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办期刊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办期刊

办一个中文学术期刊这件事被钱三强提出来之后,李锐就在心里思量。钱所长说的是没有错,中国的技术专家在苏联专家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很多人明明有技术也不自信。

说到底还是因为话语权的问题。话语权的失去所带来的的各种坏处,李锐在后世可是没有少见。每每和人谈论政治或者科技话题时,同伴就言必及美国。谈古典文化又言必及罗马。似乎全世界的文明和文化都被西方垄断了。现代文明发源于美国?古典文明发源于罗马?世界自然不是这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史。但是话语权被西方完全掌控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龌龊事。李锐还记得后世有一本名叫《华夏上古神系》的书。里面的内容简直不堪入目。包括:祝融原名苏鲁支,母亲是一名奶酪工人……伏羲最初居住在印度,被称为伐楼那……西王母湿婆……舜是一名日神,他在希腊居住时叫赫利俄斯……

诸如此类的内容非常不少。完全是将中国本土神强行附会成为外国神。

最后中国的上古文明神话史变成了一群外国神来拯救中国人的故事了。看似好像无所谓,但实际上却在神话体系上把中国的根都给刨了。

这样的文化话语权继续丢失下去,最后怕是会有人喊出,中国人是被从希腊放逐出来的罪民。话语权的丢失是非常可怕的。它带来的文化不自信也许会绵延数代百年。所以占领话语权的高地是必要的。这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让人直呼外国的月亮就是圆。当李锐和钱三强等人联合发文给主席,表示想办一份中国的学术期刊的文件送到主席案头后。

主席几乎是第一时间回信,就一句话:大胆的办!

有主席的支持,这就好说了。

李锐本来现在就兼职掌管着文宣这一块,弄个出版批号并不难。关键是这份期刊应该怎么办,这是需要思考的。

于是在一众人等商讨过后,李锐等人决定召开一个扩大会议。听听基地里其他人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是好的建议。毕竟集思广益嘛。

现在基地里算是科学家的大约有四十多名。虽然不是每一个都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等人一样历史上大名赫赫。

但是能进来的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之才。

还有几百名年轻的技术员。他们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李锐他们的构想中,这份期刊除了刊印各种重要的发明发现外,还要承担起教导年轻人的作用。成为技术员、大学生们能看懂的一份刊物。

大家想让这本刊物的权威性和学习性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所以这些年轻技术员的意见也很重要。毕竟说起办这种学术性期刊,大家都没什么经验。该怎么搞,大家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当天工作结束后,大家定在了晚上于大食堂开会。基地内的科学家和技术员都要到场。

对此李锐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因为在后世,大家最讨厌的就是下班后领导叫大家开会来占用大家的时间。

至少李锐个人是非常深恶痛绝这种行为,下班最后一秒,经理打电话过来:“大家来会议室开个会。”这真是杀人的心都有了。

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让大家在下班后来开会呢。不过吃完饭后,看着大家都一副热情高涨的模样。李锐的那种负罪感倒是消散了不少。“干嘛呢?”陆光达从背后拍了拍李锐:“开会了,你还傻站着干嘛?”

李锐呵呵一笑:“刚刚发呆呢。走,一起进去。”说罢两人一起进了大食堂。大食堂的陈列和现在大多数国企的食堂一样。一个很大的空间,里面摆着许多圆桌。一张大圆桌可以坐十几个人。食堂的南边划拉出一道矮墙,矮墙那头就是打菜窗口和厨房。打菜窗口上有个黑板,是用来写每天提供什么菜,什么主食的。

现在黑板上写着,晚餐:清炒大白菜、紫菜豆腐汤、土豆烧鸡块。主食:杂粮馒头、杂粮米饭。这伙食比李锐刚来的时候好多了。主要是现在白羽鸡的养殖起来了。北平郊区已经兴建了好几个养殖场。不过白羽鸡养殖需要专业的知识,不适合放到农村让农民自己大规模散养。

不过李锐搞来了安哥拉长毛兔。这玩意儿在七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曾经在中国遍地开花。因为这兔子,兔毛可以用来纺织高档的兔毛大衣、兔绒围脖,而兔肉也可以拿来吃。

李锐依稀记得后世反应时代发展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女主角宋运萍就养过这种长毛兔。后来还成为了小雷家村发家致富的法宝之一。

目前郊外的安哥拉长毛兔的种兔场已经建设完毕。他们已经开始在河北各地开始推广这种兔子了。第一批兔子下乡不要钱,只要求农民缴纳一部分押金。农民只要缴纳了一定量的兔毛后,不仅给兔毛钱,还会返还押金。

之所以不要钱,是用来推广这种兔子。而要押金,主要是怕真的免费了,有人把兔子带回家就吃了。农技站和国营供销社都保证会回购这种兔子的兔毛。这才让当地农民半信半疑的领兔子回家开始养。至于兔毛的销路很好解决。上海有大量的轻纺工厂,纺织兔毛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调试一下机器就好了。到时候制作成兔毛大衣出口到苏联,相信苏联人会很喜欢。不仅苏联人,预计东欧寒冷地带的国家都会喜欢。当然那都是规划到一两年后的计划了。进到大食堂,李锐走到打菜窗口的黑板前。唰唰的把上面的晚饭菜单擦掉了,再用粉笔写上今晚要讨论的主题。中国第一本学术刊物应该怎么办?

在场的大家都忍不住把身体坐的笔直,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感觉自己好像正在参与什么不得了的大事一样。实际上他们来这里工作,已经是参与到不得了的大事之中了。冯石坐在钱学森他们一桌。因为今晚讨论的并不是什么学术问题,所以冯石自然是要参与会议的。作为一名老将军,他说不定还能从其他视角为大家提供想法呢。

至于觉得他是个大老粗而就想要将他拒之门外的行为,这种人就算不上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了。“抽烟吗?”冯石拿出一包香烟问着这一桌子的科学家。有的人要,有的人不要。坐在冯石旁边的钱学森看了一眼,笑道:“还是美国香烟啊。”

“对,49年打老蒋残部的时候缴获的。一直没舍得抽,今天都贡献了。”冯石哈哈一笑。

李锐站在打菜窗口那里对着叽叽喳喳说话的人群虚空压了压手掌:“安静,同志们安静一下。”

现场很快安静了下来。

李锐开口道:“今天让大家一起来开这个大会的目的呢,大家都知道。就是我牌子后面写的这几个字。我们要办自己的学术期刊……”李锐的话还没说完,台下就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热烈掌声。

那些年轻人脸上有着控制不住的喜悦。

“太好了,我们中国人就应该有一本我们自己的期刊。”“对,没有自己的期刊,总感觉少点什么。”

就连钱学森也一边鼓掌一边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学术期刊的话,那么在全世界的学术界是没有自己的地位,也没有为我们自己发声的平台。”在场的人都是破晓基地的核心成员。他们能接触到电脑,自然有很多人明白另一个时空的后世是什么样子。

想要避开后世的那些问题,那么从他们这里就要开始发力了。李锐不得不再次压了压手:“同志们安静一下。”等到现场安静下来后,李锐才继续说道:“这本期刊的办理,我们已经得到主席和中央的支持了。现在我们不讨论学术的问题,就讨论这份期刊应该怎么办,应该走什么路线去办。大家可以举手发言。”

李锐话音刚落就有很多人举手。主要都是些年轻人。

李锐点了一个年轻人:“你说说。”这名年轻的技术员站起来道:“我觉得我们基地里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查询后世的各种资料。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搞些石破天惊的论文出来。直接拉动这期刊的学术地位。让苏联人和美国人直接刮目相看!”这名技术员话音刚落,他旁边的一名女生就举手高声道:“我反对高力的提议。我不认为直接发表超越世代的论文和技术对我们有任何好处。我们国家的基础工业达不到,率先公布一些超前的理论技术,反而会让我们自己吃亏。”名叫高力的男技术员面色有些红,但还是有些嘴硬的说道:“我们可以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技术嘛。”这话说出来,很多人都笑了。李锐开口道:“我明白高力你的心情,但是有的事情是不能操之过急的。我们不求一两年内就成全球顶级期刊。即便你面前都是大鱼大肉,但是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的,不然是会噎死的。”

这时有一名生物类的科学家举手。李锐点他发言。他开口就说到:“其实我们是可以搞一些重磅的技术论文的。搞一些我们国家自己可以搞起来的东西。或者是我们不方便也不适合搞的东西。”“我觉得生物制药类的东西就很合适。我们可以依托于我们能生产出来的药品做文章发论文。不涉及核心的生产技术。但是可以一边发文,一边宣传我们国家的新药药效,这不是很好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