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热潮
当巴赞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他还在觉得自己全身都在发抖。不是因为电影院的空调太冷,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见证了一个全新的电影时代的开始。
毫无疑问,中国拍摄的这部电影已经远远超乎巴赞的预料了。
不论是电影的形式,还是枪战动作戏的水平,亦或者是那不知道怎么拍摄出来的特技。
这些东西集合在一起呈现在一部电影里时,带给人的冲击是巨大的。
难怪昨天那些工人们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部电影,只知道一个劲的说帅了。
是的,真的不好形容。
因为这电影和自己从前所看的一切电影都不一样。
只能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中国人没有被从前的电影拍摄手段束缚住,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了一种既符合电影拍摄规律。但是又完全不拘泥于传统的电影啊!”安德列?巴赞双拳紧握,他感觉自己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如果说苏联的扎导拍摄的《赡养人类》已经是让人觉得不错的作品的话。
那么中国人拍摄的这部作品将注定载入影史,并且流传百年。
因为他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拍摄流派。
简单的画面却有着大家都能看懂的隐喻,让读懂导演想法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快速的节奏,凌厉的剪辑,还有火爆的动作场面。
这些东西都和这个年代所有电影都有着不一样的气质。
至于这样拍摄好不好?巴赞觉得不需要自己评价,只需要听听周围观众的话就知道了。
“我真的无法形容这种感觉,拍的也太好了!”一对年轻的情侣在聊着。
“是啊,真的太好了。那个果儿好可怜。黑帮分子真坏!”“是啊,滑膛应该复仇,杀了齿哥的!”
“他杀掉那些富豪也挺棒的。”
“对对对,我也这么觉得。杀掉富豪也挺棒的。”这对小情侣慢慢走远。
而几名工人也在讨论。
“你们说滑膛最后杀了那些富豪吗?”“应该杀了吧,最后不是枪响了吗?”
“难说哦,最后画面都黑了。谁知道是什么结局呢。”
“哎呀,苏联扎导拍的短片我看了之后就感觉看完了一个故事。中国版的这个怎么这么抓人呢,我好像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啊!”
“是啊,那些富豪到底死没死,还有财富液化,还有外星人,这些都是什么关系啊!他们怎么就不拍完呢?!”
“我也好想看啊。之前我想看扎导拍的故事,但是看完中国人的版本我觉得,还是要看中国人拍的。扎导肯定拍不出那样的动作戏!”
这群工人们的讨论很热烈。
而至于更年轻一点的学生群体,他们已经在模仿电影里的滑膛了。双手插袋,酷酷的走路。
而且…………“我们去买山海关汽水吧!我觉得滑膛喝汽水的样子巨帅!”“对对对,我也觉得滑膛喝汽水的样子巨帅。走,我们一起去买。”
“同去,同去!”一群年轻人吆五喝六的跑了,他们跑去买中国生产的山海关汽水去了。
就是因为看了滑膛喝汽水那种帅气的样子。
不仅仅是滑膛喝的汽水,这部电影里滑膛换过三次衣服,每次都给衣服特写。
都是中国的品牌,不是某某缝纫二厂这样的品牌。而是李锐提议的,在轻工纺织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由当地的纺织厂成立的品牌。
包括梅花、巨人、长江。因为自从李锐来到这个世界,并且给毛主席他们带来大量的后世资料以后。
毛主席等人就已经各种分析过了,中国的商品以后是一定要走出去的。
商品名不能是某某二厂、某某三厂这种毫无辨识度的名字。
至少要和山海关汽水一样,听见就能让人记住。
于是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业成立了梅花、巨人、长江三大品牌。
其中梅花生产的飞行员夹克衫系列在莫斯科销售火爆。
那是因为李锐给了梅花厂一个系列的设计图。
让他们照虎画猫。当然除了直接抄袭后世的经典设计外,培养自己的服装设计师也是必须的。
服装设计类的专科学校也在应运而生。
而在电影里,滑膛换了三次服装。第一次登场,他穿的是梅花牌的飞行员夹克衫。
第二次他穿的是巨人牌的工装。
第三次他穿的长江牌的风衣夹克三件套。
就在电影上映的当天,在今年才在东柏林开设的第一家中国商品特许经营店内,已经挂上了三个大大的海报。
正是滑膛穿着这三套衣服的模样,帅气且坚毅。符合这个年代大家对男子汉的审美。
电影上映第二天,中国商品特许经营店门口已经开始排上了大队。
蜂拥而至的年轻人想要购买滑膛同款。
借着电影样片上映的东风,山海关汽水、梅花牌夹克衫、巨人牌工装、长江牌风衣一夜之间成为了整个德国最炙手可热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