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理想很丰满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一百二十章 理想很丰满

麦克阿瑟遇刺对新中国来说真是一场祸福难料的事情。

坏处是彭总以后将要面对的指挥官是沃克,这名将军打仗英勇顽强,但又不会贪功冒进。总是习惯步步为营进行绞杀战。稳步向前推进的战斗方式如果逼着志愿军和美军正面阵地战,那显然是对志愿军不利的。但是好处是,原本应该在7月就登陆仁川的联合国大军现在还驻扎在日本,根本没有动弹的样子。

而现在时间都已经进入九月都快十月了。在拖延下去的话,朝鲜就要开始下雪了。能不能在寒冬时节动员美军士兵入朝作战是个问题。另外就是在寒冷的冬天,美国士兵有多少战斗力又是一个问题。毕竟现在的美国士兵不是几年前那群全由喊着【反法西斯】口号的爱国青年组成的英勇部队。

大量的反法西斯老兵退役了,现在参军的美军士兵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钱来工作的。如果一支军队打仗只是为了钱,战争只是他们的工作,那么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就可想而知了。不过不管怎么说,朝鲜战争能拖一天是一天。多拖延一天都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在新中国和苏联的双重帮助下,北朝鲜的疫病很快被控制住了。

不过疫病还是让北朝鲜方面伤了些元气。北朝鲜短期内无法组织大规模进攻了。这缓解了南朝鲜的压力。

美军也乐得战争保持僵持状态。反正沃克得到的命令不过是把北朝鲜军队打回三八线罢了。他又没有麦克阿瑟那种想着趁机一统朝鲜的打算。出发点不同,目标不同,采取的行动也自然不同。

现如今只要北朝鲜不过界,美军的海军炮火和空军力量都是每天警告性轰炸罢了。

毕竟沃克不是麦克阿瑟,毕竟作为西点军校校长的麦克阿瑟门生满天下,可以稍微怼一下杜鲁门和国会山的老爷们。沃克可没有麦克阿瑟的人脉和势力。麦克阿瑟是校长,自己只是个将军罢了,拿什么和他比?

远在台湾的某个光头得知麦克阿瑟遇刺的消息后倒是难免唏嘘感慨。这大概就是校长惜校长吧。

不过新中国还是很高兴的,反正能拖就拖吧。

世界的历史已经因为李锐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就是那个在巴西雨林煽动翅膀的小蝴蝶,他已经在东亚掀起了一场飓风。因为他的到来,新中国很多从前的决策都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说一五计划。新中国建国后因为一穷二白而接受了大量的苏联援助。诚然,中国必须要感谢这批苏联援助,不论其是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才换来的156计划。

因为在全世界可查的人类历史上这是人类最大规模且成体系的重装产业的大规模转移。从前没有,以后大概率也不会再有。没有重装产业,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工业化的。没有成规模配套的重装产业,这个国家即便是勉强进入工业化,那也只能是瘸腿的工业,会有许多不足的。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是需要感谢苏联的。即便说中国付出了代价,但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想要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与此同时,大规模接受苏联的援助也导致中国出现了许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中高层的全盘苏化。为了接收苏联的工业设备,中国从城市建设到道路规划、铁路建造、航运设计甚至连大学安排和军队建设都必须完全依照苏联专家的指示建造。甚至带来了许多不好的苏联做派。

其中的利弊不需要过多讨论,说多了都是口水仗。

但其中最坏的影响就是一旦中苏交恶,缺少了苏联专家的指导和来自苏联的援助,中国好不容易搞起来的这点工业化就会立刻死掉。

主席这段时间没有少看李锐给他提供的各种资料。

他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点。不论是另一个时空中的大炼钢铁还是大规模知青下乡,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想要保住这点来之不易的工业化成果。如果中国想要不和苏联交恶,不吃那些历史上的苦头,又想要全盘接受苏联的援助的话。那么中国只能喊苏联爸爸。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主席已经看到了苏勋宗写的《有限主权论》了。

看到这些另一个时空的史料,主席都忍不住暗暗心惊。之前自己看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论》的时候自己没有公开批评,只是私底下说这样搞会出大国沙文主义苗头的。

而到了苏勋宗的《有限主权论》的时代,这已经不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苗头而是真正的大国沙文主义了。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真正能适合中国走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本来这条路是很难的,但是有了李锐和他带来的网咖以及能和另一个时空购买物品的商路后,这件事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难了。辉瑞那边已经和江明签了协议。先期将会交付价值一千万美元的医药生产设备作为先款后货的款项。广州那边已经开始修建工厂,准备接受这一批设备。即便是这些设备是辉瑞集团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对中国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而通过可乐糖浆换苏联设备的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天津的山海关汽水厂已经开始扩建。远在苏联的曾培洪已经开始和苏联方面的负责人谈联合开厂的事宜。从中国进口原浆,在莫斯科进行灌装。

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成本,同时为苏联增加就业岗位与社会价值。

曾培洪的提议很快得到了苏联方面的响应。

最近这几个月,莫斯科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中国生产的各种汽水了。因为只要一出来,它们就会立刻被抢光。

同时苏联还需要分一些份额到东柏林去。

山海关汽水被送去东柏林后产生的反应是巨大的。德国人爱喝汽水是出了名的。

就算是二战时期,德国人对汽水的喜爱依旧是狂热的。后来可口可乐退出德国市场后,德国人自己研究出芬达。别看七十年后芬达也是个国际大牌,而且是果味碳酸饮料的龙头老大。

但现如今的芬达实在是不怎么样。按照喝过的人形容,芬达的汽水有一种烂橘子和发酵奶酪的气味。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的。芬达也是经历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才成为果味汽水的大哥大的。其中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六十年代芬达被可口可乐收购。有了可口可乐的技术支持后,芬达才腾飞的。

东柏林的人们和西柏林的人没什么不一样。一样喜欢吃香肠喝啤酒,喜欢在热的时候来瓶凉透透的可乐。

只不过苏联实在是生产不出代替品,东柏林有些小店只能通过地道走私罢了。山海关可乐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东德人民的需求。而且它的果味汽水系列远胜于现在的芬达。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从前都是从西德走私物品来东德的商贩们突然转过头来,他们开始从东德走私这些果味汽水到了西德。

让很多西柏林民众第一次尝到来自中国的果味汽水。很多德国人学会的第一句中文就是【山海关】。十几年后中德正式建交,很多德国人来中国旅游,说的最多的就是【山海关】。

这让很多导游都纳闷了。这群没来过中国的老外,怎么知道中国的天下第一雄关呢?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苏联方面需要这些副食品,斯大林同志其实也不愿意花大力气去研究食品工业。他把这些事情交给了米高扬处理。在斯大林的指示下,苏联应该把更大的力气花在重工业和高科技的研发上。而不是花在这些轻工业上。

对于苏联来说,用昂贵的苏联工人去研究这些,未免成本太高得不偿失了。

中国愿意补上苏联的这个缺,苏联是无任欢迎的。

所以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及合作又防备。不过在这个时间点来说,合作和信任是远大于防备与猜忌的。

但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中国最好还是依靠自己。就像是曾培洪利用可乐原浆为中国拉来了三亿卢布的设备。这些设备虽然远比不上156重点援建项目的数量。但也是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了。李锐到来的最大好处不是说他能从后世购买超越这个时代的商品,给科学家们开黑箱。

而是他带来了中国急缺的各种技术。

要知道现在中国现在最缺的其实是各种人才和技术培训。

曙光厂将一些可以流传出去的技术资料编辑成册,教育局组织人手开展大规模培训。

为新中国尽快培训出一批可用的人才。

这些人不比是后世那种数理化文史外都掌握的全才大学生,而是能熟练的掌握一两项技能的专才。

就像是现在,北平郊外的电子管厂,一期工程已经完工。第一车间已经开始试车了。这个工厂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开始规划了。如今过了一年也不过才完成一期建设。而相应配套提供原材料的工厂也是在上个月才生产出第一批原材料。

其实整个厂区还没建设完毕,后续还有第二车间、第三车间等等。

第一车间相应配套的供给科、后勤科现在都是在临时房里办公。但是第一车间已经开始试车,在试车成功后就准备开始生产了。之所以这么急,说到底还是因为时间不等人呐!

新中国的建设要争分夺秒。现如今电子管是所有电器最基本的元器件。没有电子管你就搞不出来收音机、电报机、雷达等等。

至于李锐为什么不直接丢出集成电路的生产模块?

第一是现在网咖的资金搞不起生产集成电路的设备。第二是就算是有生产集成电路的设备,那些配套集成电路的设备工厂怎么解决?人才怎么解决,怎么应用,还有保密问题等等。所以电子管是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时代。

而之所以要这么快的搞起电子管厂,除了满足新中国需要的各种电器之外。最重要的是,李锐等人在规划继可乐出口创汇之后的另一个财源。那就是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对现在有网咖的新中国来说不算是必须的,但是对苏联却是极其需要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