉堡吃到饱。中国的一个总理,午餐都这么简单。真的没法比啊。

一群人吃着简单的工作餐,大家的性质还是很高的。毕竟炸小鱼还挺好吃的,炸的酥酥脆脆的。大家又聊到了工作,也聊到了新中国的变化。

张伯驹忍不住说道:“总理我不是吹捧啊。我还真觉得新中国气象万千,上个星期我带着我一个远房亲戚去治病。”“医院里青霉素的价格还下来了点。在民国那是求爷爷告奶奶都难弄点青霉素来啊。”

张东荪跟着一群人符合,心中想的却是:青霉素还不是美国人发明的。又有人说道:“主席,我听说咱们的电子管厂也要开工了?”

总理:“对,已经在建设厂房了。我们从苏联买的第一批设备也到了。最快明年就可以投产。到时候我们就有我们国家生产的电子管。有了电子管,我们就可以生产很多电器了。”

“还有电灯厂,电话厂,电线厂等等,我们要建设的项目很多啊!”总理也有一些兴奋。相比于战争,他和主席其实更想要的是国家建设。

张伯驹忍不住轻轻摇头:“这就是新气象,在民国开什么厂子都不成。我有个朋友,在民国想开个电灯厂,里外里光是贿赂相关官员就花了一万大洋。一万大洋花下去,连厂房用地都没批下来。把我这朋友气的活生生的住了三个月的院。”总理转头看向张伯驹:“你那朋友后来怎么样了?”“后来我那朋友病好了,直接收拾东西出国去了南洋。不在民国混了。”张伯驹无奈自嘲道:“谁想在民国开厂子啊。”总理听到这里心里一动道:“那你还和这个朋友有联系吗?新中国是很欢迎这些海外华侨回来投资建设的。可以把他们这些人都请回来嘛。”

张伯驹也点点头道:“对啊,我再去和他联系联系。”

总理说道:“其实我们现在新中国也是很有发展的。虽然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总是可以克服的。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市面上的景象了。”

“各种轻重工业的工厂都在开工,光今年上半年北平钢铁厂的产钢量就达到了民国时期两年的产钢量。”

“我们的拖拉机工厂也要上线了。甚至我们国家的第一条汽车生产线也在筹备。”总理说道这里的时候忍不住看了眼张东荪。

“我想这些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这个国家充满了火力和希望啊!”总理的话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兴奋起来。因为以民国为对比,新中国真的是大有作为,让人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只有张东荪是表面笑着,内心确实一肚子非议。

因为他按美国作为新中国的对比标杆,他不仅没看出一丝前途光明,反而只看到了一片前途晦暗。因为从总理的这顿工作餐上张东荪感觉自己明白了很多事情。这个国家就连总理都吃的这么寒酸,要是再不跟着美国混,那是没有前途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