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中国有神药?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一百一十章 中国有神药?

阿廖沙伴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摇摇晃晃的从莫斯科一路驶来中国。

和他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来自苏联援助朝鲜的各种药物。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阿廖沙并不觉得坐几千公里的火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相反,他为自己即将报道的事情感到激动和愤怒。

激动的是他终于获得了独立报道的机会了。

而愤怒的是从朝鲜方面穿回来的消息表明,朝鲜正在遭受惨无人道的细菌弹袭击。

自己作为一名社会主义阵营的记者,自己必须要揭露美军的暴行。细菌武器的使用无疑是反人类的。

只有纳粹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即便是身体很疲劳了,但是阿廖沙依旧是精神亢奋,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而和他一起前往朝鲜的还是有中国援助朝鲜的大量医护人员和接受过疫病处理的解放军战士?现在他们都褪去了军装,穿上了白色外套。在中朝边境上,阿廖沙和这群中国战士们会和了。

他举起相机对着战士们就是一顿拍摄。

为了方便阿廖沙的采访工作,中方这边特别为他配备了一名懂得中朝苏三语的翻译。

一名学过俄语的中国朝鲜族战士金福喜。

“可以让战士们看下这边吗?我方便拍照。”阿廖沙对着金福喜说道。

金福喜立刻对乘坐卡车路过的战士们喊道:“同志们,看下这边的镜头。苏联的记者同志要拍照。”

这时候大家还是很配合的,听见金福喜的喊话,卡车上的战士们都统一的把头看向了阿廖沙这边。

阿廖沙立刻按下快门键,不断的拍摄着这批入朝作战的战士们。

中国这次为了朝鲜战争筹备了许久。

但是也没有想到第一批入朝作战的战士居然是去帮朝鲜抗疫的。

阿廖沙在中朝友谊大桥上将一辆一辆的中国卡车和战士们记录到自己的相机中。

等到最后一辆卡车开过友谊大桥后,他才直着身体感叹道:“这才是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国应该做的事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苏联援助药品,中国援助大量的人力。相信朝鲜这次是可以挺过疫情的。”

“记者同志,我们也要上车了。”阿廖沙在金福喜的招呼下登上一辆吉普车。

吉普车驶过中朝友谊大桥,开始向着朝鲜方向前进。

中国和苏联方面已经和朝鲜方面打过招呼了。

每一批援助的卡车都有相应的朝鲜战士做接应。

把他们带去相应的地点。阿廖沙的吉普车比较特别一点,因为他是记者所以给了他相当高的自由度。

只有一辆朝鲜的吉普车跟着他,一边是当向导,一边也是保护他的安全。

他想要去的地方只要不涉及朝鲜机密,基本上他都可以去。他可以去任何地方去采访。

阿廖沙早就盯上几个地方了,就是在中国这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且白烟柱非常集中的地方。

在朝鲜同志的带领下,阿廖沙的吉普车行驶了大概四十多分钟,才抵达他想去的这个地方。

这里是朝鲜的一个自然乡,有五百多户人家在这里生活,平时有超过两千人口。

但是现在…………阿廖沙进入这个乡村的时候只看见每一户人家的门口都挂着黑布。

“这是什么习俗吗?”阿廖沙问着金福喜。

金福喜语气沉重的说道:“家中有亲人去世了,就会在门口悬挂黑布或者白布。”

“这个乡村…………”金福喜没有说下去,但是含义已经很明显了。

阿廖沙面色沉重,他想要继续向前走。但是有人叫住了他们。

“同志!同志!戴口罩!”一名女卫生员跑了过来,同时带来了纱布口罩。

“好的,谢谢。”金福喜和阿廖沙接过口罩后道谢。

戴上口罩继续往乡村里面走,情况不容乐观。染病的人数很多,不少人都有咳嗽发热的症状。

这里已经有了一支中国援助的卫生队进驻了。

卫生队大概三十人,他们正在积极展开救援。

他们拿白油漆用中朝双语在土墙上写着“中国抗疫卫生队”的字样。

阿廖沙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好几名医生模样的人正站在乡口大声的说道:“每家每户,有发热发病的病人就都送来这座庙里。我们在这庙里搭建了临时医院。”

“所有人,不能再喝生水。由副乡长组织一个开水房。所有人喝水都去开水房取水,不许直接饮用河流里的水。”

“第二,大家不许吃冷食。食物冷掉之后一定要在加热食用。泡菜也必须要加热煮沸后食用。大家明白吗?”

医生模样的人对着十几名村民小组的组长大声的说着。

他一旁的朝鲜翻在翻译的时候同时把他严厉的语气一起翻译过去了。

甚至还补充道:“所有人都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如果不想家里在死人的话就严格执行。你们的命也只有一条,明白吗?!”

这些村民组长点头称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