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水太凉 - 带着网咖回1950 - 一斤小鳄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二百五十章 水太凉

中苏之间的电影论战。除了带动了中国几家工厂的销量,让中国员工生产电影周边赚更多的工资,并且让中国商品通过这个机会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外。

目前在欧洲最大的争论就是大家觉得谁拍的更好。

虽然说官方上面是不允许的。

但是拉姆等人组建的专业团队切实的从东柏林偷窃到了胶片。

还拷贝了很多份在欧洲的各个咖啡厅影院进行放映。

所以虽然明面上禁止,但是实际上很多欧洲电影的爱好者已经通过各种渠道看了这两部样片了。

对于这些爱好者来说,这两部电影各有优劣。扎导版的电影更偏向于深沉,节奏比较慢。

适合在一个精神饱满的上午或者期待在睡前看下能让自己思考的东西的时候观看。

虽然只有十五分钟,但是因为电影节奏慢、台词多、影片镜头里传递的信息流多。

所以这十五分钟大家是觉得过的很慢的。

这样手法拍摄的电影,好处就是能让人不疾不徐的慢慢看下去。

坏处是,如果没入戏,那就会觉得无比沉闷。没办法,这是这个年代所有带有文艺和哲学思辨性质的电影所有的通病。

就算是再过二十多年,苏联拍摄的经典科幻文艺电影《飞向太空》也有这样的毛病。

当然,这种毛病有的时候不能怪电影,这种电影就是挑人看。而和扎导的电影不同,中国版本的样片适合在你清醒的任何时候看。

无论你当时的状态是怎么样的,精神饱满或者是刚刚失恋,还是说被老板炒了心情低落。

来看中国的《赡养人类》吧!只要来看,你就会被里面所展现的视效奇迹给震撼到。

然后就忘记自己被女朋友甩掉这件事了。

当然,除了优秀的视觉特效,还有令人感觉到震撼的枪战动作戏之外。

中国版本的电影也是有哲学思辨的。

而且相较于扎导版本显得更加的浅显易懂。

不需要多深刻的文学素养就可以理解里面的意思。

所以关于中苏两国之间谁拍的更好这点,在西欧各国的电影爱好者中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支持扎导,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扎导拍的戏显得更深沉,更有一种史诗感。

而支持中国版本的人也不再少数。原因也是很简单,那就是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方面开创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电影拍摄道路。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想过电影的枪战动作戏可以这么拍,拍的这么有力量感有压迫力。

而且一改往日沉闷乏味的动作戏标准,让动作戏成为了整部电影里最爆炸的部分。

已经有无数人期待中国拍摄这部电影后,能增加更多的动作戏的部分了。

也因为中国的电影更加直观,所以支持中国电影的人数极多。

这样的论战在西欧的电影爱好者中几乎吵成了一团。

而《电影手册》的主编安德烈?巴赞则是强推中国版的电影。

他简直是用各种赞美的方式在夸赞中国电影。【跨时代的拍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的特效手段。】

【令人悬念迭出的剧情故事。】诸如此类的语句层出不穷。

而且中国版电影和扎导版还有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扎导版本虽然是截取了剧本里的一段剧情来拍摄,但基本上算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

关于开发澳洲的剧情算是讲的比较完整了,作为单独的小短片看也是可以的。

而中国版本的电影就比较万恶了。因为拍摄和剪辑有李锐参与,作为一个在后世经常追动漫和网络小说连载的未来人。

李锐对断章这事儿深恶痛绝,可是一旦自己用,那就是如火纯青。中国版本的电影留下了更大的悬念,逼得很多人想要继续看下去,包括巴赞。

中国版的电影就像是个超大版本的超前预告片,看的人心里直刺挠。所以一时之间,中国版本电影的呼声居然超过了苏联版本的。

这倒是让之前不看好中国版电影的很多媒体人为之侧目。

尤其是很多记者自己偷偷跑去看之后,也觉得自己其实更喜欢看中国版。

因为中国版好像更爽一点。当然,他们嘴巴还是很硬的,拒不承认自己觉得爽就是了。

就像是泰晤士报的主编,他就坚决不承认中国版的电影更爽更好,甚至说赢过苏联版。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要是承认了,他就要脱光了跑去游泰晤士河啊!

虽然泰晤士河是伦敦人民的母亲河。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被自己子孙的污染,泰晤士河早已污秽不堪。先不说泰晤士河肮脏不肮脏这件事,就光说自己脱光了跳进河里游泳这件事就不行啊!

我可是泰晤士报的主编啊!我又不是那个太阳吧的主编,我是要脸面的啊!

我祖上可是跟着亚瑟王入关的,我爷爷还是个勋爵呢!

我不能丢我们家的脸啊!

于是乎在泰晤士报的主编找到了和他打赌的太某报主编,义正言辞的诘问对方:“不是说好了你裸泳的吗?为什么现在感觉事情不对劲了!”

最近一直在家苦练游泳技巧的太某报主编也很无奈:“谁能知道中国人真的能拍出像样的电影呢。不过你放心,苏联怎么说都是个大国。就算是拉票做假账,他们也绝对不会允许中国赢他们的,对吧。”

泰晤士报主编一听,好像是这个道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